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

缑氏镇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缑氏

缑氏是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管辖的镇,车牌豫C,长途区号0379,人口约6.94万(截至2018年),面积8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4个行政村(社区)

缑氏镇概况

地名:缑氏镇
隶属:偃师区
行政级别:
区号:0379
车牌:豫C
邮编:471000
区划代码:410381106000
身份证前6位:410381
面积:80平方公里
人口:6.94万人
人口密度:863人/平方公里

缑氏镇,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偃师区南部,东连府店镇和巩义市,南傍万安山与府店镇交界,西接大口镇、高龙镇,北倚白云岭和顾县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80.31平方千米。

缑氏镇古属缑氏县;1994年12月,缑氏乡撤乡建镇。 截至2018年末,缑氏镇户籍人口为69357人。 截至2020年6月,缑氏镇辖2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缑氏村。

2011年末,缑氏镇财政总收入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4亿元,增值税1376万元,企业所得税674万元。人均收入8461元,比上年增长18.6%。 2018年,缑氏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缑氏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缑氏镇因镇人民政府驻缑氏村得名。

文物古迹

2011年,缑氏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缑氏镇建置沿革

缑氏镇古属缑氏县。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划归偃师县。

清朝时期,设为仁义地方。

民国时期,设为镇,属第四区。

1949年后,划为第四区。

1958年8月,改称缑氏公社,

1961年,改社为区。

1962年,又改区为社。

1983年11月,改社为缑氏乡。

1994年12月,缑氏乡撤乡建镇。

缑氏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缑氏镇地处偃师区南部,东连府店镇和巩义市,南傍万安山与府店镇交界,西接大口镇、高龙镇,北倚白云岭和顾县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80.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缑氏镇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49—200米。

气候

缑氏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5—10月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偶伴沙尘天气;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每年8—9月多遭水患;秋季凉爽;冬季则寒冷少雪。

水文

缑氏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东有马涧河,西有浏涧河,2条河交汇于桃花店水库后向西北流进伊河。

自然灾害

缑氏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十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5年夏季,降雹时间长达40余分钟,涉及境内盆窑、化寨、金屯、唐僧寺、程子沟等村,受灾面积近4.5万亩,大量庄稼绝收。2010年春季霜冻、低温,镇区2000多亩早熟葡萄被冻死,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同年11月11日,遭遇50年未遇的雪灾,降雪接近35厘米,郑窑、程子沟等村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倒塌,绝大多数绝产。

自然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铝矶土,储量566万吨;大理石,品种为“石墨玉”“虎皮黄”,主要储藏在邢村南,长宽各1千米,储量3.3万立方米;白云石,含镁37%左右,储量4.5万立方米。耕地6.8万亩。

缑氏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末,缑氏镇财政总收入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4亿元,增值税1376万元,企业所得税674万元。人均收入8461元,比上年增长18.6%。

2018年,缑氏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农业

缑氏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小麦2.9万吨,玉米2.2万吨。还有谷子、大豆、红薯等,其中谷子、大豆、红薯等杂粮种植面积0.48万亩。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葡萄。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35万亩,葡萄种植面积1.5万亩。

缑氏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其中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0万头;奶牛及肉牛饲养量1.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37万羽。

工业

缑氏镇形成了耐火材料、特种润滑油、机车配件、电子、食品加工和鼓乐器制作等支柱产业。

2011年,缑氏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3783人,工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上缴税金2214万元。

商业

2011年末,缑氏镇大型超市及集贸市场6家,各类连锁店、专营店200余家。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金融业

2011年末,缑氏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各项贷款余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缑氏镇风景名胜

玄奘故居

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建筑为东、西厢房和厅堂,西厢房主要展示玄奘只身奋斗17载赴印度取经的动人经历和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后院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室,后堂为玄奘祖父、母居室。佛光寺位于玄奘故居后院,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唐中宗李显(即佛光王)纪念法师玄奘御旨修建,公元2000年重修。

恭陵

恭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东北2.5千米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灰嘴遗址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该遗址分东西两部,两者之间被巨大的冲沟分开。东址长西宽各约3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址长宽各约20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

缑氏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缑氏镇位于偃师市南部,东邻府店镇,西接大口乡、高龙镇,南傍伏牛山,北依白云岭与顾县镇接壤。207国道横穿东西,总面积80.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273个村民组,总人口6.35万,其中回民5108人。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6亿元,占全年任务19.67亿元的102.5%,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3亿元,占全年任务6.05亿元的103%,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1亿元,占全年任务11.1亿元的101%,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7亿元,占全年任务15.7亿元的101%,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95万元,占全年任务3015万元的109.3%,同比增长23.1%;其中:国、地两税完成1263万元,占全年任务1055万元的119.7%,同比增长40.02%;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镇广大干群,以建设农业强镇、工业大镇、旅游名镇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福民强镇进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新缑氏。

