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锣场镇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锣场

锣场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管辖的镇,车牌鄂D,长途区号0716,人口约1.29万,面积3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9个行政村(社区)

锣场镇概况

地名:锣场镇
隶属:沙市区
行政级别:
区号:0716
车牌:鄂D
邮编:434000
区划代码:421002100000
身份证前6位:421002
面积:39平方公里
人口:1.29万人
人口密度:329人/平方公里

锣场镇地处中心城区近郊,东望省会武汉与观音垱镇接壤,南邻长江与荆州市开发区相通,西达荆州古城与关沮镇相连,北濒长湖与荆门相望。镇人民政府驻锣场镇中心街47号。全镇国土面积39.23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8.78平方公里。

全镇辖8个行政村(长湖村、向湖村、锣场村、白水村、渔湖村、高阳村、花台村、玉壶村)和1个社区(新锣社区),57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区。

2021年末,户籍人口12930人,常住人口14264人。

锣场镇历史沿革

1949年7月16日,打锣场解放,为乡人民政府驻地,为草市区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这里为新民管理驻地,为岑河区管辖。

1961年7月,为新民人民公社驻地。

1963年4月,为锣场人民公社驻地。

1975年,更名为锣场管理区,为观音垱管辖。

1984年2月,设立锣场乡人民政府。

1985年10月,划归沙市市管辖,仍为锣场乡人民政府驻地。

1996年10月,撤乡建镇,更名为锣场镇。

2003年,根据沙编[2003]19号文件精神,成立沙市经济开发区,与锣场镇人民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锣场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铜之响者为锣,市之集者为场。相传公元913年的金秋吉日,南平国皇帝高季兴迁都荆州古城,途经此地,百姓敲锣打鼓迎接。遂以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锣场相继隶属草市区、岑河区、观音垱区。1985年从观音垱区分离。经过三十多年的时光,锣场完成破茧化蝶的华丽蜕变。2003年成立沙市经济开发区,自锣场镇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坚持“一区四镇”发展战略,结合“双优化”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冲刺百强城区目标相结合,深入推进“四个重振”、建设“四个沙市”战略,坚持“一个中心”、聚力“四个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域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各项事业迅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文物古迹

锣场镇有湖北省、荆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

锣场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锣场镇地处中心城区近郊,东望省会武汉与观音垱镇接壤,南邻长江与荆州市开发区相通,西达荆州古城与关沮镇相连,北濒长湖与荆门相望。镇人民政府驻锣场镇中心街47号。全镇国土面积39.23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8.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锣场镇境内多属平原、湖泊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为28~31米。

气候

锣场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春季多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7℃,无霜期250天。

自然灾害

锣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98年7月,涉及8个村,受灾面积3780亩。

自然资源

截至2021年,锣场镇有耕地面积1.456万亩,人均1亩。

锣场镇经济

2021年,锣场镇财政总收入27319.32万元,比上年增27.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00.18万元,比上年增26.85%。

农业

截至201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56.48亿元,增幅24.81%,造林绿化5975亩,共绿化植树181750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全面完成畜禽退养率98%。2020年底,我镇有耕地农户2087户,确权确地实测(耕地承包合同)面积14560.73亩,承包村组非承包地2858.11亩,主要有水稻10115.36亩、油菜1180亩、草莓709亩、各类蔬菜520亩。

水产养殖面积8013亩。主要有小龙虾养殖5843亩(其中稻虾连作3988亩)、特种养殖300亩(南美白对虾130亩、翘刁170亩)、四大家鱼1540亩、黑斑蛙260亩、甲鱼70亩等。

农产品专业合作社10家。其中,蔬菜合作社1家,水产品合作社8家,草莓合作社1家。(2021年数据)

水利

长湖库堤从花兰墩至三支渠分界柱,全长5792米.堤顶高程为34.50米,设防水位32.00米,警戒水位32.50米,保证水位33.00米,超历史水位33.45米。沿线有重点涵闸三座:花兰墩闸,五支渠闸,新三支渠闸。

豉湖渠总长6105米。左岸从南北渠至阳新渠,长5385米;右岸从东方大道至王家港渠,长720米。堤顶高程31.84米,设防水水位29.70米,警戒水位30.20米,保证水位30.64米。沿线有排涝泵站5座:八支渠泵站、白水滩泵站、尾水闸泵站、渔湖泵站、东港湖泵站。

盘湖渠位于沙市区锣场镇,北起318国道公路渠,南止豉湖河,呈南北走向,原渠道全长3.9km,汇流面积3.81km渠道比降为24/10000。渠道主要承担辖区玉壶村、花台村和 的部分农田、鱼塘灌排用水。

辖区有中小河(渠)道132条。镇级河(渠)道17条,总长36.95公里。村级河(渠)道111条,各类涵闸38座。

园区雨污管网约22公里,工业污水提排站1座,日均处理量约5000立方米。生活污水提排站3座。(2021年数据)

锣场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锣场镇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近郊,距市中心7公里,是沪蓉高速公路在荆州市的第一个出口,是荆州中心城区的东大门,是经省政府批准重点建设中的中心镇。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人口11052人,耕地面积4767亩,水产养殖面积8700亩。

  锣场镇原为乡的建制,1985年由江陵县划入沙市市,1986年建镇,1994年12月划归沙市区管辖。

  锣场镇立足“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城建靓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60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031万元,同比增长14·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88万元,农业总产值7573万元,财政收入17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4元,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

  锣场镇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穿越而过,207国道、襄(樊)、荆(州)常(德)高速公路纵向南北插境而来,南临长江,北濒长湖。国家二级机场沙市机场、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港、沙市火车站、荆州长江大桥布局方圆4公里以内,构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特别是宜黄高速公路沙市出入口位于镇中心,使其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锣场镇自古以来就有“金锣”之称和“鱼米之乡”的美誉,今又被称为“荆州的浦东”,商贾云集、市贸活跃,形成了纺织、造纸、燃化、建材、医药等工业门类,涌现出了织布厂、造纸厂、天发、石化、大洋塑胶等一批骨干企业。2003年,被市政府规划为沙市工业新区后,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引资企业已发展到15家。投资5000万元的湖北津港水产饲料大市场是中南五省辐射面最广、功能最全的专业化市场,该市场的建立,使锣场镇成为两湖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流通中心。湖北新力实业有限公司是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生产的“新力大风车”品牌系列膨化食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信誉。投资2000万元的湖北荆州皇冠调味品有限公司,采用传统秘艺生物发酵技术,将农副产品转化为酱醋系列、酱咸制品系列,年产5万吨以上。天济药业工业园、金碟地毯工业园、蓝特工业园也正在建设之中。.

  2021年10月,锣场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94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锣场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锣场镇地图

导航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