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林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行政区划
五林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的镇,车牌黑C,长途区号0453,人口约4.95万(截至2019年),面积49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4个行政村(社区)
五林镇概况
- 地名:五林镇
- 隶属:阳明区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453
- 车牌:黑C
- 邮编:157000
- 区划代码:231003103000
- 身份证前6位:231003
- 面积:497平方公里
- 人口:4.95万人
- 人口密度:99人/平方公里
五林镇,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地处牡丹江市阳明区东北部,老爷岭支脉的黑虎岭山前地带,东与林口县柳树镇相连,南与桦林镇相邻,西与海林市柴河镇毗邻,北与林口县朱家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区人民政府3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496.6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五林镇户籍人口为49476人。
明永乐八年(1410年),属法因河卫,后属甫儿河卫。2010年5月,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五林镇辖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振兴大街93号。
截至2019年末,五林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五林镇历史沿革
明永乐八年(1410年),属法因河卫,后属甫儿河卫。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宁安县第六区五河林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青林站。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青林村,后属五河林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属五林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海林县五林区。
1956年3月,划归林口县,设五林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镇。
2001年,五星乡并入。
2010年5月,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
五林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五林为满语音译,原称“鸟赫林(穆哈连)”,汉译“总兵”之意。明代在此设乌赫林卫,为总兵驻扎之地。
五林镇地理环境
地处牡丹江市阳明区东北部,老爷岭支脉的黑虎岭山前地带,东与林口县柳树镇相连,南与桦林镇相邻,西与海林市柴河镇毗邻,北与林口县朱家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区人民政府3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496.69平方千米。
五林镇地处漫岗丘陵区,小部分属低山区。地势主体呈东高西低。地形为缓坡漫岗和山地。主要山脉有黑虎岭,境内最高峰位于黑虎岭,海拔718米。
五林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秋季短,气候多变。春季降水少,蒸发强,易发生春早;秋季降温快,易出现早霜。
五林镇境内河流道牡丹江水系。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五虎林河,长4.5千米,亮子河长段28千米。其中最大的河流为五虎林河,从镇区中部由东北向西南穿过,沿途汇集青北沟河、马西沟河、金场沟河、陈堡沟河等支流;其次是亮子河,从镇区南部由东向西穿过,沿途汇集大安河、桦木沟河等支流。境内水域面积9683.7亩,占全镇总面积的1.3%,其中河流水面5069.2亩,泡泉及水库水面4614.5亩。地表水年均流量27331.6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409477.44立方米。
五林镇地处半山区,区域性地区小气候变化显著,霜冻、干旱、洪涝时有发生。冰雹平均5年一遇。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6~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1年7月26日的五河村地区。
五林镇境内地下矿藏主要有砂金、岩金、大理石、石英、皓石、白土、油页岩、煤、泥炭等。已探明储量的矿藏品种是,砂金8.7吨,岩金2.5吨,白土419万吨,油页岩78.5万吨,煤125万吨。有野生动物10余种,主要是山鸡、野兔、狐狸、孢子、灌子、狼、黑熊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五味子、桔梗、黄芪、甘草、防风、龙胆草等。有林地33.6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天然林以柞树为主,杂有桦树、椴树、杨树及少量的水曲柳、胡桃、黄菠萝(黄柏)等。
2011年,五林镇有耕地面积20.7万亩,人均4.1亩;林地面积6.1万亩,累计造林8500亩。
五林镇经济
截至2011年末,五林镇地方财政收入2105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00万元,增值税105万元,企业所得税120万元,个人所得税4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164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17元。
