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熨斗镇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熨斗

熨斗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管辖的镇,车牌陕G,长途区号0915,人口约1.41万(截至2018年),面积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行政村(社区)

熨斗镇概况

地名:熨斗镇
隶属:石泉县
行政级别:
区号:0915
车牌:陕G
邮编:725000
区划代码:610922107
身份证前6位:610922
面积:82平方公里
人口:1.41万人
人口密度:172人/平方公里

熨斗镇,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地处石泉县最南端。东与汉阴县汉阳镇接壤,南与汉中市西乡县两河口镇毗邻,西与汉中市西乡县高川镇交界,北与后柳镇、喜河镇相连 。总面积81.5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熨斗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熨斗镇户籍人口14099人 。2011年,熨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742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00万元。

熨斗镇历史沿革

因镇区四面环山,地貌形似熨斗而得名。

清康熙年间属咸宁里。

清乾隆年间设熨斗镇。

1951年,设熨斗区。

1966年,更名“朝阳区”。

1976年10月后,恢复熨斗区。

1996年,撤区并乡时设熨斗镇至今。

熨斗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熨斗镇地处石泉县最南端。东与汉阴县汉阳镇接壤,南与汉中市西乡县两河口镇毗邻,西与汉中市西乡县高川镇交界,北与后柳镇、喜河镇相连 。总面积81.57平方千米。

熨斗镇政府

地形地貌

熨斗镇地处巴山中、低山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起伏,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460—1590米。

气候特征

熨斗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水量967.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熨斗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富水河,另有大小河沟7条。河流总长度38千米,径流总量11.6万立方米。最大河流富水河,境内流长11.6千米,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熨斗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石煤、沙金、硫、铁、磷、石灰石和大理石等。其中铁矿、石煤,大理石均未开采。林地7.82万亩,牧草地6650亩;有野生动物13种。农业耕地面积1.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17万亩,林地面积9.2万亩。

自然灾害

熨斗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7年7月30日,因境内遭遇大暴雨,造成全镇16户47间房屋倒塌,形成危房247间;800余亩农作物绝收;损毁村级公路12.6千米,直接经济损失470余万元。

熨斗镇经济

综述

2011年,熨斗镇财政总收入4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万元,比上年增长57.8%。人均财政收入309元,比上年增长9.3%。

2011年,熨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833元。

2018年,熨斗镇有工业企业5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

2018年,熨斗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7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熨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

熨斗镇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2011年,熨斗镇粮食生产5634吨。

熨斗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蚕茧、烤烟、板栗、蔬菜、药材等。2011年,熨斗镇油菜种植面积3600亩,油菜籽产量490吨;桑园种植面积3535亩,产茧175吨;茶园种植面积2752亩,产绿茶18吨;烤烟种植面积450亩,产量60吨;板栗种植面积141亩,产量43吨;年产杜仲380吨;蔬菜种植面积4510亩,产量4366吨。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累计造林6.2万亩,其中防护林2100亩,经济林97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7.6万株,林木覆盖率75%,活立木蓄积量37万立方米。

熨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熨斗镇生猪饲养量4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羊饲养量3300只,年末存栏3070只;家禽饲养量10.3万羽,上市家禽7万羽。2011年,熨斗镇生产肉类2377吨,其中猪肉2016吨,羊肉55吨;禽蛋177吨;畜牧业总产值35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4%。

2011年,熨斗镇有大型农业机械53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熨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有商业网点92个,职工127人。2011年,熨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期刊380份(额),业务收入9万元。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电信业务收入207万元。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24万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储蓄689元;各项贷款余额1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

截至2011年末,熨斗镇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3万元,比上年增长8.2%。

熨斗镇风景名胜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石泉县熨斗镇境内,占地80平方千米,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景区依托汉江,将汉江三峡、熨斗古镇、富水河、燕翔洞天、灵雀山及肖家古寨、狮岭风光、长岭峡谷等十几个主题景区,近150个景点,凸显出秦巴腹地、汉江两岸特有的原生态美,并与悠久的汉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融山、水、岸、洞自然景观及古镇、寺院、宗祠、戏园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自然景区。

燕翔洞

在石泉东南的熨斗镇,燕翔洞位于富水河上游河岸的陡峭悬崖下,是一个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生成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据考证,燕翔溶洞实际长度应在10千米左右,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为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落。洞中钟乳石千形百态,悬天连地,形象奇特。洞内还发现了动植物奇观,给美丽的燕翔洞增添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洞内发现的大足鼠耳蝠是中国特有的蝙蝠,它是继墨西哥兔唇蝠和索诺拉鼠耳蝠之后被发现的又一种食鱼蝙蝠,并且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食鱼蝙蝠,数量极其稀少。

汉江三峡

汉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即使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它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宁静、美丽,维系着中国内陆仅存的"田园",使得它比中国其他许多河流更接近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

