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镇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九龙镇行政区划
九龙是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管辖的镇,车牌川F,长途区号0838,人口约3.17万,面积8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行政村(社区)
九龙镇概况
- 地名:九龙镇
- 隶属:绵竹市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838
- 车牌:川F
- 邮编:618200
- 区划代码:510683104
- 身份证前6位:510683
- 面积:88平方公里
- 人口:3.17万人
- 人口密度:361人/平方公里
九龙镇 ,绵竹市九龙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交界地。其地处绵竹西北部,东接剑南街道,南靠麓棠镇,西与广济镇接壤,北与汉旺镇相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占三分之二,地形呈条状,山区平均海拨1470米。全镇幅员面积87.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6万亩,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18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17万人。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遵道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龙镇管辖,九龙镇人民政府驻玉妃路224号。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九龙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九龙镇建制沿革
(一)九龙镇
民国初年至二十四年(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五年)绵竹实行团练制。全县化为一城十一乡,所辖七十三团。县设团练总局,乡设团练分局。九龙系遵道所辖,属第五团。
民国二十四年废团练制,整编保甲,即十户一甲,十甲一排,实行联保制。九龙改为九龙联保,下辖六十一个保。联保办事处设在九龙寺下淳化堂。
民国二十九年,废除联保制,实行乡保制,直接由县政府领导乡。九龙联保改为九龙乡。同年八月,县政府转批九龙马尾二乡合并为龙马乡。乡公所设在九龙寺下淳化堂。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五月,龙马乡分为九龙、马尾二乡。九龙乡六十一个保划为八个保,所辖127个甲。
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九龙乡解放,到一九五零年七月仍保持民国时期建置。一九五零年七月九龙乡农民协会成立,废除保甲制,实行乡村制,改保为村,改甲为组。
1952年7月,经过第一次普选,产生了九龙乡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经过选举成立了九龙乡人民委员会(即九龙乡人民政府)。
1955年9月,县撤销了区的设置,乡直属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26日,九龙人民公社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1967年2月公社成立临时性的生产办公室,各管区设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4月10日,经县革委会批准,成立了九龙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了生产办公室。
1969年2月,各管区先后成立了批、斗、改领导小组,九月各管区先后成立了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各中队设革命生产领导小组。
1981年1月,经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废除了九龙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3月,经过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撤销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领导小组。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各村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93年绵竹市撤乡建镇,成立九龙镇人民政府。
(二)原遵道镇
据《绵竹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曾置南武都县于此(当时的绵竹县城就设在此地)”。遵道镇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场址原在福寿桥一带,靠近龙蟒河,场中有一大桂树,取名桂花场(街),清代因场后有观山一座,山足下有一古庙,庙内设有形如菜坛的石头道罐二个,罐上有“登道罐”三个字,所以更名“登道观”。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在全国创设24个传教点,号曰“二十治”,遵道镇为鹿堂治所在地。清嘉庆二年由绵竹县令贾文台将“登道观”改名“遵道观”,场亦改名为遵道场。1953年设遵道乡,1958年改名为遵道人民公社。1983年复名为遵道乡。1998年撤乡建镇更名为遵道镇。
(三)乡镇合并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遵道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龙镇管辖,九龙镇人民政府驻玉妃路224号。
九龙镇自然资源
(一)植物资源
九龙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龙门山小区。因地势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大体可分:1.平原“四旁”树竹分布带,海拔500--700m,地平土肥,沟渠纵横,气候温和,以人工植被为主。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树竹呈散点、带状分布;2.中、低山针阔叶林带,海拔700-1800m,气候温凉,多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多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矾科、山茶科、山毛榉科、木兰科等常绿树种组成;3.中山硬阔叶、暗针叶林带,海拔1800-3000m。气候温凉湿润、多雾、温差大,日照短,植被主要有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暗针叶林;4.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海拔在3000-3600m间,生境寒凉。光照较多。本带植被多为针叶混交林,建群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柏。群落外貌翠绿,林冠整齐,层次简单;5.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在3600-4405m,气候寒冷、干旱、风大,日照强烈,土壤极薄,裸岩不少。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为建群种。另有适应其气候和环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鹃、杨柳等植物,均已矮化为灌木丛。
(二)动物资源
九龙镇地处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这里适合多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猕猴、黑熊、小熊猫、斑羚、红腹锦鸡等。
(三)森林资源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3533.3公顷(核实数据),占幅员面积的40.2%。森林覆盖率41.6%。
(四)林副产品
镇域内林副产品主要为竹笋、核桃、白果、山野菜、水果(以梨为主),茶叶等。
(五)农业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杂粮有玉米、红薯、黄豆、胡豆等。
经济作物:以油菜、猕猴桃、葡萄为主。
蔬菜作物:以青笋、萝卜、莲白、辣椒、青菜等为主。
(六)矿产资源
九龙镇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主要资源有煤、白云矿、石灰矿、矿泉水。
(七)旅游资源
九龙镇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鹿堂山逶迤滴翠,九顶山群峰峥嵘,大尖山巍峨雄壮,莲花山萼瓣含秀,元宝山熠熠生辉,古龙沿幽深曲回,罗汉洞神异古朴。玉妃泉清澈荡碧,更兼鹿堂治传说优美,马跪寺暗藏玄机,登仙台氤氲神秘,龙泉寺沧桑造化。同时依托沿山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清泉林下种植经济辐射,扩大竹笋、山药、杜仲、黄连等特色林下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销售,做强做大带观赏、品尝、采摘、购买、体验等功能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精品农业风景线。
九龙镇经济
(一)综述
