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

普淜镇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普淜

普淜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管辖的镇,车牌云L,长途区号0872,人口约2.82万(截至2020年),面积32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4个行政村(社区)

普淜镇概况

地名:普淜镇
隶属:祥云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72
车牌:云L
邮编:672100
区划代码:532923105
身份证前6位:532923
面积:325平方公里
人口:2.82万人
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

普淜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祥云县,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两州(大理、楚雄)三县(祥云、南华、姚安)交界处,东接楚雄州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下庄镇和鹿鸣乡,北靠东山乡, 行政区域面积325.14平方千米。 2020年末,普淜镇总人口28202人。

唐代时期,置河西县,属宗州。1988年,改普淜彝族乡。2001年12月,撤乡建镇,改普淜镇。 截至2021年10月,普淜镇辖1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普溯老街上。

2020年,普淜镇生产总值完成8.1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招商引资560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入库5615万元、财税收入1512.51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536万公斤,同比增长1.99%;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8952.55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461元,同比增长10%。

普淜镇历史沿革

唐代时期,置河西县,属宗州。

元代时期,设佉驿。

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楚雄州姚安县,称凤来镇,设立分县县佐。

1950年,为姚安县第六区。

1958年6月,划归祥云县;同年,成立普淜公社。

1962年,改普淜区。

1970年,复称普淜公社。

1984年,再称普淜区。

1988年,改普淜彝族乡。

2001年12月,撤乡建镇,改普淜镇。

普淜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代普姓为官,在此修有水坝(当地人称水坝为“淜”),故名普淜。

普淜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淜镇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两州(大理、楚雄)三县(祥云、南华、姚安)交界处,东接楚雄州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下庄镇和鹿鸣乡,北靠东山乡, 行政区域面积325.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普淜镇境内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南部为红河流域,北部为金沙江流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主要山脉有大岭岗、高大丫口、龙马山、老黑山、大茨芭梁子、叫魂梁子、猫猫关梁子、天峰山等。境内最高峰位于黑苴的鹦哥山,海拔2745米;最低点位于折苴么平掌河口处,海拔1722米。

气候

普淜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年平均250天。年平均降水量559.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普淜镇境内河道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为红河流域,北部为金沙江流域,南部有折苴么、黑苴河流注入红河水系,北部有普昌河、格子河流注金沙江水系。

自然灾害

普淜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低温、霜冻、雷击、泥石流等。2009年至2011年遭遇持续干旱,大春小春减产,地下水位下降,枯竭饮水点增多,机关单位、学校、卫生院和普湖村群众靠拉运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自然资源

普淜镇境内矿藏仅有石膏矿,集中在格子村的石膏箐。

2011年,普淜镇有耕地面积18748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6.7万亩,林地面积36.7万亩。

普淜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普淜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5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8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3372元。

2019年,普淜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个。

2020年,普淜镇生产总值完成8.1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招商引资560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入库5615万元、财税收入1512.51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536万公斤,同比增长1.99%;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8952.55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461元,同比增长10%。

农业

2011年,普淜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954万元。

普淜镇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2310吨,其中水稻1580吨,玉米4680吨,小麦430吨。2011年,种植烤烟1.1万亩,油菜0.31万亩;桑园面积6141亩,产茧110吨。

普淜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95万头,羊年末存栏1.38万只,家禽年末存栏6.82万羽;肉类总产量2640吨;畜牧业总产值2573万元。

截至2011年末,普淜镇累计造林12.79万亩,其中防护林3.15亩,经济林9.45万亩,竹林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6万株,林木覆盖率61.6%。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264亩,产量534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产量137吨,梨产量229吨。

工业

2011年,普淜镇有个体工商户293家,从业人员339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工业增加值1272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普淜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68万元。

普淜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普淜镇政府驻普淜街,距祥云县城60公里。普淜镇以驻地得名。

   据史料记载:普淜唐代置河西县,属宗州。元代设佉龙驿。明代普姓为官在此建有水坝(古代当地民族称水坝为“淜”),故名。清至解放前中华民国末属姚安县,称凤来镇,并设立分县县佐。1931年改称普淜镇。解放后50所年代初为姚安县第六区,1958年6月划归祥云县,同年成立普淜人民公社。1962年改称普淜区。1970年复称公社。1984年再次称区。1988年建普淜彝族乡。2001年实现撤乡建镇,改称普淜镇。

