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克尔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喀拉克尔乡行政区划
喀拉克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管辖的乡,车牌新R,长途区号0903,人口约1.66万,面积77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3个行政村(社区)
喀拉克尔乡概况
- 地名:喀拉克尔乡
- 隶属:于田县
- 行政级别:乡
- 区号:0903
- 车牌:新R
- 邮编:848400
- 区划代码:653226207
- 身份证前6位:653226
- 面积:778平方公里
- 人口:1.66万人
- 人口密度:21人/平方公里
喀拉克尔乡,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地处于田县西北部,东与希吾勒乡、英巴格乡毗邻,南与托格日尕孜乡相连,西与策勒县达玛沟乡相接,北与达里雅布依乡接壤。 辖区面积777.99平方千米。2018年,喀拉克尔乡户籍人口16558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于阗县第五区。1959年,成立十月公社。1978年,改称喀拉克尔公社。1984年,建喀拉克尔乡。 截至2019年10月,喀拉克尔乡辖13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硝尔库勒村。
2018年,喀拉克尔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喀拉克尔乡历史沿革
清代称作罕兰干,亦称罕兰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于阗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大通镇和永昌乡。
1950年,设第六区。
1959年,成立十月公社。
1978年,改称喀拉克尔公社。
1984年,建喀拉克尔乡。
喀拉克尔乡地理环境
喀拉克尔乡地处于田县西北部,东与希吾勒乡、英巴格乡毗邻,南与托格日尕孜乡相连,西与策勒县达玛沟乡相接,北与达里雅布依乡接壤。 辖区面积777.99平方千米。
喀拉克尔乡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394.5米。
喀拉克尔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干燥少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秋季昼夜温差大,更替稳定。多年平均气温11.7℃,1月平均气温-6℃,极端最低气温-24.3℃(2009年1月18日);7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1.2℃(2011年7月20日)。生长期年平均235天,无霜期年平均210天,最长达235天(1997年),最短为192天(200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734.4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121.6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月。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9~10级。
喀拉克尔乡经济
2011年,喀拉克尔乡财政总收入7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4万元,比上年增长8.2%6。
2011年,喀拉克尔乡农业总产值9683.7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20.8元。
2011年,喀拉克尔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2477吨,人均802.7千克,其中小麦6047吨,玉米6430吨。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蔬菜等,棉花种植面积7400亩,产量953吨;蔬菜产量61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辣椒、萝卜、芹菜等,其中白菜8吨,辣椒4吨,萝卜15吨,芹菜6吨,大棚蔬菜22吨,其他6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驴、家禽为主,牛饲养量6980头,年末存栏6932头;羊饲养量4万只,年末存栏4万只;驴饲养量7100头,年末存栏7063头;家禽饲养量4.8万只,年末存栏4.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854万。
截至2011年末,喀拉克尔乡累计造林3万亩,其中防护林0.3万亩,经济林2.7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8.7万株,林木覆盖率78.5%。
2011年,喀拉克尔乡工业总产值达到31.2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
2011年,喀拉克尔乡以手工地毯为主,地毯企业1家,职工42人,月人均收入800元,总编织312平方米,产值31.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2011年末,喀拉克尔乡商业网点57个,职工69人,月人均收入1200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2018年,喀拉克尔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喀拉克尔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于田县辖乡。1958年成立十月公社。1984年设喀尔肯乡。位于县城西,距县城42.8公里。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均为维吾尔族。315国道从境内穿过。辖阿克吾斯唐、央塔克喀什、博斯坦艾日克、喀格勒克阿依热希、麦盖提、喀格勒克、吐孜库孜勒克、巴扎托普、协依堤拉、麻扎吾斯塘、拜托格拉克、宗塔勒、小库勒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以生产棉花、粮食、蚕桑为主。.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喀拉克尔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