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城街道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街道行政区划
兰城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管辖的街道,车牌云M,长途区号0875,人口约6.33万,面积3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社区(行政村)
兰城街道概况
- 地名:兰城街道
- 隶属:隆阳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875
- 车牌:云M
- 邮编:678000
- 区划代码:530502001
- 身份证前6位:530502
- 面积:31平方公里
- 人口:6.33万人
- 人口密度:2042人/平方公里
兰城街道,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地处隆阳区南部,东与永昌街道、汉庄镇接壤,南与汉庄镇相连,西与汉庄镇交界,北与永昌街道相连,辖区总面积31平方千米。 2011年末,兰城街道总人口63317人。
2005年10月,设兰城街道。 截至2020年6月,兰城街道辖15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兰城社区。
2011年,兰城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兰城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兰城街道因辖区居民多以栽培交易兰花为业.而之花为保山市花,故以“兰城”命名。
兰城街道建置沿革
2005年10月,设兰城街道。
兰城街道地理环境
兰城街道地处隆阳区南部,东与永昌街道、汉庄镇接壤,南与汉庄镇相连,西与汉庄镇交界,北与永昌街道相连,辖区总面积31平方千米。
兰城街道位于保山一施甸南北构造带和怒江南北构造带之中。地势西高东低略向南倾,境域三分之一为山区,三分之一为坝区。最高峰为老牛圈,海拔2452米;最低点位于东门外,海拔1600米。
兰城街道冬季呈大陆季风气候,夏季海洋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5℃,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1.2℃,最冷月1月平均8.7℃,年温差12.3℃,日温差2°C—20℃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2380小时,年平均积温4919.4℃。无霜期年平均216天。多西南风,偶有西北风、北风;年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12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7—8月最多。
兰城街道境内河流有龙泉河,长度1.3千米,径流面积13.0平方千米,最大洪峰流量9.9立方米/秒;王官河,长度3.0千米,径流面积6.1平方千米,最大洪峰流量5.9立方米/秒;大桥河,长度2.0千米,径流面积3.1平方千米,最大洪峰流量3.8立方米/秒。
兰城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风灾等2007年9月11—13日保山城区强降暴雨,320国道以西大量洪水涌入城南防洪河,致使500多户居民房屋、道路、农田严重受灾。
兰城街道其他自然资源有温泉,其中九龙小区热泉日流量50立方米,水温90℃;佳新温泉日流量704立方米,水温60℃。
2011年,兰城街道有耕地面积6552亩。
兰城街道经济
2011年,兰城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2011年,兰城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6650万元。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054吨,其中稻谷3606吨,玉米303吨,小麦214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
兰城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4504头,出栏8230头;牛年末存栏432头,出栏363头;羊年末存栏2049只,出栏910只;家禽年末存栏3.4万羽,出栏11.2万羽。2011年,鲜奶66.3吨:禽蛋277.9吨。
兰城街道形成以生产面条、白酒、绿豆、建筑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1年,工业企业累计343家,职工180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末,兰城街道有商业网点5875户,从业人员1.4万人。
兰城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兰城街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南部,2005年11月成立,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有龙 街道全貌泉、马里、兰城、升阳、王官、汉营、沙河7个社区100多个居民小区(组)。有16个党支部93个党小组1373名党员,街道有76名干部职工。2006年末常住人口78106人,户籍人口63296人,其中:农业人口13990人,非农业人口49279人。辖区学校26所,其中:大中专学校4所,初中1所,完全中学2所,小学15所,幼儿园4所。驻辖区党政机关31个,医院4个,金融单位29个,事业单位12个,内资企业(国有、集体)109个,私营企业199个,个体工商户3000多个。兰城街道成立两年来,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终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强能力,保稳定,促和谐,创思路,谋发展”,以“加强社区建设,经营城市经济,拓展社区服务,构建和谐兰城”为总体发展思路,把社会稳定、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经济发展确定为主要工作,通过全体上下的共同努力,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势态。
-
经济发展
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位居全区18个乡镇(街道)第三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1194万元,人 种植业均地区生产总值4867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147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31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5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915万元,人均纯收入21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8元。截止目前,2007年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全街道2006年经济总收入41778.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1.23万元,占总收入的3.5%;畜牧业收入981.56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155头,肉牛82头,肉羊630头);渔业收入84.46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56.06万元,占总收入的0.1%;第二、三产业收入39205万元,占总收入的94%;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为主。全街道外出务工收入83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860人,到省外务工103人。2006年全组外出打工216人,创收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街道居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广大失地农民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甜柿种植面积达106亩,2010年年创产值40万元。利用城郊结合部及辖区水库的优势,培植休闲农家乐,促进失地居民自主创业增收。
-
基础设施
街道根据新农村建设“缺什么、建什么”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 社区设。截止3月31日,已投资120.048万元,其中:隆阳区补助19.95万元,办事处筹资10.5万元, 居民自筹投工投劳折资89.598万元,超额完成了工程量。主要实施了村庄主干道硬化3838㎡,次干道、岔道硬化4088.9㎡,其中居民出资开挖土方3890m3,平整路基6100㎡,砌挡墙3580m3;架设宣传牌;主干道两侧墙体粉刷、翻新、刮乳胶3866.79㎡;新建垃圾池两个;新建公共厕所两个;大树周围修缮30㎡;修砌7个花台及1个休闲小园;水库大坝砌台阶105台,大坝绿化及公共绿化4463.45㎡;架设路灯14盏。积极提前搞好文化大院建设,目前该工程正在施工中。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该小组已呈现出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治安稳定、管理民主、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了居民自治组织,更加健全了基层民主法制,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1]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兰城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