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

大束镇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大束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大束

大束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管辖的镇,车牌鲁H,长途区号0537,人口约8.09万(截至2018年),面积14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5个行政村(社区)

大束镇概况

地名:大束镇
隶属:邹城市
行政级别:
区号:0537
车牌:鲁H
邮编:272100
区划代码:370883103000
身份证前6位:370883
面积:146平方公里
人口:8.09万人
人口密度:552人/平方公里

大束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地处邹城市区东郊,东依田黄镇、张庄镇,南连峄山镇、香城镇,西接千泉街道、钢山街道、中心店镇,北邻曲阜市尼山镇,镇人民政府距邹城市区11.2千米 ,总面积146.34平方千米 。

明天顺年间,大束镇境域属第五乡大束社;2000年12月,撤匡庄乡并入大束镇 ;截至2018年末,大束镇有户籍人口80919人 ;截至2020年6月,大束镇下辖7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束后村 。

2011年末,大束镇财政总收入81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98元。 ;2018年,大束镇有工业企业34个,规模以上企业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 。

大束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大束镇,因从葛炉山发源的两条小河分别从大束村前和村后流过,至村西汇合,犹如玉带把村束裹,故名大束 。

大束镇建置沿革

明天顺年间,大束镇境域属第五乡大束社。

嘉靖年间,属第5乡土旺社。

清康熙年间,属罗头社

民国元年(1912年)后,全县划为8区,属葛娄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划为第二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划为第三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划为第十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第八区。

1950年11月,属第八区。

1956年3月,八、九(黄疃区)2区合并为大束区。

1956年10月,撤区并乡,将辖区范围内14小乡合并为大束、土旺、匡庄、程兰、老营、朱山6大乡。

1958年9月,成立大束公社。

1962年6月,调整体制,将南部的匡庄、灰埠、东苇、二沟4管区划出组建匡庄公社。

1983年7月,撤大束、匡庄公社,组建大束、匡庄区。

1987年1月,撤大束区建大束镇,撤匡庄区建匡庄乡。

2000年12月,撤匡庄乡并入大束镇 。

大束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束镇地处邹城市区东郊,东依田黄镇、张庄镇,南连峄山镇、香城镇,西接千泉街道、钢山街道、中心店镇,北邻曲阜市尼山镇,镇人民政府距邹城市区11.2千米 ,总面积146.34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大束镇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有四基山、九龙山、昌平山、葛炉山、鸿山等大小山头38座(其中25座是青石山),境内最高峰为鸿山主峰,海拔430米;最低点位于云山营村北,海拔75.9米 。

气候

大束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年平均20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31.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752.9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263.8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31毫米(1982年) 。

水文

大束镇境内有东蓼河、西蓼河、土旺河、匡庄南沙河等大小河流近20条,均为季节性河流 。

自然灾害

大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虫灾等 。

自然资源

大束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石、河砂等 。

土地资源

大束镇有耕地面积8.8万亩,经济林面积6000亩,用材林面积1.3万亩 。

大束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大束镇财政总收入81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98元。 。

2018年,大束镇有工业企业34个,规模以上企业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 。

农业

2011年末,大束镇以种植、林业、畜牧、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棉花等,生产粮食6.7万吨,优质瓜菜种植面积1.6万亩,现有大型畜禽养殖基地1个,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个,畜禽存栏量达46万头(只),农业增加值1652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 。

工业

2011年末,大束镇工业初步形成以机电、建工、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民营企业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达7.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 。

商贸

2011年末,大束镇有工商业户1252户,从业人员6000余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12万元,外资到位9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近50万美元,贸易额达13.2亿元 。

金融

2011年末,大束镇有1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1亿元 。

大束镇风景名胜

孟子林

孟子林位于邹城市东北12.5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又称“亚圣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因居于孟母林之东,又名“东孟林”,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的家族墓地之一,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守兖州,于四基山之阳访得孟子坟墓,在墓傍兴修了孟子庙,自此,孟子始有祠庙祭祀。宋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赐库钱30万,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广植柏桧。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山东提刑霍天祥在孟子墓前立碑,题“先师邹国公墓”。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增修,达到现在规模 。