石泉段的汉江进入峡谷区,最窄处如莲花古渡只有50米,两岸山峰对峙,高出河面300米以上,谷坡50~60度,在石灰岩区域尤其峻峭,形成了3个著名的峡谷:凤凰峡、柳溪峡和香柏峡,全长35千米。这里汉水如绸,两岸翠山,青瓦白墙,渔歌唱晚,素有"秦巴山水画廊"之美誉。

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故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虽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仍然保留着昔日恬淡、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

莲花古渡

莲花古渡在石泉城南10千米处,是连接川陕南北的古渡口,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担负起入川、进楚、通途关中的水上交通重任,为古子午道之要津。现旧址重建,成为游览汉江三峡美景的观光码头和起始点。汉水桂苑距离燕翔洞景区大门燕翔阁约一华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因苑内有几棵茂盛的桂树,因而被文人雅士们称作"桂苑"。

熨斗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一、自然社会情况

  熨斗镇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南部,距离县城50公里,全镇东西宽9.25公里,南北长约12.85公里,总面积81.6平方公里。全镇耕地总面积18682亩,水田2105亩,旱地16577亩,林地99219亩。全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最高峰木竹山1593.5米,最低点西沟口332米,相对高差1261.5米,全镇共有地质灾害点14处,其中先联村最多为6处。气候条件方面,年平均气温14.8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806.2小时,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86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122天。全镇下辖13个村和1个社区,共有80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698户,人口14103人,全镇劳动力人口7206人。全镇享受残疾补贴394人,低保户292户691人,五保户分散供养228人,集中供养111人,社区矫正人员2人。熨斗镇文化底蕴深厚,距今有700年的建镇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定名熨斗乡,并一直沿用至今,全镇共有22处县级保护文物,文物点235处,2014年熨斗镇被评为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熨斗镇被评为陕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熨斗镇长岭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2018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0008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实现招商引资8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新增法人企业2家,新培育并完成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52元,同比增长12%。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脱贫成效成果显著。住房清零稳步推进。建成扶贫搬迁安置点18处,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64户,1086户贫困群众建起新房。产业基础有效夯实。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点8个,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5个,培育龙头企业2家,示范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17个,职业农民360人、技术能手30人。新建桑园1097亩、改良桑800亩,鲜茧产量达到75吨,生猪出栏17027头,大家畜出栏1639头,羊出栏5268只,家禽出栏5.39万只。开展技能培训64起,培训人数达2700余人次。收入短板逐步补齐。严格落实“1135”工程,在全镇开发公益性岗位304个,落实县外稳定务工人员3100人,县内稳定就业800人。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刘家湾大桥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95%;粮站片区仿古街建设项目,用地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建设完成17公里东区产业路硬化项目;古镇街面改造街沿石铺装工程项目,步行街道、水电铺装等主体工程已完成;沙湾区域性敬老院建设,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富水河堤防工程项目,现已完成河堤建设600余米;长岭峡谷旅游开发项目,已与投资方签订框架协议,成立长岭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完成村组产业路硬化项目28条合计50公里,总投资1619.5万元。

  三是以文化旅游为抓手,美丽乡村成效初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茶叶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打造出万亩观光茶园。2018年在建设道路不畅的情况下,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构建镇、村“河长制”体系,完善河道管理。持续开展污水直排、农村面源污染、秦岭生态环境等-行动。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集镇改厕576户,购置垃圾勾臂车2辆,配套垃圾箱160个。

  四是以保障民生为基础,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取得新突破。2018年新增低保66户138人,新增五保49户116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466人,发放补贴资金12.1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发放救助资金72.3万元。全年义务教育阶段0学生辍学、0校园事故。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抽调司法、公安等相关业务人员,组建信访维稳组及矛盾纠纷化解组,就历史遗留问题及疑难信访问题进行集中化解。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六制”工作,以平安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常态化开展“两率两度”宣传。

  五是以服务群众为根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政务公开,落实“放管服”改革,开展便民服务网络政务,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贯彻联系与服务群众“13n”机制,广泛收集处理民情民意,切实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三、组织建设情况

  全镇含领导干部在内共计干部、职工人数75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人。核定公务员编制32人,实有27人,核定事业编制31人,实有31人,社会保障协理员4人,购买服务人员13人,内勤职工3人。全镇共有党员512名,其中建制村、社区党员469人,机关党员36人,非公企业党员7人,村社区党员中流动党员76人,年满60岁党员170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党员338人,妇女党员55人。经2018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全镇共有村(社区)支部委员50人,书记14人。

  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城汉江以南50公里,与汉阴县、西乡县、镇巴县相邻,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熨斗镇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据记载,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熨斗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熨斗镇相关榜单排名

陕南十大古镇,熨斗排第4名。

熨斗镇地图

导航去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