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内厝镇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内厝

内厝是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管辖的镇,车牌闽D,长途区号0592,人口约4.74万(截至2019年),面积7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行政村(社区)

内厝镇概况

地名:内厝镇
隶属:翔安区
行政级别:
区号:0592
车牌:闽D
邮编:361000
区划代码:350213111000
身份证前6位:350213
面积:70平方公里
人口:4.74万人
人口密度:677人/平方公里

内厝镇,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位于翔安区中东部,东、东南连南安市,南交新店镇,西南、西接马巷镇,西北、北邻新圩镇。 行政区域总面积69.9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内厝镇户籍人口47356人。

1984年,公社改乡建制,称内厝乡。1991年12月,内厝乡改镇。2003年10月,划归翔安区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内厝镇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上塘社区。 2021年9月,内厝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19年,内厝镇有工业企业24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内厝镇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属同安县,后属泉州府马巷厅。

民国元年(1912年),废厅复归同安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第二区民安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二区民石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属民石乡、民安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民石并入民安乡。

1949年10月,属第五区。

1950年,属第六区。

1952年10月,属第九区。

1955年10月,属马巷区。

1958年3月,为巷东乡。

1959年,和新店部分村合在马巷公社。

1961年9月,马巷公社置巷东公社和马巷农场。

1964年4月,马巷农场并入巷东公社。

1980年,西塘更名上塘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建制,称内厝乡。

1991年12月,内厝乡改镇。

1997年5月,同安撤县设区,属于同安区。

2003年10月,划归翔安区管辖。

内厝镇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内厝镇地处翔安区中东部,东、东南连南安市,南交新店镇,西南、西接马巷镇,西北、北邻新圩镇。距翔安区政府5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69.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内厝镇地形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主要山峰11座,境内最高峰鸿渐山位于镇东南南安市界,海拔516米;最低点位于西南九溪畔,海拔2米。

气候

内厝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9℃。无霜期350天。年均降水量1337毫米。

水文

内厝镇属九溪水系。有支流内田、蔡塘等9条。境内河流总长20.55千米,流域面积101平方千米。九溪源于东北鸿渐山、乌营寨山,西南入海。

自然灾害

内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沙、冰雹、干旱、暴雨、台风、雷击等。常年遭风沙危害。

自然资源

内厝镇有高岭土、建筑沙、花岗岩等自然资源。

2011年,内厝镇有农业耕地面积3.37万亩,山地0.27万公顷,林地0.31万公顷。

内厝镇经济

综述

2003年,内厝镇财政总收入1477万元,人均纯收入3863元。

2011年,内厝镇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2019年,内厝镇有工业企业24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农业

内厝镇主要作物有胡萝卜、马铃薯、西瓜、水稻、地瓜、花生等。

工业

2011年,内厝镇工业总产值26.50亿元,同比增长57%。工业企业661家,其中化工企业11家、机械电子企业20家,职工9868人。形成加工、餐饮、建材业和家庭手工作坊四大主体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商业

2011年末,内厝镇有商业网点599个;其中个体网点427户,企业172家;建材43家、种养殖19家、制造5家、服装鞋帽14家、制香8家、商贸30家、物流7家;从业近1万人。

金融业

2011年末,内厝镇农信社、工商银行、中国信合3家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

邮电业

2011年,内厝镇邮政业务收入0.62万元。

内厝镇风景名胜

综述

内厝镇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朱熹书提“同民安”关隘、苏益墓、明代蔡复一墓、出米岩寺、妙高山佛国寺、准提寺、鸿渐山寺、“8●23”炮战红山仔烈士陵园等。

苏益墓

苏益,又名苏利用,字世进,河南光州固始人,苏益墓位于同安内厝村坑,卒谥武安侯,与夫人张氏合葬于此。墓地居“蜈蚣吐丝”穴,前衔小鸿渐,后傍白云飞。

出米岩寺

出米岩坐落在内厝镇三魁山,岩庙后面一片巨石,巨石裂缝形成一道一米多深的天然石洞。在出米岩山前南麓,有饮马池,池塘面径五米,四周皆石,泉自石中流出。出米岩寺,供奉着保生大帝和三保如来,是内厝敬老院所在地,也是通往锄山村和妙高山、以及南安石壁水库、熊山飞瓦岩寺等的必经之路。