孟林前有一条神道,长约3华里,道旁高大古树形成绿色长廊,中段有一条小溪,溪上修有一座拱形单孔石桥,俗称“御桥”,桥旁左侧坚有石碑一幢,上书“亚圣林”三字,过桥而上,沿长约500米的石砌甬道直达享殿大门。现孟林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幢,多数保存在孟子墓前、享殿内和享殿院里,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所立《新建孟子庙记》碑,为北宋儒学泰山学派的著名学者孙复撰书,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的研究“三孟”最早、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

享殿之后是孟子墓,墓前有一巨碑,上书“亚圣孟子墓”,碑文为楷书,遒丽温雅,肃穆端庄,系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子70代孙孟广均所立,孟子陵墓西北约300米处,有古冢三座,称为“三家冢”,据《三迁志》记载:“即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冢”,在孟子墓东南约400米处,有姓氏不明的古崖墓两座,孟子墓西南,地面遗存汉代菱形花纹砖和陶片甚多 。

葛炉山摩崖石刻

葛山摩崖石刻 葛炉山摩崖石刻在邹城东北20公里葛山西麓一花岗岩石坪上,刻面东西纵20.6米,南北横8.4米,共173平方米,经文内容为《维摩诘所说经》,峄山石刻位于邹城东南10公里处峄山上,现存300余处,其中,摩崖石刻有两处,分别位于五华峰和妖精洞。五华峰刻经位于“光风霁月”石上,向阳面刻《文殊般若经》,刻面纵2.13米,横3.65米,竖刻经文十一行,每行十字,首行刻“文殊般若”四字,现存79字,妖精洞石刻位于山阳“妖精洞”西侧乌龙石上,刻面竖高约4米,宽约2.65米,面积约为10.6平方米,有经文7行,行14字,字径约20至30厘米。

葛炉山、峄山摩崖石刻属于北周时期,虽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字迹仍很清晰,摩崖石刻以天地为背景,借山峦为材料,展现于大自然的空间,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但见一块块静静伫立的巨大圆石上,分别刻着佛经中的精言要义,像是一部神秘的、散落于山野的石头佛经,镌刻的经文以它特有的气势,书法艺术风格,富有变化,以变隶为主,篆、楷、行各种书体兼而有之,摩崖石刻融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书法艺术为一体,人们置身于山林峭壁间观赏摩崖刻经,既可以领略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又可以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所在,还可以沉醉于书法艺术的境界之中,令人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

昌平山

又名九岩山,九焰山,因山顶平而广阔,古人取吉祥之意,故名昌平山,又名平山,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邹县续志》载:“平山即昌平山”,《辞海》解释为“平昌乡古地名”,因岩呈棕赤色或黄色,似火焰,故又名九焰山,昌平山上的名胜古迹较多,著名于乡里的有七泉,分布在寺院和山坳里,泉水清澈见底,终年长流,是附近村民的优质水源,南山腰有观音堂、华佗庙、灵官庙、山神庙等寺庙。其中灵官庙、山神庙毁于“文革”,现存规模较大者首推玉皇庙 。

玉皇庙建在昌平山南麓,寺庙内外柏桧蓊郁参天,每月初一、十五,山中香烟缭绕,整座庙座北朝南,三房一院一门,中轴式对称结构,庙门呈长方形,高2.2米,宽1.5米,迎着庙门的是一座略宽于庙门的迎墙,右边侧卧一株千年紫丁香,左边围墙缠绕着藤本植物。走过迎墙是一鼎高1.3米的石制香炉,两侧是道士起居房屋,“济宁道士半昌平”,可见济宁地区来昌平山修道的道士之多,每年正月初九为玉皇庙会。赶会者大都以烧香拜佛、爬山游玩为主,会场的摊位多为说书、唱戏、杂技、占卜相面等,玉皇庙会是典型的山会。

