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口镇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凉水口镇行政区划
凉水口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管辖的镇,车牌湘G,长途区号0744,人口约1.50万(截至2019年),面积8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凉水口镇概况
- 地名:凉水口镇
- 隶属:桑植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744
- 车牌:湘G
- 邮编:427000
- 区划代码:430822103
- 身份证前6位:430822
- 面积:81平方公里
- 人口:1.50万人
- 人口密度:186人/平方公里
凉水口镇,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地处桑植县中部,东与桥自弯乡接壤,南连两河口乡,西抵陈家河镇、沙塔坪乡,北靠四方溪乡、谷罗山乡。 辖区辖区总面积80.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凉水口镇户籍人口15002人。
清、民国属于长瑞乡3保、4保、5保。1998年10月,谷罗山、桥自弯析出。 截至2020年6月,凉水口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楠木岗社区。
截至2019年末,凉水口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凉水口镇历史沿革
清、民国属于长瑞乡3保、4保、5保。
1952年4月,为凉水口乡。
1956年6月,夏峪、中罗、利溪坪、凉水口、攻潭、丰水等7个乡合并为凉水口乡。
1958年8月,属太阳升公社。
1959年2月,更名为凉水口公社。
1961年9月,将谷罗山乡划出。
1984年4月,更为凉水口乡,10月设凉水口镇。
1995年4月,谷罗山乡、桥自弯乡并入凉水口镇。
1998年10月,谷罗山、桥自弯析出。
凉水口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凉水口镇地名因境内溪流切穿山地,形成峡谷,与罗峪河汇入澧水北源,因峡口处水温常年偏低,故称凉水口。
凉水口镇地理环境
凉水口镇地处桑植县中部,东与桥自弯乡接壤,南连两河口乡,西抵陈家河镇、沙塔坪乡,北靠四方溪乡、谷罗山乡。 辖区辖区总面积80.5平方千米。
凉水口镇地处武陵山脉西北端、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地形东部和西部主要是山地;中部地势较矮为丘陵。境内最高峰牛角尖位于四层界海拔1074米,最低点鲫鱼潭位于生基坡村海拔284米。
凉水口镇境内属澧水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澧水北源,自人生坪村北入境,由北而南流经境内渔兰溪、楠木岗、张家塔、尧儿坪、生基坡,长57.5千米。
凉水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冰冻。
2011年,凉水口镇境内有耕地面积7799亩,人均0.6亩。拥有林地3663公顷,林木覆盖率为64.6%。境内己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硅等,煤、硅矿品质高。水资源丰富,宜进行小水电站开发。
凉水口镇经济
2011年,凉水口镇财政总收入4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225.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元。
截至2019年末,凉水口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2011年,凉水口镇生产粮食6527吨,人均605千克,其中稻谷5119吨,玉米421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2011年蔬菜种植363亩,产量435吨。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937头,年末存栏2630头;羊饲养量1268只,年末存栏702只;家禽年饲养量1.9万羽。
2011年末,凉水口镇信用社存款余额4650万元,比去年增长26.4%;贷款余额1710万元,比去年增长12.3%。
凉水口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凉水口镇位于桑植县中部,距县城33公里,澧水北源流经此地,桑鹤公路穿境而过,是原凉水口区公所所在地,也是澧水北源区域中心镇,凉水口镇辖10个村,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共3687户,15029人,总面积81.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660亩(其中:水田6833.8亩,旱地4819.2亩),林地面积66400.67亩。2013年进入全县9个特色乡镇建设序例。
“凉水口”因澧水北源从渔兰溪至凉水口小桥一段,河流切穿山地,形成峡谷,峡口出水温常年偏低而得名。这里林业、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硅矿品质高具有广泛的开采价值;水资源丰富,不仅是周边各乡镇的饮水源地,还宜进行小水电站开发。集镇通讯、电力、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基本服务功能完备,群众生活较为便利。境内聚居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高山族等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民风纯朴。傩戏、花灯戏、狮子灯等民间文化广为流传,文化底蕴深厚。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凉水口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