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米乡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仙米乡行政区划
仙米是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管辖的乡,车牌青,长途区号0978,人口约6,203,面积1,56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仙米乡概况
- 地名:仙米乡
- 隶属:门源县
- 行政级别:乡
- 区号:0978
- 车牌:青
- 邮编:810200
- 区划代码:632221204000
- 身份证前6位:632221
- 面积:1,564平方公里
- 人口:6,203人
- 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里
仙米乡,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门源县东部,东接珠固乡,南临互助县,西邻东川镇麻当村和甘沟村,北与甘肃省肃南县接壤。 区域面积1564.3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6203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属西宁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门源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仙米乡。1949年,隶属第三区为仙米乡。1952年,改设仙米藏族自治区(区级)。1953年,为六区龙浪、德欠2乡。1956年,改为仙米区龙浪乡。1958年,改称长风公社。1966年,改为仙米公社。1968年,更名为永红乡。1969年,恢复为仙米公社。1984年,改为仙米乡。截至2019年10月,仙米乡下辖8个行政村。
2018年,仙米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仙米乡历史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属西宁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门源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仙米乡。
1949年,隶属第三区为仙米乡。
1952年,改设仙米藏族自治区(区级)。
1953年,为六区龙浪、德欠2乡。
1956年,改为仙米区龙浪乡。
1958年,改称长风公社。
1966年,改为仙米公社。
1968年,更名为永红乡。
1969年,恢复为仙米公社。
1984年,改为仙米乡。
仙米乡地理环境
仙米乡地处门源县东部,东接珠固乡,南临互助县,西邻东川镇麻当村和甘沟村,北与甘肃省肃南县接壤。 区域面积1564.3平方千米。
仙米乡北部为冷龙岭,南为达坂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两山相距较近,形成峡谷,俗称仙米峡。海拔2388~4949米,平均海拔2700米,海拔3200米以上为灌丛,草甸类草场;海拔3000~3200米为天然林地;海拔3000米以下的沟谷底部为分散的小块农业区。
仙米乡气候较温和,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6℃~3℃左右。气候特征主要为海拔高、气压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冷凉,春迟秋早,夏短冬长。
仙米乡境内水资源比较充足,仙米峡中浩门河水蜿蜒急流而下,是青海地区修建水电站的水电走廊。境内支流有讨拉河、达龙沟溪、抓日沟溪、德欠溪、塔里华溪、祁汉开溪尕宁缠溪等。
仙米乡经济
2011年,仙米乡有耕地面积10906亩,人均1.8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7.5万亩。农作物以青稞、小麦、马铃薯、油料、饲草料为主,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12.6亩,其中小麦2802.7亩青稞980.2亩,马铃薯1029.7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145亩,其中种植青杂七号油菜1000亩;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2638.4亩,其中优质饲草料2057.9亩;各类苗木种植面积310亩。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骡子、驴、家禽为主,牲畜年末存栏89340头只匹,其中牛19223头,羊69453只,马589匹,骡子28匹,驴47匹;家禽1806只011年,兽医站1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995.8元。
2018年,仙米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仙米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仙米乡位于县境南部,北与甘肃省接攘。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8%。面积0.2平方千米。辖仙米大庄、讨拉、德欠、龙浪、桥滩、达龙、梅花、塔里华8个村委会。1943年为第三区辖乡,1952年改设仙来藏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称仙米公社,1961年设仙米乡(曾更名永红乡),1981年改为仙米公社,1984年改为仙米乡。.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仙米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