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镇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行政区划
黄龙溪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管辖的镇,车牌川A,长途区号028,人口约3万(截至2019年),面积5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黄龙溪镇概况
- 地名:黄龙溪镇
- 隶属:双流区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28
- 车牌:川A
- 邮编:610200
- 区划代码:510116111000
- 身份证前6位:510116
- 面积:50平方公里
- 人口:3万人
- 人口密度:604人/平方公里
黄龙溪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地处成都市南部,东与眉山市仁寿县接壤,南与眉山市彭山县相连,西与天府新区、新津区接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双流区34千米。 区域总面积49.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黄龙溪镇辖区户籍人口30040人。
清末,属华阳县黄龙、永安、顺河3乡和仁寿县佛洞、嘉禾2乡。1992年,与回水乡合并为黄龙溪镇。 截至2021年10月,黄龙溪镇辖5个社区、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黄龙大道四段2799号。
截至2019年末,黄龙溪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40个。
黄龙溪镇历史沿革
汉属隆州籍县。
清末,属华阳县黄龙、永安、顺河3乡和仁寿县佛洞、嘉禾2乡。
1950年,属华阳县黄龙、佛洞2乡。
1956年,华阳县合并二乡,设黄佛乡。
1958年,华阳县府将黄佛乡,更为公社。
1982年,黄佛公社改乡。
1992年,与回水乡合并为黄龙溪镇。
黄龙溪镇历史文化
据《三国志?蜀书》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溪由此得名。
古街坊
古街坊,两千一百年的历史变迁,古镇依旧保留完整,现有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米。
古寺庙
黄龙溪镇内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镇外还有2座大寺庙,建筑宏伟。
古建民居
黄龙溪镇内古建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古树
黄龙溪镇内现有树龄8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的浓郁的古貌古趣,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
古崖墓场
古崖墓场,镇周围多次发掘汉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铜玺等大批文物,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古佛洞
黄龙溪镇内的古佛洞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依山傍水,隔河遥望,颇为壮观。7、古佛堰:金华庵下府河上拦河筑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黄龙溪万亩良田依旧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古战场
黄龙溪镇的是古战场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蜀王、诸葛亮、张献忠、杨展在此大战的传说。
古风民俗
黄龙溪镇还保留许多民风民俗,如打更、放生会、龙舟会、烧火龙、观音会、川剧座唱等习俗。
三县衙门
黄龙溪镇三县衙门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今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陈家水碾
黄龙溪镇境内的陈家水碾,起于清朝嘉庆年,以一溪之水碾一村谷物,担谷物用时少顷。闸起而作,闸谢而落,水流稀薄而力不可估也。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千米是陈家小岛,小岛现存川西保留的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 碾桥之畔有筒车8辆,灌田800余亩。陈家水碾是上起成都、下至乐山最有名的水碾,其兴旺史截至于20世纪70年代。现今,陈家水碾已经形成一个水碾岛,是“黄龙五岛”之一。
鹿溪晓月
月亮在黄龙溪镇的上方升起,俯瞰夜晚的古镇,勾勒出整个古镇的轮廓。
黄龙溪镇地理环境
黄龙溪镇地处双流区东南部,东与眉山市仁寿县接壤,南与眉山市彭山县相连,西与天府新区、新津区接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双流区34千米。 区域总面积49.7平方千米。
黄龙溪镇人民政府
黄龙溪镇地处成都平原,地势由北向南缓倾。地形分为坪坝和浅丘。境内最高点位于东岳村6组,海拔555米;最低点位于黄龙社区4组(原陈新村),海拔423米。
黄龙溪镇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春暖、夏热、秋凉、冬温和,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5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05毫米。
黄龙溪镇境内鹿溪河发源于龙泉山脉的宝狮湖,自北向南,流经双流的兴隆、煎茶、籍田,于响水村入黄龙溪域,并入锦江,境内总长16.5千米,流域面积825千米,年平均流量2210立方米/秒;锦江于东岳村人黄龙溪域,境内总长6.5千米,流域面积325千米,年平均流量1980立方米/秒。
黄龙溪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6万亩。
黄龙溪镇经济
2011年,黄龙溪镇财政总收入94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8元。
截至2019年末,黄龙溪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40个。
2011年,黄龙溪镇农业总产值30165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黄龙溪镇水稻种植面积17977亩,产量9096吨;玉米种植面积3502亩,产量1701吨;豆类种植面积1225亩,产量192吨;油菜面积12573亩,产量1998吨;花生种植面积1884亩,产量400吨。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土豆、无公害海椒、四季韭苔为主。2011年,黄龙溪镇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08亩,产量23吨;稻草覆盖洋芋种植面积580亩,产量1060吨;无公害海椒种植面积2200亩,产量565吨;四季苔韭种植面积100亩,产量32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兔等为主。2011年,黄龙溪镇生猪出栏1.9万头,羊出栏400头,家禽出栏2万羽。
2011年,黄龙溪镇有工业企业14家,工业总产值3017元。
2011年末,黄龙溪镇有商业网点720个,职工258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350万元;城乡农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780万元。
2011年,黄龙溪镇境内各类存款余额610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21万元。
黄龙溪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双流县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km,距双流县城35km,距华阳镇28km,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双流县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平坝与丘陵交汇,府河与鹿溪河流经黄龙溪镇,是府河下游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填,东临本县籍田镇,西北面与新津接址,西南面紧临眉山地区彭山县。
黄龙溪镇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镇”。建安24年(公元216),[汉代]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亡。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迁至府河两岸建场,由于旧时水运交通发达,外来商客增多,经济文化繁荣,航运上达成都,下通重庆,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码头。.
2021年7月,黄龙溪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火龙灯舞)。
2021年1月,黄龙溪镇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黄龙溪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7月,黄龙溪镇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火龙灯舞之乡)。
2014年7月,黄龙溪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7月,黄龙溪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07年5月,黄龙溪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4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黄龙溪镇第三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金华庵
金华庵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洞街上,又名望江楼,建于宋朝,清乾隆四十五年泸州人士张仕官募捐重建。一度改为粮仓使用而禁止外人进入,但是在落实国家保护政策之后现在又重新对外开放。庵建在府河……
黄龙溪镇江寺
黄龙溪镇江寺位于双流县黄龙溪镇,年代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是镇江寺现占地范围含山门前古榕树;建设控制地带为镇江寺北至小溪岸边,东……
黄龙溪唐家大院
黄龙溪唐家大院位于双流县黄龙溪镇,年代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唐家大院围墙四周边缘起外延5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为现围墙外延15……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黄龙溪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四川省全国重点镇,黄龙溪排第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