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山区林地,加快推进农旅结合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其中人均主导产业经营性净收入为1.21万元,人均家庭经营性净收入9275元,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75.6%。
(二)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九龙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8亿元。其中,种植业9.96亿元、林业0.084亿元、畜牧业7.6亿元、渔业0.02亿元。粮食产量1.51万吨、油料产量0.12万吨、蔬菜产量1.5万吨。肉类产量0.332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0.474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0.27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32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043万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033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8%。新建高标准农田1.38万亩。
(三)第二产业
202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5家,以食品生产为主导产业,以机加工和建材为优势产业。
2019年,九龙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3.27亿元。
(四)第三产业
九龙镇以旅游产业闻名,境内有九龙山-麓棠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底,被省发改委纳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类目为观光农业型特色小城镇;2017年,被德阳市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类目为低空和山地运动特色小镇,后明确为滑翔小镇。镇域内有画境绵竹·九龙里、绵竹花乡·花宿、花棚子精品民宿村、滑草场、湿地沟、高效农业示范园等景点,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镇内还有四川最大的滑翔运动基地,是四川航校挂牌的滑翔运动培训基地,吸引着全国热爱山地、滑翔运动者。全镇共有农家乐74家、民宿34家。2019年,全年旅游游客量达250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实现3422余万元。
九龙镇风景名胜
(一)画境绵竹·九龙里
建设乡村绿道体系,包含服务综合体、杨家院子·田园社区、花厢·九龙山院子、绵竹绿地①号营地、九龙山农业产业园、农业采摘体验园等多个子项目,构建起“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区+绿道系统+田园社区”的发展格局。
(二)花棚子精品民宿村
棚花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浓厚的乡风农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每年坚持举办梨花节、赏果节、猕猴桃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培育猕猴桃、棚花百年米枣、年画刺绣等特色产品品牌,引导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40余家。
(三)九龙低空运动特色小镇
运动小镇以中国航空飞行营地为核心,以航空模型运动、热气球运动培训和体验基地、滑翔伞运动基地为项目支撑,以帐篷客酒店、运动主题度假酒店、自驾车和房车营地为配套,做足低空运动品牌和特色。
(四)熊猫生态小镇
围绕提高大熊猫保护公众意识,开展大熊猫及生态保护宣传展示、中小学及幼儿园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发展建设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熊猫生态小镇将按照“三九大”大熊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求,突出地域优势和特色,挖掘盘活大熊猫文旅资源,科学培育大熊猫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民宿、熊猫生态型认证农林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五)美丽竹林风景线
“绵竹美丽竹林风景线”竹林景观带规划南起成绵复线新市出口,沿成青路、月季大道经省道216线往北至大熊猫创新示范区入口止,全长15.6公里,其中九龙段共计3.5公里。该项目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入口“会客厅”建设和绵竹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大熊猫文化与竹产业融合发展,集大熊猫国家公园、竹文化景观、年画文化、酒文化、川西林盘为一体,突显大熊猫国家公园主干线引导性竹林景观。景观带将集中展示大熊猫公园、竹文化景观、绵竹市的年画文化、酒文化、玫瑰文化、熊猫文化和川西民居风格,串联玫瑰和大熊猫两大国家公园,开辟竹林休闲、康养新境界,助推绵竹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实现新跨越。
九龙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 九龙地处绵竹市之西北,东南与东北镇接壤,东北与武都镇毗邻,北接天池乡,西靠金花镇,距绵竹市区约6.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属半山半坝镇,其中山区占三分之二。全镇辖九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人口11219人。近年来,九龙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现九龙新跨越。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5元。
一、九龙的得名
九龙俗称九龙山。本地西北部为高山,东南部属平坝,地形呈条状,跑马岭横亘其间。九座小峰沿跑马岭耸垒而下,如龙中条起伏,向东南延伸。九龙山是绵竹市之祖山。由于以前建有九龙寺,寺以山取名,山以势得名。九龙山、九龙寺便成为九龙命名的依据。
二、建置沿革
1911年,绵竹实行团练制。全县化为一城十一乡,所辖七十三团。九龙系遵道所辖,属第五团。1952年7月,经过第一次竞选,产生了九龙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委员会,经过选举成立了九龙乡人民委员会。1984年3月,经过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撤消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领导小组,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各村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1993年绵竹市撤乡建镇,成立九龙镇人民政府。
三、自然地理
九龙地处绵竹市之西北,东南与东北镇接壤,东北与武都镇毗邻,北接天池乡,西靠金花镇,位于东经104°4至104°10,北纬31°21至31°26之间。镇政府位于场镇蜀熙街,离绵竹市区约6.5公里。九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占三分之二。境内最高点白云峰海拔2303米,最低点双石村高庙子海拔637.9米,境内气候,平坝与山区有一定差异,平坝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七月份平均气温24.8℃,一月份平均气温4.5℃。年降雨量平均为1196.7毫米。全镇以农业为主,水稻、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大麦、高粱、芥子、大豆、黄豆等也有种植。.
2021年1月21日,九龙镇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名单。
2020年12月,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镇名单出炉,九龙镇上榜。
2018年3月28日,九龙镇荣获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森林小镇称号。
2015年7月13日,九龙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5年1月20日,九龙镇入选第二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4年6月13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九龙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
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地处德阳绵竹市西北,坐落于龙门山麓,是川内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绵竹市区6.5公里,驱车10分钟即可抵达核心景区。景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以……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九龙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