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榜单>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

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P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五十一名:川汇区

川汇区以70万人排行第五十一,邮编:466000代码:411602区号:0394拼音:chuanhui qu川汇区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41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36万人(2002年)。行政区划川汇区辖9个街道、1个乡:陈州街道、七一路街道、纺织路街道、人和街道、小桥街道、城…更多川汇区介绍 ▷

第五十二名:泌阳县

泌阳县以70万人排行第五十二,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南部,东西距驻马店、南阳两市均为97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境内伏牛山与大别山交汇,长江与淮河分流,总体格局呈“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县辖6镇13乡3个街道办事处,352个行政村,90万人,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 泌阳县历史悠久,古称…更多泌阳县介绍 ▷

第五十三名:殷都区

殷都区以69万人排行第五十三,殷都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是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安阳市的工业区、文化旅游区、金融区、商贸物流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辖5个乡、5个镇、9个街道、296个行政村、43个社区,常驻人口约70万人。辖区工业基础雄厚,拥…更多殷都区介绍 ▷

第五十四名:内黄县

内黄县以68万人排行第五十四,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社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4500年前,华…更多内黄县介绍 ▷

第五十五名:襄城县

襄城县以68万人排行第五十五,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10镇6乡,44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6.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82.1万亩,总人口87.68万,常住人口68.81万,城镇化率40.44%。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瑶、壮等18个少数民族。20…更多襄城县介绍 ▷

第五十六名:祥符区

祥符区以67万人排行第五十六,邮编:475100代码:410224区号:0378拼音:kaifeng xian祥符区位于河南省东部。西距省会郑州70千米;东与商丘地区接壤;南同许昌和周口地区毗邻;北依黄河,与新乡隔河相望。总面积1302平方千米。总人口67万人(2005年)。行政区划开…更多祥符区介绍 ▷

第五十七名:息县

息县以67万人排行第五十七,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有“不息之壤”之称。属于信阳市。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101万。年平均气温15.2°c,年降水量为946毫米,无霜期222天。县内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体系;土特产有香稻丸、蜂蜜。中药材半夏驰名中…更多息县介绍 ▷

第五十八名:西华县

西华县以66万人排行第五十八,邮编:466600代码:411622区号:0394拼音:xihua xian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总人口90万人(2002年)。行政区划西华县辖9个镇、10个乡:城关镇、西夏亭镇、逍遥镇、奉母镇、红花集镇、聂堆镇、东夏亭镇、西华…更多西华县介绍 ▷

第五十九名:武陟县

武陟县以66万人排行第五十九,邮编:454950代码:410823区号:0391拼音:wuzhi xian武陟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面积860平方千米,人口63.98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无霜期211…更多武陟县介绍 ▷

第六十名:灵宝市

灵宝市以66万人排行第六十,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洛南县、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69千米。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更多灵宝市介绍 ▷

第六十一名:西平县

西平县以65万人排行第六十一,邮编:463900代码:411721区号:0396拼音:xiping xian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驻马店市北。总面积1098平方千米。总人口85万人(2007年)。西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洪河上游,郑州、武汉之间,隶属驻马店市。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更多西平县介绍 ▷

第六十二名:洛龙区

洛龙区以64万人排行第六十二,洛龙区位于洛河以南,洛阳市区南半部,是2001年5月在原郊区基础上成立的城市区,洛阳新区的核心区,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现辖3个镇、8个办事处,85个村、35个社区,总人口约40万,拥有省级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二星级洛龙特色商业区,以及正在建设的…更多洛龙区介绍 ▷

第六十三名:浉河区

浉河区以64万人排行第六十三,浉河区位于河南南部、 楚头豫尾大别山腹地,1998年6 月在原县级信阳市基础上重新调整区划而成立,因淮河支流浉河穿越全境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万亩,山林面积165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1万人,非农业人…更多浉河区介绍 ▷

第六十四名:潢川县

潢川县以64万人排行第六十四,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居信阳地区中心。2009年被河南省0增加为省直管县试点,凸显了潢川在河南经济与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将为全国探索省直管县提供有益的试点与借鉴。全县人口80万,总面 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更多潢川县介绍 ▷

第六十五名:宛城区

宛城区以63万人排行第六十五,宛wan,现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宛城,古城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位于白河(古称淯水)北岸。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说文解字》: 宛,屈草…更多宛城区介绍 ▷

第六十六名:梁园区

梁园区以63万人排行第六十六,面积673平方千米 人口80万 邮编:476000代码:411402区号:0370拼音:liangyuan qu区域概况梁园区是经国务院1997年10月批准,在河南省原县级市商丘市的基础上新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自古就有“豫东…更多梁园区介绍 ▷

第六十七名:正阳县

正阳县以63万人排行第六十七,正阳县历史悠久,古为慎国、江国;西汉时期设县,距今2116年。正阳县位于驻马店市东南部,地处淮北平原,南与罗山、信阳隔淮河相望,东邻新蔡、息县,北靠汝南、平舆,西与确山接壤。东西长64.5公里,南北宽57公里。东距阿深高速、106国道和京九铁路40公里,西…更多正阳县介绍 ▷

第六十八名:浚县

浚县以62万人排行第六十八,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439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66.8万人。浚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现存古城建于明洪武三年,与世界…更多浚县介绍 ▷

第六十九名:汝南县

汝南县以61万人排行第六十九,汝南,主要是指豫州汝南,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总面积…更多汝南县介绍 ▷

第七十名:华龙区

华龙区以61万人排行第七十,邮编:457001代码:410902区号:0393拼音:hualong qu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总面积255平方千米。总人口51万人(2002年)。基本概况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成立于1986年,总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34…更多华龙区介绍 ▷

第七十一名:新野县

新野县以60万人排行第七十一,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更多新野县介绍 ▷

第七十二名:临颍县

临颍县以59万人排行第七十二,邮编:462600代码:411122区号:0395拼音:linying xian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漯河市北,许昌市南。总面积821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2年)。基本概况河南省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濒临颍水而得名。全县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更多临颍县介绍 ▷

第七十三名:光山县

光山县以59万人排行第七十三,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79.7万,其中农村人口69.7万人,下辖10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更多光山县介绍 ▷

第七十四名:清丰县

清丰县以59万人排行第七十四,邮编:457300代码:410922区号:0393拼音:qingfeng xian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与河北、山东省为邻。总面积869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2002年)。基本概况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耕地面…更多清丰县介绍 ▷

第七十五名:宁陵县

宁陵县以58万人排行第七十五,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辖11乡4镇、36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万亩。 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又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公元前122年西…更多宁陵县介绍 ▷

共【7】页,当前第【3】页

第一页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