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牧镇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常牧镇行政区划
常牧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管辖的镇,车牌青,长途区号0974,人口约1.79万(截至2018年),面积1,23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5个行政村(社区)
常牧镇概况
- 地名:常牧镇
- 隶属:贵德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974
- 车牌:青
- 邮编:813000
- 区划代码:632523103
- 身份证前6位:632523
- 面积:1,232平方公里
- 人口:1.79万人
- 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
常牧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地处贵德县东南部,东与尖扎县为邻,东南与同仁县为界,南和西南与泽库、贵南县接壤,西与新街回族乡、河西镇相连,北与河东乡、河西镇毗邻,距县城20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231.54平方千米。
1950年,常牧镇一带属三区;2006年,将常牧乡的7和东沟乡合并组建常牧镇。 截至2018年末,常牧镇户籍人口为17921人。 2019年,常牧镇下辖25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周屯村。
常牧镇农作物以春小麦、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以铜养牲畜为主。 2018年,常牧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常牧镇辖区地名信息
常牧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常牧”为藏语,意为“红色的山沟”,常牧镇以此得名。
常牧镇建置沿革
1950年,属三区。
1953年,划给贵南县设常牧区。
1958年9月,划归贵德。
1959年,设常牧乡。
1961年11月,分设常牧乡、拉秀乡。
1965年,常牧乡、拉秀乡合并为常牧乡。
1966年,常牧乡改为常牧公社。
1984年,改常牧公社为常牧乡
2006年,将原常牧乡的7个村和原东沟乡的15村合并组建常牧镇。
常牧镇地理环境
常牧镇地处贵德县东南部,东与尖扎县为邻,东南与同仁县为界,南和西南与泽库、贵南县接壤,西与新街回族乡、河西镇相连,北与河东乡、河西镇毗邻,距县城20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231.54平方千米。
常牧镇为中低山丘陵区和高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密起伏,沟壑纵横,北部多为滩地草原;境内有直亥岗山和高山草甸区,又有中低山丘陵草原区。
常牧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境内原常牧地区年平均气温0.8℃,年降水量457毫米,无霜期60天左右;原东沟乡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年平均降水量为328毫米,无霜期150天,农作物生长期200—210天。
常牧镇境内主要河流为东河的上游部分,汇入东河的主要支流有高红崖河、豆后漏河、央巴河,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
常牧镇有野生动物猞猁、沙狐、岩羊、黄羊、狼、獾等;野生中药材有大黄、雪莲、冬虫草、甘草、水柏枝、当归、党参等。
常牧镇经济
常牧镇农作物以春小麦、青稞、油菜为主;畜牧业以铜养牲畜为主。
2011年,常牧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885亩,产量5709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050亩,产量2625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100亩;蔬菜种植面积370亩;青饲料种植面积3000亩。2011年,常牧镇牲畜年末存栏19.4万头(只),比2010年增长11.9%;繁殖仔畜8.4万头(只),育活仔畜7.8(只),仔畜成活率92.97%,总增率43.9%;牲畜出栏7.1万头(只),出栏率40.7%,其中商品畜出售6.5万头(只),商品率37.4%。2011年,常牧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5.9元。
2018年,常牧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常牧镇风景名胜
常牧镇境内有龙王池、昨曲瀑布、直亥山雪景等自然景观;境内古文化遗址有尕什在来墓地、干果羊下庄墓地。
常牧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河东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2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3.7%。面积251平方千米。辖保宁、太平、马家西、周家、杨家、贡巴、王屯、哇里、边都、仁若阿什贡、查达、麻巴、下罗家1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东山乡,后并入河阴镇,1949年改设第一区河东乡,1956年并入贡巴乡,1958年并入贵德公社,1959年改为河阴公社,1961年从河阴公社分设河东公社,1984年改为河东乡。
常牧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6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996平方千米。辖上查岗、下查岗、都秀、拉德、切扎、吾隆、干果羊7个村委会。民国时、解放初属贵南牧区,1958年划归贵德县设常牧乡,后归贵德公社,1959年分设常牧公社,1963年改为常牧乡,1972年改为常牧公社,1984年改为常牧乡。
2006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撤销贵德县常牧、东沟两乡,合并设立常牧镇,镇政府设在原东沟乡政府驻地周屯,实行镇管村体制。.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常牧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