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湾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响水湾村行政区划
响水湾村概况
- 地名:响水湾村
- 隶属:高庄街道
- 行政级别:村
- 区号:0634
- 车牌:鲁S
- 邮编:271100
- 区划代码:371202003261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南响水湾村位于莱城东南12公里,莲花河东,莲花山北,仙人山以南,玉皇山以西,像一绿宝石镶嵌在群山怀抱中。人口300,95户,耕地面积225亩。
据《毕氏谱》记载,明天启年间毕姓由槲林村迁此建村。因村西有一个石峡,悬崖峭壁,形势险要。每逢大雨季节,山洪暴发,飞流撞击石峡,响彻云霄,因而得名,取名响水湾。因重名,198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改称南响水湾。
据记载,南响水湾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入初级社,1956年入高级社。1958年属高庄人民公社;1961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64年属高庄人民公社;1985年属南冶镇;2001年至今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南响水湾村西有一纵贯南北的河流,俗称莲花河,滔滔不绝的河水汇入汶河,一条曲折的石头公路穿村而过。在村西河上面有一座人工石拱桥,金光桥横跨东西两岸。桥南100米处有一座拱形拦河水库,称响水湾水库,大桥之下就是南响水湾。村内有一棵古槐,粗可三人围,枝叶苍老残缺,树中又新长出了几株枝叶茂盛的槐树,人称“槐育槐”。村东有一座200米的高山,山顶上原先有一座小庙,传说是玉皇大帝庙,因此这座山取名玉皇山,“文革”期间遭到破坏,2002年重新修建。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响水湾村创造了光辉的业迹。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不断进村烧、抢、掳夺,村民不能安居乐业。在毕记美的组织、带领下,对日本鬼子进行了有利的打击。
南响水湾村之所以有“名人圣地”之称,第一任村干部毕记美,打土壕,分田地,使人们迈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步。当时全村只有他一名党员,他第一批发展党员6名。在他们的领导下修了公路,汽车从此进了山庄。架了电,从此解决了照明问题;架了第一座桥(金光大桥)使两岸解决了过河就脱鞋、运货用肩扛的问题。1976年毕记善又组织邵家庄村、张家庄村、高家岭、响水湾村合建一所当时区级的规范化、标准化学校。
南响水湾村在村支部带领下沿河新修道路1500米,修筑两条计5000米长环山水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齐兴,养奶牛、养兔、养鸭子成为当地优势,多次被称为莱芜市先进单位。
南响水湾村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1949年响水湾村设立学校一所,1976年校舍搬迁到金光大桥以西,正门对大桥。成立了由响水湾村、邵家庄村、张家庄村、高家岭村四村联办中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02年,村中先后考取大专以上学生17名。如今的南响水湾人寿年丰,天天在变。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响水湾村附近有响水湾教堂、皇龙冠山水乐园、五福茶旅园、小三线纪念园、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乐饥斋楼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响水湾村”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响水湾村地图
导航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响水湾村响水湾村附近的乡村/社区
- 东沟里社区
- 田家铺社区
- 高庄村
- 任家庄村
- 曹家庄村
- 鄂庄村
- 南坛村
- 蔴湾崖村
- 张家楼村
- 吴家楼村
- 郭家园村
- 沙埠子村
- 黄沟村
- 魏家洼村
- 石湾子村
- 西汶南村
- 崖下村
- 东汶南村
- 坡草洼村
- 响水河村
- 上台子村
- 下台子村
- 栗子庄村
- 董家林村
- 槲林前村
- 冢子村
- 羊庄村
- 南梨沟村
- 北梨沟村
- 劝礼村
- 塔子村
- 五龙村
- 响山口村
- 鲁家庄村
- 蜂崖村
- 龙王庄村
- 团山村
- 小庄村
- 黑峪村
- 楼子村
- 野店村
- 赵家岭村
- 薄板台村
- 田家林村
- 井峪村
- 赵家峪村
- 下亓家峪村
- 上亓家峪村
- 后王家峪村
- 石棚村
- 徐家峪村
- 西沟里村
- 安仙村
- 南冶村
- 南毛家村
- 沙王庄村
- 吴家岭村
- 张家庄村
- 朝阳村
- 北王庄村
- 后坡村
- 石庙子村
- 南王庄村
- 邵家庄村
- 杨家峪村
- 蔺家庄村
- 刘家林村
- 对仙门村
- 尚家庄村
- 前王家峪村
- 纪家庄村
- 白马峪村
- 吊鼓山村
- 圣水庵村
- 北十里河村
- 小洼子村
- 南十里河村
- 岔河口村
- 沙岭子村
- 谭家楼村
- 北毛家庄村
- 小北冶村
- 老君堂村
- 高家岭村
- 关帝庙村
- 大北冶村
- 任家洼村
- 站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