妙高山佛国寺

佛国寺在锄山村的妙高山上,距离锄山村还有4.5千米。这里有百亩的茶园和果园。妙高山地邻南安,山间有18盘古道,“文革”期间,寺毁,仅余断壁残垣。1999年中秋告竣。新寺下垒台基,殿宇五开间,四面环廊,屋盖重檐歇山,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玉佛,故大殿称为玉佛宝殿。殿之左右各建一座两层楼房,以为住僧寮房斋堂。楼、殿之间,筑垒围墙,中辟圆形门洞。寺右院中,竖立《妙高山佛国寺重建碑记》、《宏辉上人事略》、《捐资芳名碑》碑刻三通。

内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内厝镇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处厦门经济特区东大门,东连南安市、西接马巷镇、北邻新圩镇、南交新店镇,面积70.15平方公里,拥有山地4万亩,耕地2.7万亩;辖有16个村(场),人口近4万,还有1所全国甲级卫生院,2所中学(其中:1所完中)、20所完小。在区委、区0的正确的领导下,镇党委、0带领全镇人民开拓进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全镇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内厝镇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盛产花生、甘薯、龙眼、荔枝、西瓜、食用菌等农副产品,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黑粘土、花岗岩储量丰富、品位高、开采价值大;农业资源——有坚实的农业基础,加快实施粮食自给工程、菜蓝子工程、果林工程及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镇现有粮田1.34万亩、高产蔬菜园0.26万亩,开发果林带0.7万亩;劳力资源——可供劳力2万人,深受用人企业的青睐;旅游资源——有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写“同民安”关隘、入闽苏氏芦山派始祖——苏益墓、明代都御史蔡复一墓、名胜古迹“出米岩寺”和“妙高山佛国寺”,现已修茸一新,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

  近年来,内厝镇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三资、乡镇、个体企业,培育支柱企业,优化经济结构,全镇基本形成了以三资企业为龙头,以镇(村)、民营企业为支柱,以高优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格局。

  目前,镇党委、0正带领全镇人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有本地(如建材等)特色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新一轮创业,努力把内厝镇建设成集工业、服务业、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区开放镇;内厝,崛起的新镇,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已成为海内外客商寻机缘的宝地,竭诚欢迎您来内厝镇投资兴业!.

  内厝镇代码350213111

  东连南安市、西接马巷镇、北邻新圩镇、南交新店镇,面积70.15平方千米,人口近4万。辖15个村委会、1个农场:~201_上塘村、~202_前垵村、~203_后垵村、~204_黄厝村、~205_许厝村、~206_莲塘村、~207_莲前村、~208_霞美村、~209_赵岗村、~210_曾厝村、~211_宫路村、~212_美山村、~213_新垵村、~214_锄山村、~215_琼坑村、~501_*后田农场、~502_*巷东农场、~503_*巷东林场、~504_*内厝镇农场。

  2021年10月,内厝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499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内厝镇榜上有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内厝镇上榜。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内厝镇榜上有名。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内厝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同民安关隘

  同民安关隘位于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同民安”关隘又称“同民安”石坊遗址。位于内厝镇后垵村东北部小盈岭西南坡,与南安交界处。关隘所在岭口形如漏斗,东北风长驱直入……

  鲁藜故居

  鲁藜故居位于内厝镇许厝村大乡东部,建于清末,2005年重新装修过。故居为二落家族大厝的北列附房,坐东北朝西南,前为古厝,后为庭院。面宽11.2米,总进深8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占地面积……

  东烧尾窑址

  东烧尾窑址位于内厝镇东烧尾村东北。窑址分布在东烧尾水库西南山坡和宋厝村一带,范围约1平方公里,1974年发现。地面散见大量喇叭形窑具、窑砖、三角形陶垫、残缺器物和青瓷碎片。所采集实物标本主要……

  苏益墓

  苏益墓位于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五代。保护范围: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内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内厝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