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钦塔拉苏木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行政区划
代钦塔拉苏木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管辖的街道,车牌蒙F,长途区号0482,人口约1.05万(截至2018年),面积88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3个行政村(社区)
代钦塔拉苏木概况
- 地名:代钦塔拉苏木
- 隶属:科尔沁右翼中旗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482
- 车牌:蒙F
- 邮编:137000
- 区划代码:152222200
- 身份证前6位:152222
- 面积:884平方公里
- 人口:1.05万人
- 人口密度:11人/平方公里
代钦塔拉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东部,东与突泉县溪柳乡接壤,南与新佳木苏木、高力板镇交界,西与巴彦呼舒镇、杜尔基镇毗邻,北与额木庭高勒苏木相连。 代钦塔拉苏木区域面积884.0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10538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建立代钦塔拉努图克;1958年9月,代钦塔拉努图克改公社;1984年4月15日,公社改苏木;2006年6月,额木庭高勒苏木行政区划归代钦塔拉苏木。 截至2020年6月,代钦塔拉苏木下辖12个嘎查、1个林场生活区。
2017年,代钦塔拉苏木企业个数共6个,企业从业人数60人,其中工业企业3个; 2018年,代钦塔拉苏木工业企业个数共10个,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3个。
代钦塔拉苏木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建立代钦塔拉努图克。
1958年9月,代钦塔拉努图克改公社。
1984年4月15日,公社改苏木。
2006年6月,额木庭高勒苏木行政区划归代钦塔拉苏木。
代钦塔拉苏木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代钦塔拉苏木中“代钦塔拉”系蒙古语,意为“广阔平原”,又称英雄草原。
代钦塔拉苏木地理环境
代钦塔拉苏木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东部,东与突泉县溪柳乡接壤,南与新佳木苏木、高力板镇交界,西与巴彦呼舒镇、杜尔基镇毗邻,北与额木庭高勒苏木相连。 代钦塔拉苏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0千米,区域面积884.03平方千米。
代钦塔拉苏木地处大兴安岭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形;地形属山前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地和山前丘陵,中、南部为沙丘和小块草甸相间,平均海拔300米。
代钦塔拉苏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秋风大气候多变,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多年平均气温3.5℃—5.6℃,1月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30℃;7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370—38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20—145天,年平均降水量370—380毫米。
代钦塔拉苏木境内主要河流有霍林河、额木特河;霍林河流经西部边缘的查干础鲁、双山艾里;额木特河流经东部边缘的海力金忙哈嘎查。河流总长23.5千米,大小泡子5处,面积2.8平方千米。
代钦塔拉苏木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洪涝、干旱、冰雹、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旱灾、洪涝出现概率一般每年1—2次,大旱、大涝年各为十年一遇。大暴雨、冰雹年平均1—2次,(日雨量超过15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季5—8月,秋季9—10月中旬间发生。
代钦塔拉苏木自然资源
代钦塔拉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银、硅石、花岗岩等;有山杏、黄榆、碱草、稳子草、针茅、胡枝子、兔毛蒿、芦苇等草木。
代钦塔拉苏木经济
2011年,代钦塔拉苏木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
2017年,代钦塔拉苏木企业个数共6个,企业从业人数60人,其中工业企业3个; 2018年,代钦塔拉苏木工业企业个数共10个,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3个。
代钦塔拉苏木耕地面积14.39万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93.85万亩,林地面积21.7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谷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绿豆、红小豆、葵花、花生等;畜牧业以饲养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代钦塔拉苏木生产粮食6.7万吨;羊饲养量14.73万头,年末存栏11.2万头;牛饲养量1.6万头,年末存栏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2143万元。
截至2011年末,代钦塔拉苏木累计造林10.6万亩,其中防护林4.27万亩,经济林0.35万亩,退耕还林1.8万亩,荒山造林2.77万亩,林木覆盖率17%。
代钦塔拉苏木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代钦塔拉,蒙古语的意思是英雄的草原。代钦塔拉苏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水草丰美,有迷人的风景,有神奇古老的传说,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从元朝开始,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带。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
