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行政区划
大面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管辖的街道,车牌川A,长途区号028,人口约33.21万,面积6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社区(行政村)
大面街道概况
- 地名:大面街道
- 隶属:龙泉驿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28
- 车牌:川A
- 邮编:610100
- 区划代码:510112002000
- 身份证前6位:510112
- 面积:60平方公里
- 人口:33.21万人
- 人口密度:5572人/平方公里
大面街道,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市三环路东侧,东与龙泉街道接壤,东南与柏合街道接壤,南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交界,西南与锦江三圣交界,西连锦江沙河堡,西北靠成华保和街道,北与十陵街道接壤,东北邻西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距龙泉驿区政府15千米。 区域总面积59.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末,大面街道辖区户籍人口约15.8万人。
民国初,华阳县辖9区6镇3乡38场,第八区驻西河场,辖西河镇和大面铺。 1985年6月,撤销大面乡并入大面镇,同时将洪河乡五星村划归大面镇。 2004年9月,撤销洪河镇,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 截至2021年10月,大面街道辖16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驿都西路437号。
2018年,大面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9.1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企业同比增长8.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143.3亿(含跨区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19.5亿,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953元、30220元,同比增长为7.9%和8.2%,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地区前列。
大面街道历史沿革
民国初,华阳县辖9区6镇3乡38场,第八区驻西河场,辖西河镇和大面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县分区设置,辖4区27乡,大面属第一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面乡改称大面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大面联保改为大面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华阳县调整4个区为6个指导区,大面属第三区。
1950年,华阳县辖8个区,大面属第三区。同年,废除旧的乡、保、甲制,成立乡农民协会,下设农协分会、农协小组。
1952年4月,析大面乡置洪河乡。
1953年,华阳县实行乡镇分置,大面铺改为大面镇。
1954年8月,华阳县调整区划,撤销第八区,将原第八区西河、青龙等乡和大面镇、大面、洪河改置第三区,区公所驻大面铺。
1956年,撤销第三区,由县直管乡镇。
1958年10月,成立大面人民公社,同期撤销大面镇并入大面公社。
1959年10月,大面、洪河等公社由华阳县划归为成都市辖,其公社设置未变。
1960年7月,龙泉驿区正式成立,大面、洪河乡属龙泉驿区管辖。
1977年8月,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组建大面镇。
1984年1月初,按照宪法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的建制,改大面公社为大面乡。
1985年6月,撤销大面乡并入大面镇,同时将洪河乡五星村划归大面镇。
2004年9月,撤销洪河镇,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
大面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大面街道由原大面镇和洪河镇合并而得名。
大面街道地理环境
大面街道地处成都市三环路东侧,东与龙泉街道接壤,东南与柏合街道接壤,南与双流华阳交界,西南与锦江三圣交界,西连锦江沙河堡,西北靠成华保和街道,北与十陵街道接壤,东北邻西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距龙泉驿区政府15千米。 区域总面积59.6平方千米。
大面街道办事处
大面街道地形以平原为主,分布有少量浅丘,地势中部低,南、北部高,平均海拔518米,相对高差50米。
大面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大面街道降水丰沛,境内河流主要属于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岷江流域主要有陡沟河和秀水河,沱江流域主要有洪河溪和李河堰,人工渠道有东风渠、蒲草支渠、五星支渠。
大面街道有农业耕地面积1.6万亩。
大面街道经济
2011年,大面街道财政总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2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3亿元,增值税0.7亿元,企业所得税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0.3%、0.2%。人均财政收入46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31元。
2018年,大面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9.1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企业同比增长8.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143.3亿(含跨区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19.5亿,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953元、30220元,同比增长为7.9%和8.2%,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地区前列。
2011年,大面街道农业总产值2.5亿元,生产粮食4981吨,其中水稻13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花生、油菜、花卉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793吨,其中花生368吨;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33286吨,主要品种有香葱、莴苣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7.1万头,年末存栏1.7万头;羊饲养量400只,年末存栏400只;牛饲养量300头,年末存栏300头;家禽饲养量9.8万羽,上市家禽7.5万羽。生产肉类5228吨,其中猪肉4981吨,羊肉8吨;禽蛋867吨,鲜奶1500吨;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4万亩,其中经济林730亩。2011年,大面街道水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2.6万吨,主要品种有葡萄、梨、枇杷,其中葡萄15210吨,梨8840吨。
大面街道以汽车、工程机械、卷烟为主。2011年,大面街道有工业企业210家,职工2.7万人;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5%。
2011年末,大面街道有商业网点2600个,职工1万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总额2.2亿元。
2011年,大面街道邮政业务总量550万元,其中纯收入237万元。
大面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大面街道位于成都三环路东侧,属成都城市东部新区、成都经开区新区、龙泉驿新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幅员面积56.9平方公里,总人口18.8万人,辖8个社区,6个村,有大学4所,三甲医院1家,综合市场6个。区域内道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以驿都大道、成龙路、成渝高速路和三环路、绕城高速路等成都城市干道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大面街道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大气质量和地面水质接近国家1级,是成都地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最好的地方之一。大面街道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经开区总部经济港、川渝中烟、天鹅湖国际社区为主的总部经济,以神钢集团、一汽丰田、云内动力、一汽配套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以博美银河家居商城为主的市场产业,以川师大、省财经职业学院、市委党校为主的教育产业,以龙城1号、天鹅湖体育公园、恒大绿洲、上东阳光为主的房地产业,以棒棒娃食品为主的医药食品业。
2010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工商税收14.1亿元,扣除川渝中烟基数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地方实得完成4.98亿元,扣除川渝中烟基数1亿元,同比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4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8元,同比增长17.2%,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区前列。2009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1亿元,比2008年同期(下同)增长22.7%,占全区总量的1/3;完成工商税收11.2亿元,增长23.8%,占全区总量的1/3,其中地方实得完成3.73亿元,增长23.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9.8亿元,增长27%;固定投资完成60.58亿元,增长61.6%,占全区总量的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2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增长24.8%,化解历史债务3621万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党政人大办:84631780
值班室:84637253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面街道人口数量为33.21万人,位列龙泉驿区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面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明蜀懿简王陵
明蜀懿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天鹅湖村12组。陵墓面积很大,上起封土,陵园面积约有800平方米,地面建筑不存,墓室内部结构不详。1987年龙泉驿区文物普查发现该墓早年自然垮塌,曾有人进去,……
玉石碑蜀府陵墓
玉石碑蜀府陵墓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白鹤村2组。1995年在文物调查中发现,判定为一座明蜀王陵,在其地宫右前侧40米许,还有一座继妃袝葬墓,均为坐北朝南略偏西,对墓主人有“怀王陵”和“惠王陵”……
廖家湾蜀王陵
廖家湾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东洪社区8组。俗称廖家湾皇坟,坐南朝北,保存有墓冢,残高6米,底部直径29--34米。1996年,文物主管单位专家判定为惠王陵,也有认为是端王陵,《华阳县志》……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大面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龙泉驿区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大面以33万人排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