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镇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行政区划
马厂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管辖的镇,车牌苏N,长途区号0527,人口约未知,面积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4个行政村(社区)
马厂镇概况
- 地名:马厂镇
- 隶属:沭阳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27
- 车牌:苏N
- 邮编:223800
- 区划代码:321322105000
- 身份证前6位:321322
- 面积:3平方公里
马厂新城,“淮海经济区历史名镇”,位于沭阳县城东部23公里处。马厂新城面积达222.06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7个居委会,45个行政村,约20万人口,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8亿元。马厂老镇区现有面积2.6平方公里。
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该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后演变为“马厂”。
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后,这里曾为马厂区、乡所在地,1954年为沭阳首批镇,即沭城镇、马厂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马厂乡,1986年撤乡建镇,2013年为进一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宿迁市整体联动效应,宿迁市提出“一轴两副九市”的城镇布局发展战略。此次规划布局作为“扩权强镇”的升级模式,宿迁市拟逐步形成以宿迁中心城区、洋河新区与泗阳城区为核心节点组成的宿迁中心城市发展轴,以沭阳县城、泗洪县城为市域城乡空间发展副中心,以马厂、双沟等九个乡镇为主体的新型小城市协同发展之势。
马厂新城交通便捷,环境优雅,326省道横贯东西,六塘河、柴南河纵横腹地。向东、西各12公里分别是宁连高速和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铁路相通,从马厂到连云港机场和港口只需40分钟。
马厂新城境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历来是沭阳县东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马厂新城人文历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该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后演变为“马厂”。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后,这里曾为马厂区、乡所在地,1954年为沭阳首批镇,即沭城镇、马厂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马厂乡,1986年撤乡建镇。
清代,驰名海内外的女诗词曲作家刘清韵与丈夫钱梅坡就生活在这里,她的《小蓬莱仙馆诗抄》、《小蓬莱仙馆传奇》等24种词曲名著就是在马厂集镇北首的“小蓬莱仙馆”创作而成。现代文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费白夜也出生在马厂,他一生著述颇多,以马厂为题材的《十里好风光》在抗战时期曾风行一时,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宣传鼓动作用。脍炎人口的《杨家将》、《黑牡丹》等中长篇小说也是他的名著。马厂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其辉煌的一页,抗战时期,这里便是革命者活动频繁地区,沭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马厂。沭阳县第一届县政府也在马厂镇的马棚村成立,刘少奇曾在民主村的东南庄领导过地下斗争。马厂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革命的老区。陈毅、张爱萍、粟裕、李一氓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1942年,这一带的铁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铁工会,制造土钢枪,支援抗战前线,后被人们称之为“马厂造”。为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勋劳。
马厂新城发展战略
实施差异性发展战略,注重多重提升,早在1988年,国家建设部明确提出“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各具风格的城市和村镇”。宿迁市委、市政府依据特色建成的思路,划定九小城市,以马厂为例,马厂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朱元璋时代和抗日战争时代便享有盛名,“马厂造”是典型特色。
马厂新城立足重工业发展优势,集中精力完善农业机械加工产业链条,马厂镇境内现已有杭泰机械有限公司、金牛机械有限公司、金马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械加工产业企业及众多木材加工企业。马厂新城将继续深化产业特色,在招商引资方面实行对口招商,并推行以商引商,将规模工业企业引进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在城市建设上,注重在形象、内涵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和跨越发展。小城市的竞争并非大中城市规模、综合实力较量,而是表现为特色资源和文化、特色产业和景观的对比。除却上文提到的产业特色深化,马厂必须在形象和内涵上做文章,着重构建两大景观带、建设集中居住区、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展示新城特色活力。
马厂新城特色产业
在稳定发展粮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育各类特色产业,多种经营的比重已达60%以上。马厂镇已建成稻麦吨粮田1万亩,蔬菜复、套、间种及保护地栽培4.4万亩,高效示范田3.5亩,全镇食用菌推广面积已达313万平方尺。特种养殖场2个,母猪繁殖基地3个。现有成片林 1.8万亩,活力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形成了木材、化工、建材、印刷、铸造、粮食加工等门类较全,品种规格较多,产品批量生产,能力较强的乡镇工业企业格局,产品畅销国内外。的南林木业有限公司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生产的LVL集层材畅销多个国家开发,苏鲁木业、中天木业、富士木业等民营企业生产的木材加工产品在韩国、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地区、青岛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马厂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一、概况
“淮海经济区历史名镇”——马厂位于沭阳县城东部23公里处。辖1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近8万人,镇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
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该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后演变为“马厂”。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后,这里曾为马厂区、乡所在地,1954年为沭阳首批镇,即沭城镇、马厂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马厂乡,1986年撤乡建镇至今。马厂镇交通便捷,环境优雅,326省道横贯东西,六塘河、柴南河纵横腹地。向东、西各12公里分别是宁连高速和-公路以及新长铁路相通,从马厂到连云港机场和港口只需40分钟。境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历来是沭阳县东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代,驰名海内外的女诗词曲作家刘清韵与丈夫钱梅坡就生活在这里,她的《小蓬莱仙馆诗抄》、《小蓬莱仙馆传奇》等24种词曲名著就是在马厂集镇北首的“小蓬莱仙馆”创作而成。现代文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费白夜也出生在马厂,他一生著述颇多,以马厂为题材的《十里好风光》在抗战时期曾风行一时,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宣传鼓动作用。脍炎人口的《杨家将》、《黑牡丹》等中长篇小说也是他的名著。马厂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其辉煌的一页,抗战时期,这里便是革命者活动频繁地区,沭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马厂。沭阳县第一届县政府也在马厂镇的马棚村成立,-曾在民主村的东南庄领导过地下斗争。马厂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革命的老区。陈毅、张爱萍、栗裕、李一氓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1942年,这一带的铁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铁工会,制造土钢枪,支援抗战前线,后被人们称之为“马厂造”。为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勋劳。
二、特色产业
在稳定发展粮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育各类特色产业,多种经营的比重已达60%以上。现在马厂镇已建成稻麦吨粮田1万亩,蔬菜复、套、间种及保护地栽培4.4万亩,高效示范田3.5亩,全镇食用菌推广面积已达313万平方尺。特种养殖场2个,母猪繁殖基地3个。现有成片林 1.8万亩,活力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
2021年10月,马厂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922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马厂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7月,马厂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马厂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