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乌彝族乡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行政区划
拉乌彝族是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管辖的乡,车牌云L,长途区号0872,人口约1.06万(截至2019年),面积23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个行政村(社区)
拉乌彝族乡概况
- 地名:拉乌彝族乡
- 隶属:宾川县
- 行政级别:乡
- 区号:0872
- 车牌:云L
- 邮编:671600
- 区划代码:532924202
- 身份证前6位:532924
- 面积:231平方公里
- 人口:1.06万人
- 人口密度:45人/平方公里
拉乌彝族乡,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地处宾川县东南部,两州三县交界处,东与楚雄州大姚县三岔河乡接壤,南与祥云县米甸镇相连,西与州城镇、平川镇相依, 行政区域面积23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拉乌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0605人。
1949年,前属祥云县米甸区峨溪乡。1988年,撤区改拉乌彝族乡。 截至2021年10月,拉乌彝族乡辖7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碧鸡村碧鸡街7号。
2019年,拉乌彝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拉乌彝族乡历史沿革
1949年,前属祥云县米甸区峨溪乡。
1952年,划归宾川县,属平川区。
1961年,属古底区。
1966年,设拉乌农村公社。
1984年,为宾川11个区之一。
1988年,撤区改拉乌彝族乡。
拉乌彝族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拉乌”由彝语“拉杂务”(河头上),也说“拉务”,演化而成。
拉乌彝族乡地理环境
拉乌彝族乡地处宾川县东南部,两州三县交界处,东与楚雄州大姚县三岔河乡接壤,南与祥云县米甸镇相连,西与州城镇、平川镇相依, 行政区域面积231平方千米。
拉乌彝族乡地处云南西部、云岭横断山脉东缘,金沙江南岸云贵高原西南部,境域为长方形,由西向东北延伸,地形呈西高东低势。境内山岭绵延,峰峦起伏,多幽谷大壑,属横断山脉的云岭支派,是典型的高寒山区。主要山脉有五顶山、放牛坪山、烧香山顶、中岭桐山、房背后山、小鸡山、后坡么箐山、光山、水槽梁子、笔架山等山脉:境内最高峰位于拉乌乡大厂村的五顶山,海拔3241米;最低点位于米打斜村,海拔1310米。
拉乌彝族乡因海拔高差大,境内形成高山寒凉、中部温凉、沿河炎热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年平均2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65.3毫米。
拉乌彝族乡境内主要河流拉乌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纳全境山溪之水,东流注入渔泡江,水系全长43千米,集水面积279平方千米,径流总量0.7亿立方米,是宾川县河流中植被条件最好的地区。
拉乌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最严重的地震一次发生在2009年7月9日,与宾川相邻的姚安发生6.0级地震,波及乔甸、钟英、平川、拉乌,造成33万人受灾、20.3万人成灾,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其中,拉乌来凤溪吁哼奔箐村损失惨重,整体重建。
2011年,拉乌彝族乡有耕地面积1.2万亩。
拉乌彝族乡经济
2011年,拉乌彝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财政收入375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282元。
2019年,拉乌彝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2011年,拉乌彝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6904万元。
拉乌彝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0.4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药材,2011年,种植烤烟6600亩(有机烟556亩),核桃15万亩,药材2120亩。
2011年,拉乌彝族乡生猪出栏0.83万头,年末存栏0.88万头;家禽出栏1.57万羽,年末存栏2.29万羽;羊出栏0.35万只,年末存栏1.21万只;牛出栏0.03万头,年末存栏0.45万头;畜牧业产值677万元。
2011年,拉乌彝族乡工业总产值达到812万元。
2011年末,拉乌彝族乡有商业网点77个,职工165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11年末,拉乌彝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2970万元,比上年增长5%。
拉乌彝族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拉乌彝族乡位于云南省宾川县东部,乡政府所在地碧鸡庄距县城78公里,辖区东与楚雄州大姚县接壤,南与祥云县交界,西与本县州城、平川两镇相连,北与古底乡毗邻,是山区四乡镇通往大姚、祥云的门户,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 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2490万元,财政收入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26元,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生态乡镇”光荣称号。[1]
-人口民族
全乡辖有7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有居民2646户,总人口10787人,居住有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数的41%,是全县最边远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乡。[2]
-地理环境
全乡国土面积241.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8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是全县森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集原始森林、用材林、次生林、水源林、风景林为一体的林区。全乡有耕地面积12158亩(其中水田2536亩,水浇地2571木,旱地面积7051亩),人均占有耕地1.12亩。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最高海拔五顶山3241米,最低海拔三撇坟1310米,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860毫米,海拔高差大,形成高山寒冷,中部温凉,沿河炎热的立体气候。
-自然资源
拉乌乡山清水秀,资源富集,经济活跃,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地处两州三县五乡镇的区位优势,是拉乌乡加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拉乌乡赢得了“核桃之乡”的美誉;独特的生产生活环境、原汁原味的农特产品造就了独特的自然优势,使拉乌乡成为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的理想地区;储量在150 万吨以上,煤层达60至70公分的煤炭资源优势以及水量丰沛,其规模可建国家级水电站的水能资源优势是拉乌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
拉乌乡,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一个具有诸多资源优势的地方;一个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地方,这里有着大自然恩赐的树花菜、苦菜、树头菜、双眼皮花鳅以及自然放养的家畜食品;有着彝家儿0美的歌声、舞蹈;有着奇特的婚俗和带有踩犁头、放神等民间艺术瑰宝;有着白龙聚会为主的赏不完的山川美景,驻足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彝家儿女为之骄傲;畅游这片多情而开放的土地,让人流连忘返。
-特色产业
核桃产业
目前该乡共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个,一个是拉乌峨溪金果有限责任公司;另一个是拉乌核桃协会。拉乌峨溪金果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牵头组织是拉乌村的一部分致富带头人,参加的农户共12户,成员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该公司主要从事核桃的营销,由于公司刚刚成立,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运行情况一般。拉乌核桃协会成立于2005年12月,共有会员70户,成员户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协会牵头组织是拉乌村“两委”班子,协会主要为群众提供在核桃种植、烘烤、销售方面的一些技术信息,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协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会员活动。 [3]
拉乌峨溪金果有限责任公司和拉乌核桃协会的成立对促进全乡核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推广新式核桃烘烤烤房,有效提高了核桃烘烤质量,拉乌峨溪金果有限责任公司在盈利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2006年全乡核桃发展到8.23万亩、82.3万株,产量达1800吨,产值达3200万元。拉乌核桃产业发展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拉乌彝族乡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宾川拉乌核桃)。
2010年3月19日,环境保护部授予拉乌彝族乡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拉乌彝族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