  2、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15年,我镇共引进项目5个、总投资2.2亿元。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马蹄泉休闲度假村暨湿地公园旅游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完成果树种植和马蹄泉大酒店、月光湖、会议中心、采摘园、垂钓园、动物养殖园、卡丁车跑道、游泳池等项目。此外,总投资1.2亿元的远洋新型耐材项目,厂房已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的喜洁康面粉扩建项目新建厂房已建成,正在安装设备;总投资4000万元中海油加油加汽站项目已完成围墙围建,正在进行基坑开挖 ,有望年底前完成罐体体安装;总投资3000万元的科诺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升级改造项目和总投资6000万元的唐僧寺酒堡年产l000吨白兰地生产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总投资2亿元的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投用。

  3、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突出宣传引导、优质服务,维护葡萄产业健康发展。针对今年葡萄霜霉病流行这一问题,举办防治专题培训班2期,发放防治宣传材料2000余份,使此病得以有效扼制及防治。“三夏”禁烧期间,引导缑氏镇葡萄协会印发《致葡萄种植户的一封信》3000余份,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今年新增避雨栽培2000亩,新发展葡萄品种5个1000亩。做好葡萄种植户禁烧葡萄袋、葡萄枝工作。全镇3万余亩葡萄为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全镇奶牛存栏8000余头,占全市奶牛总量的四分之一,日产鲜奶32吨;新发展蔬菜600亩、花卉苗木500亩。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化寨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工程已打深井19眼,下地埋管一万米,修砂石路2.5公里;滹沱新打抗旱机井一眼,孙坡提供水泵一台,目前已全部完成,极大地解决各村燃眉之急。

  4、加大资金投入,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针对各行政村普遍资金困难的现状,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各村修建垃圾池、建景观墙、买垃圾车、绿化、美化、亮化等大项的投入,给予经济奖励补助。累计投入 10余万元对各村新建成200余座垃圾池进行补贴;投资8万元定做的100个垃圾箱已安装到位;强化工作督查,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各村支书或主任召开流动现场会,充分调动了各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全镇各村环境卫生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5、突出服务群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基层党支部中全面推行《党员工作任务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对全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委” 干部及各村监委会主任180余人进行四项机制建设、农村干部“底线管理”制度和村“三资”管理等制度讲解培训,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先后完成了滹沱、马河的村部建设,高标准打造了郑窑、刘庄两个四项机制建设示范村;充分依靠镇村组三级民调力量,早发现、早介入,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2015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0起,其中:洛阳交办2起,偃师交办32起,自立案件6起,目前,已全部办结,按期结案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完成四项手术296例,全镇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完成286对,为362户独生子女户发放补助资金20.3万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总投资150万元的缑氏镇室外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一个400㎡老年门球场、一个630㎡篮球场、一个500㎡多功能健身广场和一个60㎡高标准公厕,安装各类健身活动器材18套 ,乒乓球台4套,居民休闲座椅4组;每周五坚持文化-已形成制度,各村按要求轮流到镇文化-参加汇演,极大地娱乐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突出改善民生,办好惠民实事

  2015年,我们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镇政府也多方筹措资金,兴办惠民实事。

  1、一事一议奖补项目。2015年底涉及滹沱、扒头、贾屯、唐僧寺、马河、布村、夫子庙等7个行政村,新修道路2790米,新建广场5468平方米,架设路灯170盏,按照时间节点全部通过市财政局验收,共争取奖补资金67.5万元。

  2、村村通项目。完成了化寨、郑窑、双泉、南家村、金屯、崔河6个行政村5300米的“村村通”道路硬化工作。贾屯村多方筹借资金重点解决贾屯王玛村通村道路3公里路基已基本完工,等过年天气转暖后,开始铺设路面,历史性地解决了该村道路不通的问题。

  3、危房改建项目。共惠及150户,发放补贴资金123.75万元,困难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4、老区补贴项目。争取补助资金20.5万元,用于改善12个老区村的基础设施。

  5、农田水利综合开发方面,相继完成了李庄、官庄、邢村、南家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化寨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工程。

  6、争取缑氏镇缑氏村创建河南省美丽乡村项目,目前,已初步确定下来,进入公示阶段。届时省里将会给我们补助1000万元,用于提升镇区形象。

  7、在上级财政部门支持下,投资30万元完成的财政所便民服务大厅改造,进一步完善各项基本设施。

  8、完成了崔河、郑窑、程子沟3个示范村绿化工作。

  9、已完成投资150万元,老年门球场、篮球场、多功能健身广场、高标准公厕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10、通过民政部门为500余困难户共发放救灾补助22.5万元 ,解决孙坡村群众玉米病虫害问题,并拨付600米电缆和1台潜水泵。

  2020年9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缑氏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缑氏镇榜上有名。

  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一)玄奘故里著名的唐代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玄奘,出生在距洛阳市东南约40公里的地方,属今偃师市缑氏镇东北1公里凤凰台的陈河村。该村……

  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孝敬皇帝陵”。走进占地500亩的陵区,沿着宽50米的神道前行,1对高高的望柱,1对威风的天马,3对严立的……

  灰嘴遗址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缑氏盆窑遗址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

  偃师张氏节孝坊

  张氏节孝坊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偃师市缑氏镇南家村公布时间: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

  偃师中学旧址

  偃师中学旧址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938年地址:偃师市缑氏镇缑氏村泰山庙……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缑氏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缑氏镇地图

导航去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