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是哪里特产?哪里的饽饽最好最出名?
昌邑老面大饽饽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特产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饽饽是昌邑市的特产,昌邑老面大饽饽是山东潍坊昌邑的特产。
昌邑,丝绸之乡、历史名城,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农村各家各户都拿出积蓄的细粮,蒸大饽饽用来上供和招待亲朋好友
昌邑老面大饽饽
昌邑市面食协会
12929138
馒头
…详情
满族饽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产
饽饽是武威市的特产,饽饽是满族对自己加工的各种糕点的统称。凉州传统食品晋记饽饽是蔡晋云祖传三代的拿手本领,主要有糖火烧、燕窝酥、马蹄酥、佛手酥、牛舌头、茴香饼等30多个品种,配料讲究,烤制精细。糖火烧是经过小包酥进行包料,表面结构层次分明,纹路清晰,俗语有千层饼之称;配以海参、鱿鱼、虾仁的三鲜火烧,其味更是舒爽可口。制作酥点的酥皮是根据皮酥而起名,其酥皮又有皮与酥之分。馅的种类有白糖、豆沙、枣泥、玫瑰等。馅的制作方法分炒馅和擦馅两种。满族饽饽具有色黄发亮、酥软香甜、松脆耐嚼的特点,因而也为大多汉族人所喜爱。
…详情
南海大饽饽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特产
饽饽是威海市的特产,在文登,节日庆典、孩子老人过生日、三月初二龙母生日、谷雨时节沿海渔民祭奠海神、祈求平安富足都有蒸大饽饽的习俗。而用大饽饽庆典、祭祀或是祝福是文登人的最高礼仪。文登大饽饽工艺复杂、造型多样、酥软可口,深受群众欢迎。
南海大饽饽的制作,要比平时蒸馒头复杂许多,个头大份量重,在面团发好后,使碱、加干面、上杠反复轧(压)面,俗称“戗面”,整个工艺说似简单,但却非常考验“经验”和“力气”,也只有各个环节掌握无误,衔接得当,蒸出的大饽饽才会筋道,耐嚼,越吃越好吃。
…详情
油炸饽饽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特产
饽饽是锡林郭勒盟的特产,油炸饽饽
古美食油炸饽饽是蒙古族喝奶茶时的小吃,都是用小麦面粉加糖、鸡蛋、酸奶或牛奶、奶油或牛油和面,然后或捍成麻叶型、或拉成馓子型、或擀成片,再切成小棒型、三角型。用牛油或羊油(现也用植物油)炸成金黄色,可直接食用,也可泡入热奶茶。
…详情
波罗叶饽饽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特产
饽饽是丹东市的特产,波罗叶饽饽是满族食品。丹东的满族人,对这种满族食品是情有独钟的,一般在农历四五月间,上山采集嫩而大的波罗叶子,回家洗净待用。将糯米或黄米以水浸泡数日,磨成面,擀成薄饼煮熟,再以小豆煮烂捣成豆泥包于其中,把波罗叶内面涂一层油裹于其外,蒸熟后去叶食用。波罗叶饽饽略带柞叶的清香,食之颇具风味。
做法:一般在农历四、五月间,上山采集嫩而大的波罗叶子,回家洗净待用。将糯米或黄米以水浸泡数日,磨成面,擀成薄饼煮熟,再以小豆煮烂捣成豆泥包于其中,把波罗叶内面涂一层油裹于其外,蒸熟后去叶食用。另一种作法是:将高粱米或苞米碴子浸泡磨面,浸干成面糊状,再把面糊抹在波罗叶的正面,包韭菜、豆角、豇豆之类时令鲜菜切成的馅,蒸熟后去叶食用。波罗叶饽饽略带柞叶的清香,食之颇具风味。
传说满族人的先祖是靠打猎为生,在打猎收获不足以充饥时,也采集橡子树的果实吃。当时,他们称橡子树为“波罗木”,称橡子果实为“波罗”。后来,山上的野兽越来越少,打猎越来越困难,满人的祖先就学着汉人的样子,慢慢地学会了农耕。
然而,满族的先祖们由狩猎时代变为农耕时代的初期,人们由吃野兽肉改吃五谷杂粮肚子总是感到不适。特别是到了夏天,总是腹泻。…详情
饽饽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特产
饽饽是丹东市的特产,饽饽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用粘米做成。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粘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既香又甜。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饽饽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有一种面带红糖,色如芙蓉的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芙蓉糕。这种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详情
猪油饽饽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特产
饽饽是武汉市的特产,原料配方:精白面粉2千克生猪板油600克大葱的嫩蕊800克麻油2千克(耗300克)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1.把1.2千克面粉发酵待用。在700克面粉里加入生猪板油末300克,麻油100克,擦成生油酥(拌和均匀)。
