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地名
山西省长治市行政区划
长治市是山西省的地级市,车牌晋D,长途区号0355,人口约318.10万,面积1.39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2个区/县(县级市),其中市辖区4个、县8个、街道26个、镇62个、乡49个、社区134个、村3356个。
长治市概况
- 地名:长治市
- 隶属:山西省
- 行政级别:地级市
- 区号:0355
- 车牌:晋D
- 邮编:046000
- 市政府:城区
- 区划代码:140400000000
- 身份证前6位:140400
- 面积:1.39万平方公里
- 人口:318.10万人
- 人口密度:229人/平方公里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长治可谓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在全国占有率很多。据统计,中国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
“江山助磅礴,文化照光辉”,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长治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个,主要风景名胜20多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数量之多,全国少见。今日之长治,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八一路。
城区郊区
潞城市(潞华街道)
长治县(韩店镇)长子县(丹朱镇)平顺县(青羊镇)襄垣县(古韩镇)沁源县(沁河镇)
屯留县(麒绛镇)黎城县(黎侯镇)武乡县(丰州镇)沁县(定昌镇)壶关县(龙泉镇)
长治市行政地图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长治市”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中国106个大城市,长治以Ⅱ型大城市排第101名。
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地级市),长治排第68名。
2021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榜单,长治排第88名。
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长治以四线城市排第189名。
国家卫生城市,长治排第19名。
国家园林城市,长治以第九批(2005年)排第59名。
山西省各地市地域面积排行榜,长治以13954平方公里排第7名。
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长治以318万人排第171名。
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长治排第79名。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长治排第175名。
2020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长治排第170名。
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长治排第160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长治以四线城市排第200名。
山西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长治以345平方公里排第5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长治排第81名。
2019山西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长治以全国排名:227(新五线城市)排第6名。
2019年山西省各市GDP排行榜,长治以1,652亿元排第2名。
2019中国避暑名城榜,长治以无扇之城排第28名。
2019年中国最佳求学城市排行榜,长治以长治医学院排第132名。
- 长治名人
- 赵光义明德李皇后(960~1004)
- 法显(334~420,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 吴琠(1637~1705,清朝康雍年间一代良相)
- 任环(1519~1558,民族英雄,抗倭名臣)
- 牛憨笨(1940~2016,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申纪兰(1929~2020,她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
- 王绶(1897~1972,著名的作物育种学家)
- 李来龙(1924~,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英雄)
- 张文舟(1912~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栗光祥(1921~2009,开国大校)
- 苗晋卿(685~765,唐朝宰相)
- 程坦(1917~1945,革命烈士)
- 李继隆(950~1005,北宋名将)
- 李处耘(920~966,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
- 宋冠英(1903~1967,开国大校)
- 刘珂(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