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桥镇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镇行政区划
石公桥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管辖的镇,车牌湘J,长途区号0736,人口约4.08万(截至2019年),面积11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4个行政村(社区)
石公桥镇概况
- 地名:石公桥镇
- 隶属:鼎城区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736
- 车牌:湘J
- 邮编:415000
- 区划代码:430703106
- 身份证前6位:430703
- 面积:114平方公里
- 人口:4.08万人
- 人口密度:358人/平方公里
石公桥镇,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地处鼎城区北部,东与祝丰镇接壤,南连镇德桥镇,西抵大龙站镇,北靠周家店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区政府22千米。 总面积11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石公桥镇户籍人口40833人。
民国,属常德县新德乡。1995年10月,冲天湖乡并入石公桥镇。 截至2020年6月,石公桥镇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联五堰村。
2019年,石公桥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石公桥镇历史沿革
民国,属常德县新德乡。
1956年,设石公桥乡。
1984年,改石公桥镇。
1988年1月,属鼎城区。
1995年10月,冲天湖乡并入石公桥镇。
石公桥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朝末年石公桥镇原为张家渡,后石姓人势力渐大,接管了渡船,清朝末期建起一座岩桥,称为石公桥。镇名由此而来。
石公桥镇地理环境
石公桥镇地处鼎城区北部,东与祝丰镇接壤,南连镇德桥镇,西抵大龙站镇,北靠周家店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区政府2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75千米, 总面积114平方千米。
石公桥镇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大部分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林场,海拔85米。
石公桥镇境内河流主要有高水和低水。高水从三堰口、王家桥村西入境,由西而东入高水河潮,境内流长10.5千米;低水为文家坪、覃家岗、东陂堰、芦花坪、芦毛岗等村的重要滞洪湖。
石公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风灾、旱灾。洪涝每年都有,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6月,连续降27天,降雨量高达1700毫米,境内冲天湖、桃树咀、泥港口、余家垱、文家坪、刘家铺、北极宫等村受灾,受灾面积达1000公顷。最严重的一次冰雹发生在1978年4月3日,降雹时间为20分钟,致使境内新庵、林场、三堰口、白云阁、王家桥等村的松树被全部打断,全镇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达3000公顷,受灾人口3.2万人。
2011年,石公桥镇有耕地面积7.5万亩,其中水田6.8万亩。
石公桥镇经济
2011年,石公桥镇财政总收入210万元,比上年增长5%。
2019年,石公桥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石公桥镇以种植水稻、棉花、柑橘、油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7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2011年,棉花产量8000吨,柑橘产量315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3.5万头,年末存栏5600头;家禽饲养量101万羽。2011年,鲜鱼总产量9000吨。
2011年末,石公桥镇有商业网点43个,职工12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农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6亿元。
石公桥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石公桥镇距常德城区30公里,地处太阳山东麓,洞庭湖西滨,东抵西洞庭管理区,西接大龙站镇,南临镇德桥镇,北靠周家店镇。全镇土地面积128.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个渔场,年末总人口36047人。2009年,全镇总产值24694万元,同比增长6.4 %,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增幅16.1 %,呈现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1956年建石公桥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25.5公里。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镇政府驻石公桥。省道1804线经此通往武陵镇及 # 常德市城区。水路有马家吉至凌家滩航线的中心停靠站。辖桥北、桥头、桥南3个居委会及刘家铺、王家桥、芦花坪、东坡堰、覃家岗、文家坪、新庵、仙人庵、联五堰、白云阁、北极宫、三堰、杨腊溪、高堰岗、夹堤口、赵家当、桃树咀、丁家垸、龙子岗、冲天湖、泥港口、余家当、新竹湾、建新25个村委会。工业产品有松香、桃胶、-及皮带蜡、高压熔断器等。农业主产粮食、湘莲、鱼类、柑橘。镇南4公里王家桥有园艺示范场。镇西南1公里西洋坡水库,为明代大型水利工程夕阳陂改建。杨腊溪村有高12.5米、围4.6米古枫,树冠覆盖地面450平方米,树龄达200余年。.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石公桥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