面花是哪里特产?哪里的面花最好最出名?
子洲面花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特产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是子洲县的特产,子洲面花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特产。面花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特色佳品,更体现传统文化情节。子洲南川面花源远流长,品味独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子洲县南川(何家集镇至淮宁湾乡)一带在寒食和清明节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捏面花,现在这一习俗仍然十分盛行。
每到寒食节的前几天,子洲南川的家家户户便把准备好的上好的白面和好发酵,再准备好黑豆,瓜籽、麻子等点缀用的材料和各色颜料等。捏面花的这一天,他们早早地吃过饭,然后女人们就开始做面花。有时候做得太多,就请邻家或亲戚帮忙。他们把发酵好的面团兑上一定比例的面粉,和好饧到,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和吉祥图案等,有男孩、女孩、抓髻娃娃、十二相属及各种飞禽走兽等等,其制作工具十分简单,就是刀子、剪子、梳子等,凡是生活中能见到的,他们都能捏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面花捏好后,放在锅里蒸熟拿出来放在用高粱秸制成的盖子上或笸箩、簸箕里,等冷下来后,再点上各种颜色,这样面花就算做好了。有些动物的眼睛常用黑豆、麻子或瓜籽来替代,这些都要在捏好未蒸时做好。做好的一些小型面花一般都挂在圪针的枝条上,这样既可以慢慢晾干,又便于观赏,有的可以存放到…详情
黄陵面花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特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是黄陵县的特产,黄陵面花俗称花馍,是流传在黄陵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做工精巧,造型别致而著称。黄陵面花在黄陵民间文化中有极强的代表性,是黄陵人不忘恩德、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每年的清明时节,黄帝陵前都会有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到此祭祀先祖,而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必不可少黄陵面花。而作为祭祀轩辕黄帝和祖先的供品,则要求面花结构复杂,造型生动,有较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祭奠面花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主,或气势雄伟,或雅致优美、无不栩栩如生、精巧传神,这时当地面花能人纷纷显露身手。
走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的传承人王民政的家里,我们目睹了公祭的最高标准捏制面花全过程。73岁的非遗传承人王民政和71岁的老伴田粉琴制作面花那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仍令我们眼花缭乱、大为叹服。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然后用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盒盖、小刀等工具,拍、拉、盘、揪、剪、切、扎,制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惹人欢喜的万物生灵,然后放到锅里经过四十分钟蒸制。一切对轩辕黄帝、祖先的虔诚祭拜和对未来美好的祈祷、祝愿全都溶到花馍上。
王老对黄陵面花的执着来源于对黄陵文化…详情
华县面花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特产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是渭南市的特产,面花又称“花花馍”,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的一种汉族传统风俗,它贯穿于岁时节日和风俗礼仪中,其造型格外精美,遗存的中华民族传统十分纯正。“华州面花”和别的地方的面花比起来,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它一般不着色,洁白如玉,保持了面食那种自然的白、香、甜。
华县面花以黄土高塬盛产的优质小麦为原料,选用上等精粉制作而成。麦面柔软而劲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采用“一印、二捏、三镶、四滚”,讲究“文胸、武肚、老人背、美女腰”等特点。用发好的白面及剪刀、梳子、红枣、花椒、玉米等辅助材料,精心捏制而成,不仅具有黄河流域古朴、精犷、豪放、深厚的特点,也包涵了长江流域的细致、优美、精巧的独特韵味。华县面花一般不着色,洁白如玉,保持了面食自然的白香。其种类繁多,花、鸟、鱼、虫,各式各样约120余种,造型质朴厚重,简洁明析,内涵丰富,大胆夸张,变化无穷,妙趣横生,寓意丰富。不以形似而以神似,无不寄托着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不仅供人们观赏,亦可食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着色面花也应运而生,这种面花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是人们用来作为民间艺术品相互馈赠的佳品,从而,也使得华县面花广为流传,并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
面花是华县…详情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面花特产信息为网友推荐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其质量好坏/正不正宗/性价比高低等;也不能代表未被提及的其他地方的面花特产好与不好、优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