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名
山西省大同市行政区划
大同市是山西省的地级市,车牌晋B,长途区号0352,人口约310.60万,面积1.42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区/县(县级市),其中市辖区3个、县7个、街道44个、镇36个、乡51个、社区392个、村1943个。
大同市概况
- 地名:大同市
- 隶属:山西省
- 行政级别:地级市
- 区号:0352
- 车牌:晋B
- 邮编:037008
- 市政府:城区
- 区划代码:140200000000
- 身份证前6位:140200
- 面积:1.42万平方公里
- 人口:310.60万人
- 人口密度:219人/平方公里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等。此外,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辖4个市辖区、7个县。市人民0驻城区迎宾西路。
城 区矿 区南郊区(口泉乡)新荣区(新荣镇)
大同县(西坪镇)天镇县(玉泉镇)灵丘县(武灵镇)阳高县(龙泉镇)左云县(云兴镇)
广灵县(壶泉镇)浑源县(永安镇)
大同市行政地图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大同市”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中国106个大城市,大同以Ⅱ型大城市排第56名。
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大同以四线城市排第169名。
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地级市),大同排第38名。
2021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榜单,大同排第98名。
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大同以四线城市排第189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排第34名。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同排第81名。
山西省各地市地域面积排行榜,大同以14056平方公里排第6名。
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大同以311万人排第176名。
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大同排第54名。
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大同排第180名。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大同排第199名。
2020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大同排第199名。
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大同排第149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大同以四线城市排第189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大同排第70名。
2020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市排行榜,大同排第9名。
山西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大同以344平方公里排第6名。
2019山西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大同以全国排名:168(新四线城市)排第4名。
2019年山西省各市GDP排行榜,大同以1,319亿元排第8名。
- 大同名人
- 拓跋珪(371~409,北魏开国皇帝)
- 拓跋嗣(392~423,北魏第二任皇帝)
- 拓跋濬(440~465,北魏第五位皇帝)
- 元恭(498~532,北魏第十三位皇帝)
- 拓跋焘(408~452,北魏第三位皇帝)
- 元宏(467~499,中国古代十大贤君,北魏皇帝)
- 元修(510~535,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 元诩(510~528,北魏第十位皇帝)
- 元恪(483~515,北魏第八位皇帝)
- 娄昭君(501~562,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
- 于润沧(1930~,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石作衡(1905~1941,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 毕世长(963~,睢阳五老)
- 张宏科(1957~,通信与网络技术专家)
- 朱日祥(1955~,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陆令萱(504~576,北齐女官,《陆贞传奇》陆贞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