  全镇辖14个村委会,其中6个彝族村委会(折苴么、黑苴、力心甸、子乍么、子乍苴、云里厂),160个村民小组,204个自然村,26469人,其中彝族人口8831人,占总人口的33.3%,世居民族主要是汉族和彝族。

  普淜镇地处山区,位于祥云县境东南部,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处。东接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本县下庄和鹿鸣乡,北靠本县东山乡。总面积322.07平方公里,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贯穿境内。

  普淜镇位于滇中高原向南尖山宽谷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群山连绵,箐河纵横,镇域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个部份,北部为金沙江水系区,南部为红河水系区。北部山脉走向由西南往东北倾斜,最高点为天峰山,海拔2570米,最低点为云里厂河谷,海拔1720米,相对高差850米,南部山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为黑苴鹦哥山,海拔2745米,最低点折苴么平掌河口,海拔1722米,相对高度差1023米。

  普淜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中温带气候,其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光照集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年降雨量783.7毫米,常年主要风向为西南风。

  普淜镇彝汉两个世居民族,民风淳朴,婚丧、建房、育儿、养老还延续着古代的风俗习惯,节日喜事以不同形式和规模举行仪式,打歌跳舞营造喜庆气分。

  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

  普淜镇90.6%以上的人口饮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99%的农户通电(还有折苴么村委会么的乍村民小组大荒地自然村还未通电),6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全镇有村组公路512.7公里,454件小海塘,10890个小水窖,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

  全镇有一所中学,14所村完小,3所初小,教学点30个,有教工2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全镇有一所卫生院,14个村均有村级卫生室,有镇计生服务所,有乡村医生51人,乡村卫生实行一体化管理后,群众看病就医较为方便。

  镇设有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正在实施阶段。节庆日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普淜镇境内的天峰山老君殿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的天峰山二月十五民族歌会,汇集四面八方游人,狂欢歌舞欢度节日。

  普淜镇地处山区,是一个以农为主的乡镇,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作物有:稻谷、小麦、大麦、玉米、洋芋、萝卜、绞丝瓜、白芸豆、烤烟、油菜、亚麻等。山场面积广,畜牧业发展有广阔的空间,野生植物丰富,盛产鸡枞、松葺、牛肝菌等野生菌类。

  全镇支柱产业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大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烤烟、蚕桑、核桃、亚麻、油菜等为主。

  二00五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04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750万元,财政收入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9元,农民人均占有粮430公斤。

  政务工作

  普淜镇党政机关设常、人大、政府、纪委四套班子。党政领导设置是:

  姓 名 职 务

  李 斌 -

  庞生明 党委副-、镇长

  罗如富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谷万前 党委副-兼纪委-

  白贵昌 党委副-

  段继罡 副镇长

  李成富 副镇长

  何金才 副镇长

  陈 丽 副镇长

  杨国玉 下派科技副镇长

  为协调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党下机关设三个综合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日常工作。

  1,工作职责

  (1)党委(含纪委)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镇党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讨论、决定本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和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领导本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对违反党纪的党员及时给予查处。

  (2)镇人大工作职责

  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做好主席团会议的筹备工作。根据主席团会议的议题和主席团的职责组织调查研究。检查、督促主席团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督促有关承办单位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了解代表情况,总结交流代表小组和代表开展活动的经验,接待办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办理主席团交办的其它事项。

  (3)镇政府工作职责

  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人民所有制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4)群众团体工作职责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各自的章程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负责本镇广大团员、青年、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团支部的组织、发展及“推优”工作,妇委会的“双学双比”活动等工作,维护广大职工、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妇女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2,机构设置工作职责

  (1)党政办公室 

  主要做好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组织、宣传、-、政协工作,抓好党纪、党风、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武装建设、共青团、妇联、工会、党校等工作。

  (2)经济办公室

  主要做好本镇的经济工作,发展乡镇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管理好本镇的财政,协调做好税务、工商、供销、金融等部门的工作。

  (3)社会事务办公室

  主要是做好管理或协助管理本镇的民政、司法、教育、卫生、文化、计生、公安、村镇建设、邮政、电信、老龄、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社会事务工作。

  3,政务公开

  在上级机关监督管理的同时,对工程建设、民政救助、计划生育、征兵工作、帐务情况实行公开制。

  4,联系方式

  -镇长办公室(0872——3350041)

  副镇长办公室(0872——3350037)

  党政办公室(0872——3350042)

  传真(0872——3350042)

  2021年3月,普淜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普淜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普淜镇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