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镇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行政区划
西安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管辖的镇,车牌湘J,长途区号0736,人口约1.56万(截至2019年),面积19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西安镇概况
- 地名:西安镇
- 隶属:桃源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736
- 车牌:湘J
- 邮编:415000
- 区划代码:430725112
- 身份证前6位:430725
- 面积:199平方公里
- 人口:1.56万人
- 人口密度:78人/平方公里
西安镇,隶属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位于桃源县西南部,东、南与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交界,西与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毗邻,北与太平铺、牯牛山乡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88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99.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西安镇户籍人口为15641人。
清代,属桃源县上乡上白石村。民国,属安平乡。1958年9月,属茶庵铺公社。1961年9月,析置大水田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乡,设西安镇。1987年1月,大水田乡并入西安镇。 截至2021年10月,西安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闵家坪社区。
2011年,西安镇财政总收入40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万元,增值税19万元,企业所得税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56.8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西安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西安镇历史沿革
清代,属桃源县上乡上白石村。
民国,属安平乡。
1958年9月,属茶庵铺公社。
1961年9月,析置大水田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乡,设西安镇。
1987年1月,大水田乡并入西安镇。
西安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因人民政府驻地原名西安村而得名。
西安镇地理环境
西安镇地处桃源县西南部,东、南与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交界,西与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毗邻,北与太平铺、牯牛山乡接壤。距县城88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99.22平方千米。
西安镇地形大部分为山地。境内最高点位于老虎尖,海拔1131.8米。
西安镇境内河道属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沅江一级支流夷望溪,有明溪,桥塘溪,东安溪桃安溪等8条溪流汇入夷望溪,境内流长共75千米。
西安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金、钨。2011年末,西安镇耕地面积19700亩,人均1.3亩。 由于较适合的自然环境条件,西安镇还生长有400多种野生中草药,其中常见常用且数量较多的有:石菖蒲、水菖蒲、牛膝、威灵仙、商陆、海风藤、桑皮、何首乌、草乌、玉竹、大伸筋、首乌藤、竹叶、麦冬、前胡、苍耳子、木通、金银花、败酱草、花血藤、石韦、益母草、泽兰、虎杖、玄参、沙参、黄精、泽泻、紫苏叶、紫草、栀子、鱼腥草、鸭趾草、野菊花、续断、小茴香、夏枯草、细辛、乌药、天南星、通草、天麻、山药、肉桂、茜草、七叶一枝花、木贼、黄连、马鞭草、金樱子、棉灯笼、荆芥、花椒、谷精草、贯众、葛根、钩藤、小花五味子藤、车前草、薄荷、半边莲、半夏、板蓝根、白芍、艾叶、白术、百合等。
西安镇经济
2011年,西安镇财政总收入40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万元,增值税19万元,企业所得税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56.8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西安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西安镇平均海拔560米,800米以上山峰3座,植被覆盖率95%,黑色的地表土壤肥沃,属高寒湿润的气候,具有适合药材生长的独特天然条件。西安镇于2001年在薛家冲村建起了4000亩厚朴药材基地;2002年在天台山林场建立了西安镇首个天麻示范基地,培育了“0”代和“1”代良种向全镇推广。
2011年,西安镇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2%。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900吨,人均504.8千克,其中玉米42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油菜。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900吨,油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1500吨。
西安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000头,年末存栏2000头,牛饲养量7700头,年末存栏1000头,家禽饲养量40000羽。
截至2011年末,西安镇有林地面积25万亩,其中用材林15万亩,经济林10万亩,林木覆盖率87.7%,活立木蓄积量91万立方米。
西安镇以采矿,木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5家,职工100人,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1%。
2011年末,西安镇有商业网点50个,职工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5000万元。
2011年,西安镇财政总收入40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万元,增值税19万元,企业所得税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56.8元,比上年增长10%。
2011年,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各项贷款余额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2011年末,西安镇邮政业务总量5万元,其中纯收入1万元。2011年电信业务收入80万元。
西安镇风景名胜
山洞溪原生态漂流位于桃源县西安镇境内,属桃源县、安化县、沅陵县三县接壤处。地处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源过渡地带。雪峰山余脉,沅江中游。境内群山起伏,冷峰尖海拔1080米。
山洞溪原生态漂流开发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漂流河道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原貌。河道全长7200米,由近30个险滩和26个湾道组成,整段峡谷落差138米,漂流时间需2.5小时。漂流区内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等级为一级。
西安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西安镇位于湖南省桃源县人间仙境桃花源的西南部,距县城88公里,是一个与益阳、怀化、常德三市交界的高海拔山区。全镇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18个自然村(桃安、文明、东安、桥塘、千斤园、西安、土洞溪、大水田、和平溪、山洞溪、杨柳山、明溪、磨子坪、石板溪、大池塘、湖南坪、白洋坪、薛家冲),1个居委会(闵家坪居委会),187个村民小组,15308人。被绵绵雪峰群山所包含,山峰林立,耸入云霄,平均海拔560米,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植被覆盖率达95%,黑色的地表土壤,非常肥沃,加上高寒湿润的气候,具有非常适合药材生长的独特天然条件。
民国年间,西安镇为大水田乡。解放后这里和太平铺乡合并为一个乡,改为太平铺安平乡。1958年,撤区并乡恢复为原大水田乡。1982年机构改革时,新建立西安镇。1986年,大水田乡与西安镇合并为西安镇,此名沿用至今。
药材产业兴旺。近些年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把发展药材产业当成全镇头等大事来抓,为山区群众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致富途径。2001年在薛家冲村建起了4000亩厚朴林药材基地;2002年在天台山林场建立了全镇首个天麻示范基地,培育了“0”代和“1”代良种向全镇推广。在典型的带动下,到目前为此,全镇共有厚朴、黄柏、杜仲等木本药材34000亩,玉竹3000亩,天麻下种10000公斤,预计全年可产玉竹400多吨,湿天麻100吨,仅此药材产业一项每年可为全镇农户增加510万元的经济收益,药材产业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森林资源丰富。全镇山林面积25万亩,森林蓄积91万立方米,主要有杉、松、樟等用材林和厚朴、黄柏、杜仲等药材林。60年代以前,西安镇山青林茂,植被丰富,每年向国家出售的木材超过80000立方米,木炭数千吨,以林产品贡献大而远近闻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木材越来越少,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进入70年代,这里不断发生洪涝灾害,损失惨重。80年代初西安人打响了生态建设的第一炮,他们借助丘陵人工造林的经验,动员全镇劳动力在云台山营造杉树林1800亩。1988年在九岭山营造人工林8000亩。1991年镇党委、政府作出了禁止烧碳毁林,溪河两侧300米以内和公路上下100米以内的树木禁止采伐的决定。.
2010年3月19日,环境保护部授予西安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西安原生态漂流景区
西安原生态漂流景区位于桃源、安化、沅陵三县接壤处的西安镇境内,地处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源过渡地带,雪峰山余脉,境内群山起伏,冷峰尖海拔1080米,无霜期280天左右。景区属原始次生林生长区域,……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西安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西安镇地图
导航去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 西安名人(周边)
- 翦伯赞 (1898~196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
- 刘更另 (1929~20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郭剑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姚绍福 (1932~2001)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宋教仁 (1882~1913) 中华民国政治家
-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覃振 (1885~1947) 桃源三杰
- 胡瑛 (1886~1933) 辛亥革命元勋
- 康绍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王其梅 (1913~1967)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刘炎 (1904~1946)
- 李光庆 (1905~1989) 维吾尔族
- 孟少农 (1915~1988)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董维键 (1892~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