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奴耳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奴耳镇行政区划
乌奴耳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管辖的镇,车牌蒙E,长途区号0470,人口约8,235(截至2018年),面积2,23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4个行政村(社区)
乌奴耳镇概况
- 地名:乌奴耳镇
- 隶属:牙克石市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470
- 车牌:蒙E
- 邮编:021000
- 区划代码:150782106
- 身份证前6位:150782
- 面积:2,230平方公里
- 人口:8,235人
- 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里
乌奴耳镇,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下辖镇,地处牙克石市中南部,东邻博克图镇,南接绰河源镇,西至鄂温克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北连免渡河镇, 行政区域面积2229.5平方千米。
清代时期,为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驿站的第八台;2011年5月,恢复乌奴耳镇。 截至2018年末,乌奴耳镇户籍人口有8235人。 截至2020年6月,乌奴耳镇下辖3个社区、1个行政村。
2011年,乌奴耳镇财政总收入1000.5万元,比上年增长43.3%。 2018年,乌奴耳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乌奴耳镇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乌奴耳侵华日军要塞遗址修筑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整个要塞分布在1100平方千米范围内,东至兴安岭、南至腰房子、西至高吉山,北到五道梁子。要塞主要设置在滨州铁路及隘口、公路两侧高地上。为日本关东军用来抵御中国军队和苏联红军穿越大兴安岭东进的防御性军事工事。被日本人称其为“马其诺防线”。
乌奴耳镇建置沿革
清代时期,为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驿站的第八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运营时,设站取名乌奴耳。
1949年前,属索伦旗。
1950年1月,属喜桂图旗,乌奴耳为嘎查。
1958年3月,撤嘎查设乌奴耳办事处。
1969年8月,随喜桂图旗划归黑龙江省。
1979年7月,随喜桂图旗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撤喜桂图旗设牙克石市,属牙克石市。
1984年9月27日,析免渡河镇部分区域置乌奴耳镇。
2006年6月,撤镇设办事处,属免渡河镇。
2011年5月,恢复乌奴耳镇。
乌奴耳镇地理环境
乌奴耳镇地处牙克石市中南部,东邻博克图镇,南接绰河源镇,西至鄂温克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北连免渡河镇, 行政区域面积2229.5平方千米。
乌奴耳镇地处大兴安岭中低山地带,地势由东南部的大兴安岭岭脊向西北逐渐降低,地形比较平缓,以低山为主,河谷开阔,平均海拔900米。
乌奴耳镇多年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50.1℃,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日照时数3238小时,无霜期年平均95天。年平均降水量374毫米。
乌奴耳镇境内河道属额尔古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乌尼日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坡和玉镇山,境内全长55千米,向北流入免渡河,平水期流速0.5—1.2立方米/秒,河宽10—20米,水深1—2.5米。
乌奴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洪涝、干旱等。
乌奴耳镇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7种,其中非金属矿12种,金属矿产5种。已开发的有硅石、珍珠岩、水泥和白灰。
乌奴耳镇经济
2003年,乌奴耳镇财政收入达到359.4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745元。
2011年,乌奴耳镇财政总收入1000.5万元,比上年增长43.3%。
2018年,乌奴耳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2011年,乌奴耳镇有耕地面积14.1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1万亩,林地面积51.4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34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88亿元,2011年达到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6%。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8万吨。
2003年,乌奴耳镇工业增加值为1287万元。
2011年,乌奴耳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560人。
2011年末,乌奴耳镇有商业网点320家,职工658人。
2011年末,乌奴耳镇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各项贷款余额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乌奴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乌奴耳镇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乌奴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