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城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行政区划
凌城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管辖的镇,车牌苏C,长途区号0516,人口约6.60万(截至2019年),面积9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5个行政村(社区)
凌城镇概况
- 地名:凌城镇
- 隶属:睢宁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16
- 车牌:苏C
- 邮编:
- 区划代码:320324110000
- 身份证前6位:320324
- 面积:94平方公里
- 人口:6.60万人
- 人口密度:704人/平方公里
凌城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辖镇,位于县域东南部边缘,距县城约18千米,辖域总面积93.6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凌城镇下辖6个居民社区和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凌城社区。截至2019年末,凌城镇常住人口为6.6万 。
陵城原属下邳郡的陵县,明代称凌城社,后简称凌城。清代,属高景乡凌城社,后属睢宁县第三区凌城市。1957年9月,凌城区分为凌城乡和凌南乡。1958年8月,两乡合并。1987年,改为凌城镇 。凌城镇交通便利,612省道贯穿全境,距新扬高速、淮徐高速最近互通口不足10千米。徐洪河、老龙河等河流贯穿全境东西南北。2019年10月,凌城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
2018年,凌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47063万元、75846万元、730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2%、6.47%、6.52% 。
凌城镇历史沿革
清代,属高景乡凌城社。
民国时期,属睢宁县第三区凌城市。
民国元年(1912年),凌城由前清的凌城社改为凌城市。
民国十九年(1930年),凌城撤市置区,称睢宁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共泗宿县委建立,凌城隶属于泗宿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泗宿县凌城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中共泗宿县委撤销,凌城重新划归睢宁县,称凌城区。
1957年9月,凌城区分为凌城乡和凌南乡。
1958年8月,凌城乡、凌南乡合并,成立凌城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为凌城乡。
1987年,改为凌城镇。
凌城镇历史文化
陵城原属下邳郡的陵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由“陵”改为“北陵”,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元帝司马睿改北陵为睢陵,治所从凌城迁至古城(今宿迁城南古城村)。明代称凌城社,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称凌庙寨(简称凌庙),故名“凌城”。
忠义冢
据明朝崇祯年间修的《睢宁县志》和旧《宿迁县志》、清同治十三年(1974年)所修的《徐州府志》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秋冬,闯王李自成部将袁时中率部3万余人至睢宁,驻扎在凌城西南找沟集(今属安徽泗县)。史可法命宿迁护漕参军古达可和山东副总兵戴国柱率兵800,分别从宿迁、睢宁包抄夹击袁时中。因“贼盗四面集”,古达可、戴国柱被反包围,困于凌城。古、戴率部死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双双战死于凌城庙。史可法闻讯,亲撰祭文,并命千凌城勒石刻碑建忠义冢。此碑仍存放在镇文化站 。
古戴公园
古戴公园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古戴公园建于北屏门内古戴街向南约150米的拐弯处,园区占地1.33公顷。园区东临数十亩水面,内造假山一座,水陆交接处为一莲花坞,由此登彩船可环游城河。南面为公园大门,上书“古戴公园”。门内正中为六角亭,亭内立建园记事碑。由亭向北,即为史可法立的“忠义冢“古碑,碑后为冢丘。再沿花木通道向北,即是一座歇山式的5间大厅,厅内正中悬有一块“正气常存”匾 。
凌城镇地理环境
凌城镇位于睢宁县东南部边缘,北接沙集镇,东邻宿迁市埠子镇、龙河镇,南界安徽省,西连邱集镇,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8°12′,北纬33°83′,总面积93.65平方千米 。
凌城镇区地形呈中间高、四周低,地面高程在18.7—21.5米之间。凌城镇受郯庐地震带和废黄河断裂带的影响,属地震高裂度区,国家圈定烈度为9度 。
凌城镇地势低平北距废黄河断裂带9公里,属于典型的冲击平原。组成物质均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基承载力一般在8—12吨/平方米之间,盖层厚度160米左右,地势由北向南微缓倾斜,地面高程在22—23米之间 。
凌城镇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913.5毫米,常年无霜期达21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为东北风,平均风速3.3米/秒 。
凌城镇境内有徐洪河、老龙河等河流过境。
凌城镇经济
2018年,凌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47063万元、75846万元、730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2%、6.47%、6.52%。规模工业总产值107303万元,比上年增长9.6%;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1555万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税金3688万元,比上年增长4.6%。财政收入14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8.2% 。
凌城镇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 ,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4万亩,粮食总产10849万斤 。年内实施农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9500万元,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旱改水工程9400亩;实施稻蟹养殖600亩、稻虾养殖600亩,全年产生效益500余万元。推进农产品“三品”认证,水稻、小麦、辣椒等9种农产品获得省级绿色农产品标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镇内只有“北槽坊、南槽坊”、“洪油坊”和几家荼食酱园生产烧酒、食油、酱、醋、糕点食品,农用铁木农具加工及纺线、织布散见各村。1953年,凌城手工业联社成立,后相继更名为铁木业社和农具厂。1958年,凌城砖瓦厂建成,以后又建成二厂、三厂、四厂和10个村级砖瓦厂。马车运输站成立于1958年,1968年更名为凌城运输站。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凌城化工厂、棉织厂、副食厂、粮油饲料加工厂、炼油厂、羽绒厂、塑料彩印厂等先后建成投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凌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建筑、建材、板材加工、拉丝制品、造纸、纺织铸造和面粉加工等均形成规模。至2003年底,凌城共有各类民营企业36家,形成了以大米、面粉、挂面、油料、饲料、粮食加工和以杨木板材、旧木交易、胶合板、箱包板等板材生产线共存的局面 。2018年,凌城镇招引项目11个全部开工,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新建高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 。
凌城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凌城镇位于县城东南,距县政府驻地18公里,是苏皖两省、三市、四县、十三镇结合部,集镇辐射面积 500平方公里。境内徐宁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徐宁高速公路出入口约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8.3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全镇辖25个行政村,全镇社会人口9万人.
耕地面积8.3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有徐洪河、新龙河、老龙河、中渭河四条主要河道,以种植优质稻麦为主。无公害优质水稻面积达6万亩,种植模式采取一稻两菜的方法,其中设施菜面积500亩,大蒜面积近1万亩,蚕桑面积500亩。
凌城镇社会生产总产值2。53亿,财政收入774万无,年人均纯收入3876元,其中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近万人。.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凌城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凌城镇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凌城镇上榜。
2017年9月,江苏省商务厅确定凌城镇为第三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凌城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