2.把大葱嫩蕊切成末。
3.把加碱揉匀的酵面,揪成40个面剂子,把每个面剂按扁,包入生油酥40克卷拢,按扁,再包进生猪板油片40克,大葱末40克,精盐少许,捏拢收口即成圆形猪油饼生坯。
4.把平锅(饼铛)置于火上抹少许麻油,锅被烧热后,将生坯放入铛内稍烙一会,即在铛内倒入适量麻油,把生坯半煎半炸至金黄色时,从铛内取出,下炉中烘烤至熟。
产品特点:酥脆松软,其味浓香,油而不腻
…详情
油酥饽饽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特产
饽饽是固安县的特产,油酥饽饽
油酥饽饽我国北方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统称为
“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几种。固安一带制作各类饽饽历史悠久。据说康熙、乾隆及后世帝王每年来避暑山庄,几乎都要吃饽饽。近年来,方便食品越来越收人们喜爱,市区内各饭店大都兼营饽饽。最受欢迎的饽饽是油酥饽饽,其特点是酥脆、松软、层多。
…详情
“乐春”牌老面大饽饽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特产
饽饽是昌邑市的特产,昌邑,丝绸之乡、历史名城,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农村各家各户都有蒸大饽饽用来上供和招待亲朋好友的传统,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厌倦了用机器加工的馒头,怀念农村那种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老面大饽饽,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昌邑宾馆组织技术公关小组进行挖掘、整理、研制、改进和创新,使这种传统食品得到恢复。
首先是使用原始的石磨加工面粉,解决了因机械加工产生高温而使面粉失去的麦香,然后用老面引子发酵,各道工序都用手工制作,又从营养角度对产品配方工艺多次改进,终于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乐春”牌老面大饽饽,其特点是:口感筋道、麦味香浓,地道家乡传统口味。
“乐春”牌老面大饽饽投放市场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产品销售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成为馈赠、访友的首选礼品,受到了北京及有关领导们的高度赞赏。“乐春”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详情
墩饽饽
北京市丰台区特产
饽饽是丰台区的特产,原料:[面粉][碱面][白糖][糖桂花][老酵][花生油]
掌故说明:北京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墩饽饽味道甜润,质地松软且富有弹性,耐嚼有味。
制作方法:将老酵、白糖、碱面与凉水一起搅成稀糊状,再放入糖桂花搅匀,倒入面粉和成面团,盖上湿布饧分钟;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取一块面团,用手反复按揉至面团光润时,搓成直径约一寸五分的圆条,刷上花生油,摘剂;用手将面按成中间略薄、周围稍厚的圆饼,放在饼铛上用微火烙至两面都呈微黄色后,放入烤炉中烤,直到圆饼暄起并呈白黄色时即成。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墩饽饽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最好放在木箱中闷软,适于于老人食用。
…详情
硬面饽饽
北京市西城区特产
饽饽是西城区的特产,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卖小吃的减少,这种小吃也断了档。
硬面饽饽用发面,一般发到5成,兑上碱戗干面,要硬一点,揉均匀,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揪成75克的小剂,包上20克红糖馅后按扁,要用花擀面杖交叉擀一下,擀出花纹后,用竹针在上面扎几个小透气孔,码入烤盘,入炉烤熟。要注意的是红糖馅的配制,比如用1.5公斤红糖,兑入干面300克、桂花100克、油50克,用手搓揉均匀。
硬面饽饽的特点筋道香甜,过去均在夜间,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出售,吆喝声在夜间传得很远。故《食品杂咏》中称:“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夜,惊破鸳鸯梦一双。”
…详情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饽饽特产信息为网友推荐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其质量好坏/正不正宗/性价比高低等;也不能代表未被提及的其他地方的饽饽特产好与不好、优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