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

板石镇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板石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板石

板石是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管辖的镇,车牌吉H,长途区号0433,人口约5,950(截至2018年),面积13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个行政村(社区)

板石镇概况

地名:板石镇
隶属:珲春市
行政级别:
区号:0433
车牌:吉H
邮编:133000
区划代码:222404102000
身份证前6位:222404
面积:134平方公里
人口:5,950人
人口密度:44人/平方公里

板石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下辖镇,地处珲春市西南部,珲春河下游与图们江交汇处,东与近海街道接壤,东南与俄罗斯哈桑区克拉斯基诺镇相连,南与敬信镇毗邻,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庆源郡农浦里隔江相望,北隔珲春河与三家子满族乡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133.55平方千米。

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珲春厅,设纯义乡,驻南秦孟屯;1992年,板石乡改镇。 截至2018年末,板石镇户籍人口有5950人。 截至2020年6月,板石镇下辖7个行政村。

2011年,板石镇财政总收入50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均收入6810元,比上年增长23%。 2018年,板石镇有工业企业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板石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宣统年间,珲春厅按“仁、义、礼、智、信”命各乡名,称此乡为纯义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纯义村,村公所迁到板石屯。

1956年,板石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板石村而得名。

板石镇建置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珲春厅,设纯义乡,驻南秦孟屯。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纯义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纯义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迁驻板石屯。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属纯义区。

1950年,更名第四区。

1956年4月,分为板石、春景2乡。

1958年9月,合并为板石公社。

1983年,板石公社改乡。

1992年,板石乡改镇。

板石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板石镇地处珲春市西南部,珲春河下游与图们江交汇处,东与近海街道接壤,东南与俄罗斯哈桑区克拉斯基诺镇相连,南与敬信镇毗邻,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庆源郡农浦里隔江相望,北隔珲春河与三家子满族乡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133.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板石镇地处珲春平原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分为北部是沿珲春河平原,南部为珲春岭山地。西邻图们江,北靠珲春河,辖镜中部有石头河蜿蜒穿过。主要山脉为珲春岭山脉,位于板石东兴村东南。境内最高峰大盘岭山位于中俄交界处,海拔514.7米;最低点孟岭村位于珲春河与图们江交汇处,海拔30米。

气候

板石镇属中温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冬季较冷期长。

水文

板石镇境内河流属珲春河流域。流域面积134平方千米。板石镇内主要河流有珲春河与石头河子。珲春河在镇的北部,流经南秦孟、新农、柳亭、孟岭等村汇入图们江,境内流长约20千米;石头河子在镇的中部,流经南秦孟、东兴等村境内流长约10千米。河流总长度30千米,河网密度4.5千米/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74公顷。

自然灾害

板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等。低温灾害年平均发生率25%,主要发生在4—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3年8月,发生低温冷害,使水稻绝收。

自然资源

板石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煤层气等。其中煤炭储藏量3.5亿吨,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开发的有煤矿,位于辖境内的湖龙村,是珲春市最大的煤矿,湖龙沟采石场是珲春市最大的建筑用毛石和细粒花岗岩采石场,矿区面积0.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700亿吨,可采量700亿吨。

板石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板石镇财政总收入50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64.2万元,增值税2939万元,企业所得税710万元,个人所得税1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8%、30%、34%。人均财政收入6276元,比上年增长32%。农民人均收入6810元,比上年增长23%。

2018年,板石镇有工业企业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农业

2011年末,板石镇有耕地面积3.2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4万亩,林地面积4.6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94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农业增加值2073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224吨,其中水稻8166吨、玉米7008吨、大豆1929吨。畜牧业以饲养黄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黄牛饲养量3700头,年末存栏1900头;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羊饲养量1374只,年末存栏748只;家禽饲养量4.2万羽,年末存栏2.9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320吨,畜牧业总产值1850万元。

截至2011年末,板石镇累计造林4050亩,林木覆盖率70%。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6750亩,产量2474吨,主要品种有含硒苹果。渔业以养殖、捕捞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157万元。2011年,板石镇有大型农业机械762台。

工业

2011年,板石镇有工业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6500万元。2011年,板石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77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商业

2011年末,板石镇有商业网点59个,职工195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08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板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人均储蓄9267元;各项贷款余额2334.28万元,比上年增长96.51%。

板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板石镇位于珲春市西南部,珲春河下游,地处东经130度15分-130度12分,北纬42度41分-42度50分。距离珲春市区10公里,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相连,与俄罗斯接壤,与朝鲜隔江相望,是珲春 水稻市南部重镇。辖区面积133平方公里,有7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板石镇是吉林省首批生态经济镇,多年来致力于“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气候属中温带近海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素有“延边小江南”之美誉。这里盛产寒富苹果被称为“吉林省苹果第一镇”。作为矿区乡镇,板石镇充分借助工矿企业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

  发展概况

  全镇耕地面积2490公顷。属中温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最长166天,最短128天。水稻、黄豆、玉米等为主要粮食作物。苹果梨、养峰、黄牛改良、育肥牛和奶牛养殖等列为发展项目。各类经济作物面积1458公顷,其他为604公顷。民营、个体工商企业265家,从业人员1296人。

