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临邛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临邛街道行政区划

数据看临邛

临邛是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管辖的街道,车牌川A,长途区号028,人口约16.15万,面积15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33个社区(行政村)

临邛街道概况

地名:临邛街道
隶属:邛崃市
行政级别:街道
区号:028
车牌:川A
邮编:611530
区划代码:510183002
身份证前6位:510183
面积:155平方公里
人口:16.15万人
人口密度:1041人/平方公里

临邛街道,隶属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地处成都市西南部,东与冉义乡、安西镇相接,南同寿安镇、蒲江县毗邻,西和大同镇、平乐镇连界,北与桑园镇接壤,辖区总面积155平方千米(2011年)。2011年末,临邛街道辖区总人口1615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800人。

1950年,设临邛治地为城关区。1956年12月,区改镇。1981年3月,更名临邛镇。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2号)批复同意撤销临邛镇,设立临邛街道。2019年末,将临邛街道金鼓社区1、2、3、7、8、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文君街道管辖;撤销前进镇,将原前进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临邛街道管辖。 截至2020年6月,临邛街道辖1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蜚虹路136号。

2011年,临邛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3300人。

临邛街道历史沿革

1950年,设临邛治地为城关区。

1956年12月,区改镇。

1981年3月,更名临邛镇。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2号)批复同意撤销临邛镇,设立临邛街道。

2019年末,将临邛街道金鼓社区1、2、3、7、8、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文君街道管辖;撤销前进镇,将原前进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临邛街道管辖。

临邛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西依邛崃山而得名。

临邛街道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邛街道位于成都市西南部,东与冉义乡、安西镇相接,南同寿安镇、蒲江县毗邻,西和大同镇、平乐镇连界,北与桑园镇接壤,辖区总面积155平方千米(2011年)。

地形地貌

临邛街道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坝。境内最高点海拔662.7米,最低点海拔188.7米。

气候

临邛街道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裕。多年平均气温16.34℃,1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36.1℃。年平均日照时数1097.7小时,年总辐射86.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4天。年平均降水量1091.6毫米。

水文

临邛街道境内河道属岷江水系。邮江河自北向南入境,过境河段西岸长5.7千米,东岸长5.2千米,年径流量0.5亿立方米。南河在齐口合流后入镇境,过境河段长15.8千米,汇入溪河15条,在城西石灰包上游处纳邮江河,过新津入岷江,为岷江支流。

自然灾害

临邛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7月28日,西桥垮塌,造成经济损失约350余万元。

自然资源

临邛街道境内有砂石矿15亩,黏土矿3500公顷。白泥4350公顷。页岩150万立方米,石材100万立方米。泥炭10万立方米。耐火石矿50万立方米,铁矿12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西江、十方村、石燕、宝塔、南江村等26个村(社区)。

临邛街道经济

综述

2011年,临邛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8598元。

农业

临邛街道耕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1万亩,林地面积5.8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3.6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

临邛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7835吨,其中水稻25865吨,小麦45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茶叶等。2011年,桑园面积0.2万亩,产茧6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7万亩,产量8937吨。

临邛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0.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万羽,上市家禽18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7万吨,其中猪肉1.5万吨;禽蛋0.2万吨,鲜奶0.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6亿元。

工业

2011年,临邛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3300人。

临邛街道工业以白酒原酒、生物医药、药用包装、机械制造等为主。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00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10万元,2011年达到19.1亿元,比2010年增长17.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5% 。

商业外贸

2011年末,临邛街道有商业网点375个,职工33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5%。2011年,进出口总额3000万美元;其中出口2600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茶叶、酒类、药业和肉食品,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邛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临邛街道,是四川省邛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

  历史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守张若在临邛筑城,迄今2300余年,先后为郡州、县、市治地,军、镇及道署驻地,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成都西出第一重镇,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邛人从事渔猪和农业生产,形成了早期的农耕聚落。开明氏迁成都以前,古称“蜀身茸道”的南方丝绸之路即已存在,其西道经过临邛。“临邛自古称繁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镇,蜀地同滇藏的要线,悠悠二千余载,生息繁衍于斯土斯地的临邛人民辛勤耕耘,为巴蜀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汉时,有卓王孙冶铁铸钱而“富甲天下”,有临邛丝绸——“邛州贡布”入贡宫廷。并经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域外。唐时,有邛酒“卓女烧春浓美”;“临邛茶”为茶之珍品。作为中国彩绘瓷的故乡。兴于晋,盛于唐宋的邛腰。所烧制的邛陶制品,造型釉彩均属一流。“酒县”、“茶乡”、“陶都”、“绸城”之美誉,自汉唐以来即远播八方。

  唐僖中和二年(882年)春,邛州牙官阡能聚万众造反。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临邛民众开展“五蠹”斗争。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川省起保路风潮,临邛民众积极参与争“川汉路权”。民国16年(1927年)冬,中共地下党特别支部在城关建立。民国17年(1928年)秋冬,地下党在城郊区组织秘密农会,反对军阀预征粮款。民国23年(1934年),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镇域建立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第五中队和第四中队。民国38年(1949年)秋,中共地下党域厢支部组建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临邛直属大队。此后,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李文兵团,平息土匪叛乱。

  1949年后设城关区,1956年改城关镇,1981年更名临邛镇。

  获得解放的临邛镇域人民群众,投身“四大任务”运动,土地改革以后,广大农民群众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从工副业起步发展社队企业,区域群众自1951年兴办机器打米厂始,多年间兴办街道企业。域乡发展之路曲折而艰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到临邛,扬起了改革的风帆。镇区农业和农村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到了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值达2.9亿元。镇区工商企业达6563家,实现总产值30亿元,工业产值23.9亿元。

  201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邛崃市撤销临邛镇,设立临邛街道办事处,辖原临邛镇所属行政区域北面区域 。临邛街道办事处驻蜚虹路136号。

  2019年区划调整后,临邛街道辖原前进镇和洪川社区、文星社区、文昌宫社区、龙兴寺社区、考棚社区、北坛社区、蜚虹社区、三好社区、马蹄社区、北鹭社区、鹤鸣社区、西江村、盘陀村、盐坝村、红旗村、喻坎村、胜利村、晨阳村、金鹅村、东乡村、关家村、八角村、葫芦村、元兴村、石燕村、柏树村以及金鼓社区4、5、6、12、13、14组所属行政区域,临邛街道办事处驻蜚虹路136号。

  2018年12月19日,临邛街道入选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

  2014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临邛街道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临邛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临邛街道地图

导航去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临邛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