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街道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行政区划
暮云是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管辖的街道,车牌湘A ,长途区号0731,人口约8.90万,面积3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2个社区(行政村)
暮云街道概况
- 地名:暮云街道
- 隶属:天心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731
- 车牌:湘A
- 邮编:410000
- 区划代码:430103015000
- 身份证前6位:430103
- 面积:35平方公里
- 人口:8.90万人
- 人口密度:2572人/平方公里
暮云街道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位于长株潭三市融城核心,处于长株潭“绿心绿肺”保护区。据清光绪《湘潭县志》记载,“自涓口发舟,便已遥见阴云接暖,百里所瞻,或题其阳为朝霞,阴为暮云”,暮云系取景观为名。
暮云街道现辖暮云社区、云塘社区、华月湖社区、丽发社区、卢浮社区、高云村、西湖村、莲华村、暮云新村、许兴村。总面积34.6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
长株潭城际铁路、沪昆铁路交汇于此,芙蓉南路、万家丽南路等城市干道贯穿全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碧螺建材、恒盛混凝土),大专中院校2所(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省市级驻点单位6家(省地质调查院、省物勘院、湘煤集团、长沙生态动物园、中铁四局五公司暮云基地、中石油四普服务基地),商业楼盘20个(丽发新城、格兰小镇、格林香山、和美星城、龙湾国际社区、山水印象、怡海星城、幸福庄园等,其中面积千亩以上楼盘7个),拆迁安置小区3个,生活聚居点1个。
暮云街道建制沿革
暮云街道原属长沙县跳马区暮云乡。1992 年撤乡改设暮云镇。
2013年12月26日,长沙县正式撤销暮云镇,设立暮云和南托2个街道。2015年1月14日,暮云街道、南托街道由长沙县划入天心区。其中暮云街道辖高云、莲华、许兴、暮云新村等4个建制村,暮云、云塘、华月湖、丽发、卢浮等5个社区以及西湖、南塘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东的部分区域,总面积34.6平方公里 。
暮云街道地理环境
长沙暮云街道地处长沙南,位于长株潭融城中心,东邻雨花区经开区,北接先锋和黑石铺街道,南与湘潭市昭山风景区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暮云街道位于丘陵地区,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1公里,地处湘江下游河谷右岸,地表起伏不大,除地势较高的东南部属低丘,海拔近200米外,其余均是海拔100米以下的岗地和平原,相对高度在20-50米之间,坡度绝大多数都在15°以下,地势和缓,对发展和建设有利。
暮云街道地表物质组成有两大类:一类河流堆积物及第四纪网纹红土,分布于湘江中的兴马洲、湘江沿岸以及短小支流的平原区;其中兴马洲漫滩(沙滩)、超河漫滩(堤内部分)由第四系全新统(Q4)构成,湘江沿岸及支流平原一级、二级阶地面宽400-1000米,海拔27.5-35米,上面多为稻田及鱼塘;二级阶地面较窄,海拔35-57米;第三级阶地海拔50-70米,由第四系更新统白沙井组构成,多出露于南托岭至暮云市以东浅丘上;其网纹红土出露于岗地顶部及丘麓,水土流失形成了局部的细沟或纹沟,另一类主要是白垩纪的紫色砂页岩及古老板溪群的板片岩为基底的新、老岩层。地表风化壳厚约10-20米,但地表松散层却只有0.5-1.2米不等,其厚度远不如第四系网纹红土地区。
暮云街道位于中国中亚热带的典型地段,具有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高温光强、秋季温和少雨、冬季冷湿的特点。镇内年平均气温在16-17.3℃之间,气温年较差24.6℃,历年平均最低气温4.4℃(一月中旬),最高气温29.8℃(7月中旬),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零下11.3℃,年平均无霜期275天(2月27日-11月28日)。日照在湖南省属中等偏上,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677.1小时,日照率38%。暮云镇历年平均降水为1300-1500mm,年平均降水量1389.8毫米,降水年际幅度在800-2300毫米之间;历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日数3.7天,最大日降水量192.5毫米;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该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暮云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长沙市人民政府下发通知,同意长沙县撤销暮云镇,设立暮云和南托2个街道。
其中暮云街道辖高云、莲华、许兴、暮云新等4 个建制村,暮云、云塘、华月湖等3 个社区以及西湖、南塘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东的部分区域,总面积34.6 平方公里;南托街道辖沿江、北塘、牛角塘、三兴、兴马等5 个建制村,南托岭社区以及西湖、南塘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西的部分区域,总面积24.97 平方公里。
暮云镇位于n27°51′~28°5′、e112°55′~113°4′之间,地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中心地带,距三市均约18公里,素有“金三角”的美称。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8668人,非农业人口22968万人。本镇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列长沙县之首。1999年开始被定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且列为重点。
地形地貌
暮云镇位于丘陵地区,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1公里,地处湘江下游河谷右岸,地表起伏不大,除地势较高的东南部属低丘,海拔近200米外,其余均是海拔100米以下的岗地和平原,相对高度在20-50米之间,坡度绝大多数都在15°以下,地势和缓,对发展和建设有利。
地质与工程地质
暮云镇地表物质组成有两大类:一类河流堆积物及第四纪网纹红土,分布于湘江中的兴马洲、湘江沿岸以及短小支流的平原区;其中兴马洲漫滩(沙滩)、超河漫滩(堤内部分)由第四系全新统(q4)构成,湘江沿岸及支流平原一级、二级阶地面宽400-1000米,海拔27.5-35米,上面多为稻田及鱼塘;二级阶地面较窄,海拔35-57米;第三级阶地海拔50-70米,由第四系更新统白沙井组构成,多出露于南托岭至暮云市以东浅丘上;其网纹红土出露于岗地顶部及丘麓,水土流失形成了局部的细沟或纹沟,另一类主要是白垩纪的紫色砂页岩及古老板溪群的板片岩为基底的新、老岩层。地表风化壳厚约10-20米,但地表松散层却只有0.5-1.2米不等,其厚度远不如第四系网纹红土地区。
水文与水文地质
湘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枯水季节水源以浅层地下水补给为主。水泊硬度和矿化度较高,而江水季节以降水形成的径流为主,水的硬度和矿化度则较低,湘江河水多年平均离子总量(mgle)为160毫克/升,年平均总硬度为5.02德国度,多年平均ph值为8.1,水质属重碳酸钙型,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为8.7毫米/升。
镇区规划范围内水塘星罗棋布,农业用水方便,居民饮用水不少已利用第四系孔隙水,井深一般小于15米,水位离地表近,大多为4米左右,其水质尚可;境内400米深层地下水亦有生产价值,可辟为生产水源。.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暮云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暮云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