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特产知识>

红袍是哪里特产?哪里的红袍最好最出名?

更新时间:2024/2/7
红袍是哪里的特产?我们为您找到了武夷山市黄山市临夏县合川区的红袍特产,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大红袍、黄山市的徽州大红袍、临夏县的临夏大红袍、合川区的合川大红袍是大家认为最好也是最知名的红袍特产代表。

武夷山大红袍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特产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夷山大红袍

红袍是武夷山市的特产,地域范围

武夷山景区东至骆驼峰;西至凌霄峰、虎啸岩、揽石峰;南至武夷宫;北至三仰峰

特定品质

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文化典故

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详情

徽州大红袍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特产

徽州大红袍

红袍是黄山市的特产,荸荠(又名马蹄):属果、菜兼用型水生作物,本地种植的品种为“徽州大红袍”,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名,总产量.5万吨,收获期在11月至次年3月间,主产区在潜口镇。该品种属地方性品种,球茎大。外皮棕红色、肉质白、水份多。含糖量高、质嫩味甜。口感好、加工成品率高,是制作罐头和速冻食品的理想原料。

详情

临夏大红袍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特产

临夏大红袍

红袍是临夏县的特产,临夏县北塬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7352206米之间,平均气温6.47.7。受刘家峡水库气候影响,加之从大夏河引水上塬,适宜花椒种植。

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花椒在县境内有一些零星种植,因数量少,只能自给自足,经济效益甚微。1981年,临夏县莲花镇加大花椒种植面积,采取椒粮混种方式,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高2.7倍。1985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239亩,年产花椒38.5万吨。1988年后,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花椒满山,果树满川的号召,莲花镇率先从育苗入手,充分利用荒山沟壑、田边地梗,大力种植花椒,其他各乡镇也开始逐步推广花椒种植。至1992年,莲花、南塬花椒基地面积达9.14万亩,其中莲花镇产花椒11.4吨,收入37.6万元,户均209元,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临夏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把建设花椒基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措施,提出抓莲花,促南塬,带全县,建设20万亩花椒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整体推进思路,采取县上抓组织、抓扶持、抓推广,乡上抓规模、抓基地、抓落实,部门抓指导、抓技术、抓服务的工作措施,从资金、政策…详情

合川大红袍

重庆市合川区特产

红袍是合川区的特产,合川大红袍是指合川所产的“大红袍”柑橘。合川大红袍

合川水果发展历史悠久,《新唐书·地理志》对合川“进贡”果橙就有历史记载。

合川市域有果树19科的70余种,千余万株。红桔类占果树总株数近60,其中又以“大红袍”最著名,素有“江津广柑合川桔”之美誉,除销往北京、陕、甘等省市外,还曾大宗出口前苏联、东欧等。主要产在沙溪、官渡、钱塘、龙市、云门、福寿等地。

生长特点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小枝较细弱,无毛,通常有刺。叶长卵状披针形,长4~8。花黄白色,单生或簇生叶腋。果扁球形,径5~7,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薄易剥离。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

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大鱼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红袍特产信息为网友推荐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其质量好坏/正不正宗/性价比高低等;也不能代表未被提及的其他地方的红袍特产好与不好、优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