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行政区划
郫筒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管辖的街道,车牌川A,长途区号028,人口约200,面积3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4个社区(行政村)
郫筒街道概况
- 地名:郫筒街道
- 隶属:郫都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28
- 车牌:川A
- 邮编:611730
- 区划代码:510117001
- 身份证前6位:510117
- 面积:35平方公里
- 人口:200人
- 人口密度:5人/平方公里
郫筒街道是郫都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接西园街道,南接德源街道,北邻红光街道、新民场镇,西与安德街道、友爱镇接壤,幅员面积35.0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7.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88平方公里。郫筒街道办事处驻郫都区望丛中路398号,辖9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0余万人,外籍人口200余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区域,地势平坦,民丰物饶,风光绮丽,有沱江河、望丛祠之美景,有蓉2号线有轨电车、地铁6号线之便捷,杜鹃化宇落地于此,望丛赛歌蜚声中外。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一部分,郫筒街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代服务业发达,国际化社区建设卓有成效,正在全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社区治理的示范地、中心城区建设的领头雁,加快建设产业聚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风尚文明的高品质宜居宜业“望丛天府名城 现代服务新区”。
郫筒街道辖区地名信息
郫筒街道特色产业
在城市片区,大力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依托地铁6号线重点发展“地铁经济”,整合沿线站点的土地、商业、通讯、房地产等资源形成的多元化商业模式,形成商业辐射区, 由点及面, 带动沿线商业发展,已形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蜀都万达、百伦广场、恒创广场、海骏达城等多个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商业、金融、总部、研发、酒店等“一芯一屏”相关企业和互联网相关产业入驻;与成都工业学院共同打造出成工新邨社区双创空间;依托望丛文化产业园,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延伸望丛祠旅游文化内涵;融合中外文化交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推出鹃宝、双小柏、十八匠等文创产品。
在乡村片区,充分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对太清路沿线乡村酒店和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集娱乐观光、餐饮接待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示范带,实现一三产业互动互融。在现代都市农业上,大力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和近郊“家庭农场”,鼓励和发展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同城市社区结对认、养、种活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国道317线郫彭路以东,集中发展汽车销售、服务、维修、保养等生产型服务项目,打造形成汽车销售服务特色产业区域。
郫筒街道人文特色
曾为古蜀国都城的郫筒街道,镇域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望丛祠,有市级保护单位杜鹃遗址、何公墓、郫筒井等名胜古迹。汉代政治家何武、北宋著名诗人张俞、现代著名书法家余中英、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英、美术家邓欤、郭汝愚等均为郫筒街道人。
郫筒街道特色美食
城内遍布各色小吃,沱江肥肠粉、胖哥面、芙蓉蹄花、酥肉豆粉、红糖锅盔、卤肉肘子、黄老二牛脑壳、眼镜麻辣烫、红烧兔、叶儿粑、艾蒿馍馍、碗碗饭,还有各色串串、冒菜、干锅、烧烤、汤锅、火锅、冷淡杯……数不胜数;泰和园、铜壶苑、锦宴等乡村酒店和新一代农家乐,环境优美,菜品丰富,味道“巴适”;蒋排骨、杨鸡肉、蔡二哥大排档等特色餐馆,声名远播,食客如云。除了极具特色的本土美食,还汇聚了中餐、西餐、泰餐、日韩料理,川味、湘味、广味……,甚至能品尝到日本友人现场制作的咖喱饭和尼日利亚、孟买等各国留学生带来的异国美味。
郫筒街道宜居环境
国际化社区:围绕书院社区、双柏社区、蜀都新邨社区为核心,打造出开放共融、活力创新、美丽和谐的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通过城市微更新和国际化氛围营造,创智北环路Block街区新消费场景、创智公园国际化景观等成为新地标,休闲、开放、亲和的步行街区、海骏达商业综合体、国际友邻中心,涵盖网红店、无人店、快闪店、智慧店等系列特色商业体验,加上人脸识别技术、24小时无人值守店面、导赏团等时尚、科技元素,是具有郫都特色的国际化消费新场景,集聚大量人气。围绕环成都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建成3000平米“成工新邨众创空间”,搭建校企社合作平台。中外交流频繁,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形成了詹叔、立夏姐姐、青木先生等国际化社区IP,每周开办“詹叔英语沙龙”“双柏对外汉语培训”“日语课堂”,拥有“双语志愿者库”成员50余人,建立了来自高新区企业的30余名外籍员工在内的国际志愿者智囊团。