昌平山的顶峰有唐代末年薛刚占山为王的演武场和大旗遗址。昌平山山势险峻,山顶平而广阔,易守不易攻,演武场可以容纳千人,山东南侧悬崖绝壁处有薛刚的洞府,洞壁刻有“三清、三境、三包、天尊四帝神位”等大字,右侧摩崖上有“三母二十四仙洞”七个大字,周围松柏掩映,是绝佳的藏身之处,山腰还有一条1972年挖掘的人工隧道,可从山沃村沿洞通达尼山 。

云山汉墓

是西汉鲁王陵墓,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6月15日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云山汉墓位于山腰,座北向南,东西并列,依山凿洞,3墓形制基本相同,墓道均已暴露,东边一座墓道,南北长27米,东西宽4.8米,壁高2.5米,墓道壁亦留有清晰的凿痕。云山汉墓开凿手法与曲阜市九龙山、亭山汉代官墓相似,形制也基本相同,据《汉书景十三王传》和九龙山汉代官墓群发掘资料考证,云山汉墓是西汉鲁王的陵墓,该墓群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大束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大束镇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26万亩,7.8万人。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0.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07 元。

  大束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华夏文化标志城就位于大束镇西北九龙山系,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子林、葛炉山北周摩崖石刻、云山汉墓3处,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灰城子遗址1处,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2005年被省授予“社会文化先进镇”称号,被济宁市授予“农民书画艺术之乡”称号。

  大束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京福高速出路口设在大束镇境内,104国道穿境而过,-铁路在规划中,岚济路贯穿全镇东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极其便利。大束位于邹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距邹城市东城新区10公里,距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电厂只有20公里,北与至圣孔子故里——曲阜市接壤,南距被誉为“岱南奇观”的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8公里。西临全国最大煤炭基地兖矿集团矿区,东接邹东百里生态山区,临城近郊,区位优势明显。

  大束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灰石贮量10亿立方,花岗岩贮量2亿立方。农副产品产量丰沛,现建有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有机农产品,拥有名优产品圣林水泥、灰埠康大枣、正邦白条鸭等。大束镇沿京福高速公路以东至灰卜岚济公路两侧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区,以“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以“热诚、周到、快捷、高效”的服务宗旨大力招商引资,目前有2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大束。境内有35千伏变电所2处,中小学19处,医院2处,电力、水、通讯、邮政、宽带等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是投资兴业、发 展产业的风水宝地。

  发展中的大束镇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纯朴、善良、诚实、好客的大束镇人民欢迎国内外投资者来大束镇开办实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21年10月,大束镇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束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邹城鸿山森林公园

  邹城鸿山森林公园位于大束镇东南部,省道岚济路旁,距邹城市区东10公里左右,流域总面积4万亩,于2003年被邹城市山区建设指挥部列为市生态旅游开发区,是一处距邹城市区最近、植被最好、交通最方便……

  鲁靖王墓

  靖王墓位于邹城市大束镇官厅村北,是鲁王朱檀庶第一子朱肇煇(1388-1466年)的墓葬,墓为凿石开圹砖砌室,长方形券顶,墓室为并列双室,墓前原有陵园,现已毁。……

  昌平山玉皇庙

  昌平山玉皇庙位于邹城市大束镇崮尚村东昌平山,年代为古建筑,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河渡槽

  水河渡槽位于邹城市大束镇,年代为1969年。2013年10月10日,水河渡槽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旺防空洞

  土旺防空洞位于邹城市大束镇,年代为1971年。2015年6月23日,土旺防空洞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桑庄渡槽

  桑庄渡槽位于邹城市大束镇,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6月23日,桑庄渡槽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大束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大束镇地图

导航去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大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