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镇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行政区划
彭思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辖的镇,车牌鄂J,长途区号0713,人口约4.85万(截至2019年),面积10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30个行政村(社区)
彭思镇概况
- 地名:彭思镇
- 隶属:蕲春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713
- 车牌:鄂J
- 邮编:438000
- 区划代码:421126104
- 身份证前6位:421126
- 面积:102平方公里
- 人口:4.85万人
- 人口密度:473人/平方公里
彭思镇,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地处蕲春县西南部,东与管窑镇相连,南滨长江与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隔江相望,西与浠水县巴河镇毗邻,北与横车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薪春县城21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02.3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彭思镇户籍人口为48501人。
明清时期,彭思镇境域属永福乡。1996年5月,更名为彭思镇。 截至2021年10月,彭思镇辖29个行政村,1个村级单位; 镇人民政府驻新港大道8号。
2019年,彭思镇有工业企业5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5个。
彭思镇辖区地名信息
彭思镇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彭思镇境域属永福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彭思桥区。
1958年,改为彭思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区建制。
1974年初,恢复公社建制。
1984年2月,改设为彭思区。
1987年9月,撤区并乡改为彭思乡。
1996年5月,更名为彭思镇。
2001年2月,与茅山镇合并。
彭思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彭思镇因境内彭思桥得名。
彭思镇地理环境
彭思镇地处蕲春县西南部,东与管窑镇相连,南滨长江与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隔江相望,西与浠水县巴河镇毗邻,北与横车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薪春县城21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02.38平方千米。
彭思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形以丘陵、湖区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位于灵山,海拔237米;最低点位于喇叭湖,海拔13米。
2011年,彭思镇有耕地面积39400亩,人均0.8亩。
彭思镇经济
2011年末,彭思镇财政收入558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5万元,比上年增长5.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万元,增值税388万元,企业所得税4万元,个人所得税1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13元。
2019年,彭思镇有工业企业5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5个。
2011年末,彭思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3.7亿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5%,比上年增长28%。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土豆、红薯等为主,生产粮食3.3万吨,其中水稻3.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4400亩,产量9500吨;蔬菜种植面积4300亩,产量1.1万吨。
2011年,彭思镇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2800头,年末存栏6400头;牛饲养量4800头,年末存栏2300头;家禽饲养量622.3万羽,年末存笼95.5万羽,生产肉类9700吨,其中猪肉3500吨,禽蛋6200吨。畜牧业总产值1.58亿元。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养殖面积10500亩,年产量4300吨,渔业总产值5600万元。
2011年末,彭思镇工业总产值7.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6%,比上年增长3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374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2011年末,彭思镇有商业网点297个,职工3521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2011年末,彭思镇境内有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各类贷款余款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
2011年末,彭思镇全年业务收入29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入270万元。
彭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蕲春县辖镇。1958年建彭思公社,1960年改区,1987年建乡,1996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距(北)京九(龙)铁路10公里。面积61.4平方公里,人口2.7万。横(车)茅(山)公路穿境。辖彭思、林山、郑岗、叶垸、独山、方港、白石岭、伍岳、丁港、夹河、余凉、大洼厂、王铺、雷祠堂、陈桥、康桥、清塘、碎石山、伍松19个村委会,境内有1个乡级实验林场。全镇有弹簧金属制品、传统米粉加工、商贸、畜禽、烟花鞭炮、农机配件等乡镇企业。农业以粮、棉、油料作物种植为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曾率部在此“三打彭思桥”。.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彭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