望丛祠:望丛祠,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帝王望帝杜宇、丛帝鳖灵的祀祠,早为丛帝新庙,南北朝齐明帝建武(494-498)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原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的望帝祠迁至郫县合为望丛祠。北宋时期曾大加扩建,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为清乾隆十二(1747)年重修的二进四合院型,附近有望帝、丛帝二陵墓,冢高约8米。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望丛祠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扩建维修,占地面积已达100余亩,内有花木盆景、水榭亭台,古柏森森,郁郁葱葱,环境幽静雅致,舒爽宜人。望丛祠内有郫都区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约3000件,以战国铜兵器和汉代画像砖、石棺、说唱陶俑最具特色,曾在国内外展览中引起轰动,书画碑帖藏品也比较丰富。现基本陈列有《石刻馆》。《石刻馆》设在祠内晚清建筑听鹊楼下,面积约120平方米,展出汉代至清的各类碑刻、石雕人像及动物、石棺、墓门等石刻文物30余件。
沱江河绿道:沱江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长6.5公里,荣获“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按照“防洪、治污、造景、休闲”四位一体的理念,通过拓宽河面、重建水毁桥梁、截污治污、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建设绿化景观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改造工程,在生态系统修复、河道防洪治污、生物多样性恢复、水质净化、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沿河15万居民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优美环境。
望丛赛歌会:望丛赛歌会是郫筒的特色民俗,郫都人民的文化盛事。望帝兴农业,丛帝治水患,历代蜀人在每年端午节举行盛大的赛歌会,俗称“吼山歌”,参与者数以万计。90年代以后,望丛赛歌会功能得到拓展,升级为民间文化艺术节,将内涵延伸到整个古蜀文化领域,并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美食节等,邀请来自国内外歌手、舞者参与,廖昌永等知名歌唱家都曾在这里一展歌喉,是郫都人民和游客的文化盛宴。
郫筒街道文化氛围
街道内有:
小学:郫筒一小、郫筒二小华西校区、郫筒二小金花桥校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初中:郫都区实验学校、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中学:郫都一中、郫都二中
高等学校: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水产学校
公园:创智公园、知识公园、石牛公园
郫筒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郫筒街道办事处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郫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公元前314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是古蜀国杜宇建都之地。
郫筒街道东接成都高新西区,南接德源镇,北邻红光、新民场镇,西与安德、友爱镇接壤,幅员面积35.0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万人,外来居住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
郫筒街道是成都市卫星城——郫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北面,距市区仅33楼远眺33楼远眺14公里,地处县城周围,国道213线、成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早在2900多年前,古蜀国第一个帝王杜宇在此建都,秦汉以来即为县治。幅员面积35.0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户籍人口10万。下辖1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郫筒街道现有耕地面积18054亩,农业以水稻、油菜、蔬菜、林果、花卉等作物种植为主,已建成1500亩蔬菜基地、700亩鲜盆花基地、200亩月季花基地,“一村一品”的农业特色村初具雏形。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5万亩,粮食总产量1.13万吨。其中大春种植面积1.67万亩,产量0.87万吨,水稻单产575公斤,小春种植面积0.83万亩,产量0.26万吨。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个,投资总额500万元。全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村道花卉基地共5.5公里道路,整治水利渠系,修建永兴六斗太平段,五斗文星段,三斗中心段共1400米“三面光”,整治渠系6000米。
2011年10月13日,环境保护部授予郫筒街道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郫筒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四川十强镇,郫筒排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