公元1636年(清宗德元年),清廷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当时清政府的直辖旗科尔沁右
代钦塔拉苏木翼中旗的图什业图王府设于代钦塔拉,至今已有三百六十七年的历史。这里也是名人孝庄文皇后的第二故乡。代钦塔拉最闻名的就是五角枫了,成片的枫树在秋天时候红色的海水般蔓延,美丽极了。代钦塔拉苏木位于科右中旗北部,土地面积150万亩,耕地面积9万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100万亩,辖16个嘎查,总人口11000人,牲畜总数10万头(只)。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苏木,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的苏木。
全苏木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上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苏木景色奇异,风光壮美,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畅通,电力充足,是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的首选宝地。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广袤深邃的科尔沁草原,奔腾不息的霍林河,孕育着丰富的地上资源和地下宝藏,藏匿滋润了千里牧场,万顷良田.全放草牧场面积113.3万能公顷,大小湖泊78个,山泉67眼;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麻黄,甘草,防风,桔梗等药材遍布全旗,年产药材3000万斤以上,年产山杏核400万斤;地下矿产有银、铅、铜、铁、锌、高岭土、稀土、珍珠岩、黑耀岩、共岗、大理石、硅石、叶腊石、煤等。这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东邻吉林省洮南市、通榆县,南、西接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西北连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面积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万,蒙古族18.4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42万人。辖3个镇、15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白音胡硕镇。唐代为地。辽代为黄龙府北境。
明代划入科尔沁。清初为科尔沁六旗之一。1979年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80年兴安盟恢复时,由哲里木盟划入兴安盟。地 代钦塔拉苏木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于山前丘陵洪积台地,地域辽阔,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经大部苏木。居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88毫米。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90年有牲畜51.3万头(只),其中羊19.3万只。牧业产值5692万元。农业总产值19717.51万元。境内有已开采的铝矿、铜矿、石英矿等。野生中药材100余种。山杏核和芦苇是特产。有国务院批准的面积为900平方公里的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有酿酒和生产乳品、油脂、水泥的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3696万元。通霍(通辽至霍林郭勒)铁路纵贯南北。有辽金时代金界壕、吐列毛杖金城、巴拉哈达洞壁题记等名胜古迹。
-
人文景观
代钦塔拉意为“英雄的草原”。这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地,拥有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科右中旗在清代时称“图什业图亲王旗”,掌管科尔沁十旗,其王府就在代钦塔拉,是仿照当时北京故宫建筑模式而建的,耗资巨大,富丽堂皇,是一个缩小的故宫,可惜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毁灭性 代钦塔拉苏木的破坏,现存的仅是一处残墙断壁的遗址。位于苏木所在地西北3公里处的辽代古墓群则表明了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就有鲜卑、女真族的活动踪迹,其考古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环绕在苏木所在地北侧无头山周围,111国道旁侧的3万亩天然五角枫森林。以其独特的魅力早已名扬内外。1999年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在观赏这片神奇的枫树后曾惊叹:像这样大面积树种纯而枫叶颜色多样的景观世界各地也不多见,并拍下了专题片带回了澳大利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枫林,以及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草原风光,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资源
全旗唯一的
代钦塔拉苏木硅石储量相当丰富,硅含量达到98%。已经探明的大理石、石英石储量都很可观,有待于开发。9万亩耕地适合种植优质绿豆、花生等杂粮及经济作物。
-
农业畜牧业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政府在经济工作中的“重头戏”。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年产优质杂粮杂豆800万斤、年出栏育肥牛、育肥羊2000头(只)的生产能力。
代钦塔拉苏木
-
行政区划
科尔沁右翼中旗辖6个镇、9个苏木:巴彦呼舒镇、高力板镇、吐列毛都镇、巴仁哲里木镇、好腰苏木镇、杜尔基镇、巴彦茫哈苏木、巴彦淖尔苏木、新佳木苏木、西日嘎苏木、代钦塔拉苏木、额木庭高勒苏木、巴扎拉嘎苏木、坤都冷苏木、哈日诺尔苏木。境内有:扎木钦管理区、布敦化铜矿管理区、孟恩套力盖银铅矿管理区、布 代钦塔拉苏木敦化牧场、吐列毛杜农场。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代钦塔拉苏木”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