  板石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多处矿井,年产原煤30余万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

  长期以来,板石镇以“强镇富民”为目标,突出特色农业,为推动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好已具备规模的龙头企业。依托绿色米业公司,巩固和发展优质稻米基地。依托密江美康乳业公司发展奶牛业。依托天一畜牧有限公司推动黄牛改良和育肥牛产业(黄牛、奶牛养殖正处在有利的发展趋势)。长期培养有一定规模养殖户、标准户和示范户,依托图们江蔬菜基地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西兰花和食用菌。

  -

  历史沿革

  板石镇于1992年改乡为镇,当时有11个行政村,1993年2月,根据国务院[1992]21号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将图鲁村、春景村、支边村、太阳村划归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辖。

  -

  气候产业

  全镇耕地面积2490公顷。有7个行政村,总人口8014人,其中农业人口6727人。属中温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最长166天,最短128天。水稻、黄豆、玉米等为主要粮食作物。苹果梨、养峰、黄牛改良、育肥牛和奶牛养殖等列为发展项目。各类经济作物面积1458公顷,其他为604公顷。民营、个体工商企业265家,从业人员1296人。板石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多处矿井,年产原煤30余万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长期以来,板石镇以“强镇富民”为目标,突出特色农业,为推动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好已具备规模的龙头企业。依托绿色米业公司,巩固和发展优质稻米基地。依托密江美康乳业公司发展奶牛业。依托天一畜牧有限公司推动黄牛改良和育肥牛产业(黄牛、奶牛养殖正处在有利的发展趋势)。长期培养有一定规模养殖户、标准户和示范户,依托图们江蔬菜基地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西兰花和食用菌。

  -

  农业产业化

  座落在图们江边珲春河下游的板石镇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90公顷、林地面积4750公顷、 天一牧业有限公司牧业用地2773公顷、共有7357名农业人口。2008年以来,通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板石镇党委和政府认真分析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结合板石镇实际,制定了以建设生态经济镇为目标,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全力实施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板石镇是传统的延边黄牛之乡。为了发展养牛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镇党委和政府制定了努力三年实现养牛大镇的规划。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协助下,争取了延边唯一的吉林省星火科技计划专家大院—延边黄牛专家大院项目落户于板石镇,大大促进了科学养牛的步伐。通过招商引资,天一牧场、阳光牧场等一批畜牧企业在板石镇落户。天一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较规范的龙头企业,为全镇养牛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确保农民养牛事业的健康发展,镇党委和政府投资3万元改善了镇兽医站,从村干部和大学生中选聘了两名工作人员强化了兽医站的服务功能。为每头黄牛改良财政补贴20元,为养牛户解决了310万元的贷款资金。目前,板石镇已经初步形成“专家+公司+农户”的延边黄牛发展模式,预计全年牛存栏数达到5000余头,实现产值450万元。板石镇西部素有“延边小江南”之称,这里气候宜人,土质肥沃,适合于种植各种果类。板石镇把发展寒富苹果、优质苹果梨、板栗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提出了3年内建设苹果基地100公顷,板栗基地100公顷,优质苹果梨基地100公顷的设想。从辽宁聘请了果树专家进行了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今年在现有127公顷果类基地的基础上引进了10公顷寒富苹果,开辟了15公顷板栗实验基地。这3个基地的形成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 板栗利用环城优势条件,发展保护地棚室产业,是板石镇2008年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2008年以来,板石镇大力倡导和扶持保护地棚室产业。镇政府投资7万余元兴建保护地棚室产业实验基地,大力扶持总投资额80万元的自然农业优质雪桃及良种肥猪示范基地和总投资额40万元的柳亭大棚葡萄、蔬菜基地,为开辟板石中部保护地棚室产业园区打好基础。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板石镇充分利用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改策,搞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储备,大力开展“跑上”工作,2008年上半年已争取总投资预算367万元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预计9月份开始动工。同时,板石镇狠抓劳动力转移。今年上半年共转移劳动力1350人,可望年末转移劳动力2000人。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板石镇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优质、绿色水稻,烟叶、苏子等经济作物比重大的加大,板石镇农经比例达到40:80,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6500万。乡镇企业产值预计实破3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320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可望实现140万元。板石镇党委和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口岸城市”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民增收,为把板石建设成生态经济强镇将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板石镇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 板石镇统发展模式上,板石镇仍然处于生产力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的落后的农业镇状态。过去,由于一味地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开发矿产、林业、草原、土地等资源,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恢复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是我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它强调既要重视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利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协调。我们建设生态镇实质就是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生态环保型经济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坚持经济发展高质高效,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经济运行中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生产全过程达到清洁环保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者在最佳状态上结合。也就是说,发展生态效益经济,就是要按照“发展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发展方针,从板石镇实际出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建设绿色经济强镇,整合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运用生态资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年8月,板石镇入围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石头河子古城

  石头河子古城位于延边州珲春市板石镇太阳村,类别为古遗址。石头河子古城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板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板石镇地图

导航去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板石镇
也叫板石的地方
板石村(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
板石街道(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