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望溪镇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行政区划
夷望溪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管辖的镇,车牌湘J,长途区号0736,人口约2.98万(截至2019年),面积24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行政村(社区)
夷望溪镇概况
- 地名:夷望溪镇
- 隶属:桃源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736
- 车牌:湘J
- 邮编:415000
- 区划代码:430725117
- 身份证前6位:430725
- 面积:246平方公里
- 人口:2.98万人
- 人口密度:121人/平方公里
夷望溪镇,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地处桃源县西南部,东与剪市镇接壤,南抵茶庵铺镇,西靠怀化市沅陵县五强溪镇,北与佘家坪镇、龙潭镇、观音寺镇隔河相望。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5.7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245.8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夷望溪镇户籍人口为29796人。
原凌津滩镇,民国,属碧云乡。1958年9月,属兴隆街公社。1961年4月,属新湘溪公社。1961年9月,分为一甲城、马石2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乡。1995年11月,一甲城、马石2乡合并为凌津滩乡。2002年8月,乡改镇。 原兴隆街乡,清代,属桃源县上乡黄沙村。民国,属隆平乡。1958年9月,属兴隆街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乡。1995年1月。一甲城乡并入。1995年11月,一甲城乡析出。 2015年10月,撤销凌津滩镇、兴隆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夷望溪镇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夷望溪镇辖4个社区、12个行政村。
2011年,原凌津滩镇财政总收入4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万元,增值税25万元,企业所得税1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70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原兴隆街乡财政总收入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2019年,夷望溪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夷望溪镇历史沿革
民国,属碧云乡。
1958年9月,属兴隆街公社。
1961年4月,属新湘溪公社。
1961年9月,分为一甲城、马石2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乡。
1995年11月,一甲城、马石2乡合并为凌津滩乡。
2002年8月,乡改镇。
清代,属桃源县上乡黄沙村。
民国,属隆平乡。
1958年9月,属兴隆街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乡。
1995年1月。一甲城乡并入。
1995年11月,一甲城乡析出。
2015年10月,撤销凌津滩镇、兴隆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夷望溪镇管辖。
夷望溪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原凌津滩镇境内玩江河段有一险滩,称“凌津滩”,后建凌津滩水电站,由此得名。
原兴隆街乡旧时境内兴隆村一带做生意不红火,仅能糊嘴,称“糊嘴溪”。民国时期,一位程姓乡长取“生意兴隆”之意,改为“兴隆街”。沿用至今。
夷望溪镇地理环境
夷望溪镇,地处桃源县西南部,东与剪市镇接壤,南抵茶庵铺镇,西靠怀化市沅陵县五强溪镇,北与佘家坪镇、龙潭镇、观音寺镇隔河相望。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5.7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245.87平方千米。
夷望溪镇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紫云山顶,海拔441.8米,最低点位于马石社区的燕家湾,海拔47.7米。
夷望溪镇境内河道属沅江水系,境内主要溪流有仙人溪、新湘溪,大马溪、马石溪等8条。
夷望溪镇经济
2011年,原凌津滩镇财政总收入4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万元,增值税25万元,企业所得税1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70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原兴隆街乡财政总收入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2019年,夷望溪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夷望溪镇风景名胜
夷望溪是桃花源外围景点中最美的景点,是常德十景之一。夷望溪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原兴隆街乡)夷望溪村,景色秀美、山水怡人,被称为常德的的“小桂林”。
夷望溪,亦称怡望溪,有望之心怡的意思,乍听起来,似乎又是一道被世间所遗忘的山间流水。的确,这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静宓与神秘的地方。夷望溪,一个青山凝黛,绿水悠悠的妙境,仿佛又到了桂林的漓江,恰好这里也有个象山,酷似一只刚从水中沐浴上岸的老象。两岸也是青山如屏,翠竹成荫。夷望溪水清澈透明,如同碧玉,无怪乎诗人将它称作“沅江小桂林”。这山有的如大象、有的如雄狮、有的如麒麟、有的如钟鼓,还有一座山崖壁上似挂着一弯明月。
将沅水风光带主景区的凌津滩镇和兴隆街乡合并,改名为夷望溪镇,旅游资源可以实现整体开发利用;致力打造民族风情乡镇。
夷望溪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兴隆街乡、凌津滩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夷望溪镇
凌津滩镇,民国年间为碧云乡;解放后,改名为新湘溪乡;60年代,撤开分为一甲城公社(乡)、马石公社(乡);1995年11月16日,撤区并乡后,因境内有国家投资40亿元的重点工程凌津滩水电厂的定址开工,故两乡合并后 称作凌津滩乡,2002年10月经上级批准,撤乡建镇,现为凌津滩镇。
凌津滩镇位于桃源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滨临沅 水。东临剪市镇,西与兴隆街、龙潭镇隔江相望,北靠佘家坪和泥窝潭镇,南经电厂大坝与寺坪乡毗连,行政总面积为148.27平方公里,属深丘陵区,其中耕地面积29188.7亩,林地13万亩,水面4619亩,大小水库17座。下辖19个自然村,3个居民委员会,共202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5268户,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中16330人。域内盛产水稻、油菜、薯类,主产茶叶、楠竹。其它有牲猪、鲜鱼、柑桔、牛羊。
一、几项主要经济指标
1、农业:农作物播种59550亩,其中粮食作物40500亩,总产12150吨;经济作物中油菜栽种13608亩,总产1360吨;现有茶园4500亩的产茶叶250吨;果园850亩,年产水果180吨。实有山林13万余亩,其中油茶林3600亩,年产油茶籽400吨;木材年采伐量150立方米,楠竹年采伐量20万根。当年发展肉猪21000头,出栏肉猪20000头发展家禽30万羽,出笼27.5万羽;肉类总产850吨。水面养殖4500亩,总产量175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1元。
2、工业:全镇境内现有工业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近1000家;专业种养户近100户,工业年产值达2.2亿元。专业户人均生产加要纯收入3000元以上。
二、特色产品。现有桃源县马石无公害茶生产基地,茶厂的精制茶叶加工技术,使其产品“川凌银毫”享誉海内外。此外,还有流传千百年的手工大宝纸、方兴未艾的竹器制作等。
三、资源丰富。矿产有金刚石、黄金、铝、镁等;药材有黄姜、杜仲、三七、乌柏、竹生菌等;用材林有松、樟、梓、竹等;经济林有柑桔、板粟、油茶等;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白鳝鱼、香果狸、獾子、野猪、竹根猪、甲鱼、鳖龟等;旅游景点有“穿石”奇观,脍炙人口;“水上悬棺”,江南一绝;大坝雄姿,威武壮观,“水星”流云,美不胜收;还有“七星”洞的神秘,“脚板”岩的传说,铜鼓山的美景,金龙寨的静谧。.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夷望溪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夷望溪镇地图
导航去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 夷望溪名人(周边)
- 翦伯赞 (1898~196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
- 刘更另 (1929~20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郭剑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姚绍福 (1932~2001)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宋教仁 (1882~1913) 中华民国政治家
-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覃振 (1885~1947) 桃源三杰
- 胡瑛 (1886~1933) 辛亥革命元勋
- 康绍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王其梅 (1913~1967)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刘炎 (1904~1946)
- 李光庆 (1905~1989) 维吾尔族
- 孟少农 (1915~1988)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董维键 (1892~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