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正和镇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正和

正和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管辖的镇,车牌湘L,长途区号0735,人口约2.45万(截至2019年),面积10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正和镇概况

地名:正和镇
隶属:桂阳县
行政级别:
区号:0735
车牌:湘L
邮编:423000
区划代码:431021114
身份证前6位:431021
面积:107平方公里
人口:2.45万人
人口密度:229人/平方公里

正和镇,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下辖镇,地处桂阳县城东南部,东与北湖区保和乡接壤,南与太和镇为邻,西与鹿峰街道相连,北接樟市镇。 正和镇行政区域面积106.94平方千米。

1950年,为蓉峰镇。2012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正和乡与城郊乡8个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正和镇。 截至2019年末,正和镇户籍人口24516人。 截至2020年6月,正和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西水村小水岸组旁。

截至2019年末,正和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正和镇建置沿革

1950年,为蓉峰镇。

1958年,隶属城关公社。

1971年4月,将城关公社所属的14个农村大队另设城郊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

2012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正和乡与城郊乡8个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正和镇。

正和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正和镇地处桂阳县城东南部,东与北湖区保和乡接壤,南与太和镇为邻,西与鹿峰街道相连,北接樟市镇。 正和镇行政区域面积106.94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正和镇耕地面积2.23万亩,正和镇人均0.93亩。

正和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正和镇农民人均收入7850元。2011年,正和镇财政总收入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27.56万元。

截至2019年末,正和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2020年,正和镇城乡居民年均纯收入从22570元增长到24464元,年增长8.3%。

农业

2011年,正和镇以种植烤烟、水稻、红薯为主。2011年,正和镇农业总产值3157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1%。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正和镇生产粮食1.42万吨,人均59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2011年,正和镇烤烟种植8160亩,收购烟叶1.95万担,完成税收425万元。2011年,正和镇畜牧业以猪、羊、家禽、阳山湖鸽子为主。2011年,正和镇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0.58万只,年末存栏0.24万只;家禽饲养量2.9万羽,阳山湖鸽子0.21万只,年末存栏0.09万只。

工业

2011年,正和镇以化工、塑料制品、矿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2011年,正和镇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加21%。拥有工业企业166家,从业人员4300人。

商贸

2011年,正和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共有商业网点165个,从业人员1566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5.26亿元。

金融

2011年末,正和镇有金融机构5个,各类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01万元。

正和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名称来历 因人民政府原驻地位于“正和圩”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25′46″,北纬25°37′15″~26°23′30″。地处桂阳县城东南部,东与北湖区保和乡接壤,南与太和镇为邻,西与鹿峰街道相连,北接樟市镇。人民政府驻桐子坪,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00,县城2千米。

  政区沿革 1950年为桂阳县蓉峰镇。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71年4月,城关人民公社划出14个农村大队,设城郊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改城郊乡。明嘉靖六年(1527),桂阳本州设四乡47里,荷叶为南乡朝宗里。明崇祯十三年(1640)调整为金三乡二都。清康熙二十一年(1696),复为朝宗里。民国19年属桂阳县第二区东镇乡。共和国1959年成立太和人公社,1961年改为正和人民公社,1984年6月更名为正和乡。2012年3月桂阳县行政区划调整将城郊乡的官溪、西水、全义、极乐、燕山、火田、解放与正和乡合并成立正和镇。

  政区划分 2012年3月,辖付家、豆坪、欧家、正和、黄石、阳山、新屋、芦村、官溪、西水、全义、极乐、燕山、火田、解放等15个村民委员会,和桐子坪1个居民委员会。设2个居民小组,14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2年3月辖区总人口23858人,其中常住人口15507人,城镇化率65%。另有流动人口6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2120人,占50.8 %;女性11738人,占49.2 %。14岁以下4771人,占20%;15~4岁16701人,占70%;65岁以上2386人,占10%。2011年人口出生率6.3‰,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2.7‰。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93.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4人。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3亩,以种植烤烟、水稻、红薯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157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1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2万吨,人均59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2011年烤烟种植8160亩,收购烟叶1.95万担,完成税收425万元。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0.58万只,年末存栏0.24万只;家禽饲养量3.11万羽,其中阳山湖鸽子0.21万羽,年末存栏0.09万羽。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7850元。

  工业 以化工、塑料制品、矿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加21%。拥有工业企业166家,从业人员4300人。

  商业外贸 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有商业网点165个,从业人员1566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5.26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27.56万元。2011年末有金融机构5个,各类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01万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站4个,农家书屋24个、藏书15.6万册,各类文化专业队3个,全国十大古村之一阳山古村1个。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100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1558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1050人,专任教师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7%,比上年增长1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门诊部(所)21个,床位80张,每万人口拥有病床35张,固定资产总值4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15名,其中执业医师40名,执业助理医师88名,注册护士120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各类体育场所12个,篮球场13个,健身器材120套(台)。

  广播电视 1995年8月建成有线电视台,后改成广播电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5440户,入户率78%。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89户,人数406人,支出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月人均172元,比上年增长12%;医疗救助12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15人次,共支出35.5万,比上年增长3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8户,人数1049人,支出9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78元,比上年增长22%。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1人。社区服务设施2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站7个。慈善分会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8.6万元,使2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基金支出合计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2万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省道s214从北到南贯穿全境,镇至各村、组公路硬化50千米。距厦蓉高速公路3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电信、联通、移动电话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768户,移动电话用户2498户,互联网用户4260户。

  镇区市政建设

  供水 2008年建镇自来水厂,全镇99%的人用上自来水。

  供电 2011年末有供电站5座,农业供电0.8万度、工业供电 1.8万度。

  园林绿化 2011年末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学校450平方米,村、组850平方米。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正和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刘承堂墓

  刘承堂墓位于桂阳县正和镇火田村八十石组,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墓葬。2017年4月12日,刘承堂墓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墓-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

  李清云旧居

  李清云旧居位于桂阳县正和镇芦村黄土岭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2017年4月12日,李清云旧居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旧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李木庵故居遗址

  李木庵故居遗址位于桂阳县正和镇新屋村三组(八栋),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2017年4月12日,李木庵故居遗址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

  八十石矿冶遗址

  八十石矿冶遗址位于桂阳县正和镇火田村八十石组,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7年4月12日,八十石矿冶遗址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

  陡岭下矿冶遗址

  陡岭下矿冶遗址位于桂阳县正和镇官溪村六组山岭(九组湾背),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2017年4月12日,陡岭下矿冶遗址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为起点,四向各至2……

  桐子坪矿冶遗址

  桐子坪矿冶遗址位于桂阳县正和镇火田村桐子坪组,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7年4月12日,桐子坪矿冶遗址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正和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正和镇地图

导航去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
也叫正和的地方
正和村(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