截至2019年末,五林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截至2011年末,五林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6.2万吨,人均1240千克,其中玉米3.5万吨,水稻4946吨,大豆9412吨。经济作物有烟叶、蔬菜、食用菌等。烟叶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675吨;瓜菜种植面积5300亩,产量36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4万头,牛饲养量9398头,羊饲养量13000只,家禽饲养量10万羽。林木覆盖率45.2%,活立木蓄积量2.5万立方米。渔业以养殖鲤鱼、鲢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407.8平方千米。水产品总产量95吨,渔业总产值400万元。大型农业机械42台(辆)。
截至2011年末,五林镇工业总产值3760万元,比上年增长7%。
截至2011年末,五林镇有商业网点460个,职工2556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截至2011年末,五林镇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人均储蓄3266元,各项贷款余额2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
2011年,五林镇邮政业务收入7.8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7万元。
五林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隶属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位于牡丹江市东北部,濒临五虎林河,西与海林市柴河镇毗邻。牡佳线铁路通过镇内(设乘降所)。镇政府驻地距牡丹江市37公里。五林镇辖区地处五林河下游两岸,总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万亩。盛产红小豆。山区有木耳、蕨菜和中药材等土特产。镇办工业有日用陶瓷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75万元。
五林为满语音译,原称“乌赫林(穆哈连)”。“乌赫林(穆哈连)”汉译“总兵”之意。明代在此设乌赫林卫,为总兵驻扎之地。清代改称“五虎林”,用为河名,汉译“汇总”之意,又用为地区名。民国初期称五河林,也称五虎林;设为保,称五河林或五虎林保,治所勃兴镇(今五林)。沦陷时期,1933年划为宁安县第六区五河林保,治所勃兴镇改称五河林。1935年修筑铁路时,在此设青林站。1939年宁安县基层行政区划按街、村制调整时,五河林保改为村,并以火车站名取代五河林名,称青林村。 解放后,恢复五河林区名称,简称五林。
五林地区泛指今林口县五林镇、朱家镇、五星乡、柳树乡、宝林乡一部和海林县的柴河镇、二道河子镇、三道河子乡、桦林镇一部等广大地区。
-
历史沿革
据《明实录》太宗朝卷68载: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在县域五虎林河流域设立法因河卫,后又增设甫儿河卫。卫所之间经常交往,并入朝进贡。这是史书上最早提到五林的地方。
五林镇是具有光荣历史的地方,曾是中国0在牡丹江地区建立最早的党支部之一,这里也是东北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吉林将军长顺向朝廷奏报金矿分布情况,指出三姓地区金矿最盛,黑背沟为著名金矿之一。3月,黑背、东沟金矿转为官督商办。五虎林(今五林)地区发现沙金,在五虎林北沟、苇子沟、烟筒砬子、仙人泡、四人沟、白草沟、柳树河子(今柳树乡柳树村)、土豆甸子(今柳树乡土甸村)等地开始有私人采金。
1926年(民国15年)
0北满地委派杜省吾到牡丹江开辟工作,以牡丹江为基地向宁安、海林、五虎林和穆棱等地发展,在林业工人和金矿工人中开展工人运动。年末,杜省吾来到五虎林金矿,对工人进行争生存、护国权教育。五虎林已有0党员活动,后来建立了0五虎林支部委员会。
1930年(民国19年) 9月 0五虎林支部委员会有党员10人左右,隶属0宁安县委领导。 北兴村(今属五林镇)创办靠山国民学校,此为本县少数民族(朝鲜族)教育之始。
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 3月 12日 中国国民救-总司令王德林在五河林(今五林)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抗日作战计划。会上李延禄补充团主动承担了阻击敦化北犯之敌的任务。 5月30日 宁安、海林、五河林群众举行反满抗日-,纪念“五卅”运动7周年。
1933年(伪满大同2年) 1月 1日 李延禄率吉林自卫军补充团和救-十七团千余人,在中东路东部磨刀石(今属穆棱县) 抗击日军第十师团三十九联队,被日军包围。李率部奋力突出重围,连夜撤往五河林。2日,部队到达五河林, 李延禄、孟泾清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按0绥宁中心县委指示,立即改编部队,成立抗日游击总队。 4日,召开全体军官会议,宣布将部队改编为抗日游击总队,脱离救-,接受中国0领导。总队长李延禄,政治委员孟泾清,参谋长张建东。下辖4个团、1个支队。由于五河林保董赵保义投敌-山口,并向日军告密;当日夜,部队分散突围,转移到密山、宁安等地开展游击战。同年,日本人在五河(今属五林镇)设利源金矿公司,招工100余人采金。
1937年(伪满康德4年)
7月12日 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抗联五军地下党员策动下,伪宁安三道河子(今属海林县)森林警察队150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日本指挥官以下 8人,缴了敌人新由五河林派来的50多人的武装队的枪械,焚烧了防所,带出全部军用物资起义反正。15日在三道通举行誓师大会,宣告参加抗联五军,改编为五-卫旅。旅长李文彬,政治部主任张镇华。
8月中旬 五军一师二团在五河林半拉砬子设伏,打死白俄伪军21人,伤8人,缴获部分0。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6月上旬 四军副军长王光宇率四军骑兵进入林口县域, 先后攻打了青山站大屯、杨木背大屯(今上三阳)、洞子站(今属奎山乡) 大屯,打死敌人3人,缴获马10余匹和大批粮食,补充了部队给养。 在打完洞子站的次日凌晨,四军一团遭敌袭击,损失战马20余匹。部队离开洞子一带向五河林进发,途中遇二军五师师长陈翰章,得知五军西征部队尚未起程,而宁安方面敌人已经戒备森严。四、五军领导人决定,由宋一夫率四、五军步兵由五河林北返刁翎地区五军后方,与五军军部和一师联系。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南下试探前进,顺利时过中东路进入宁安西北山区活动,不顺利时北返牡丹江莲花泡(今莲花村)与五军步兵会合。 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与宋一夫率领的四、五军步兵在五河林分手后,继续南下。因敌人重兵防守,部队无力继续南下。到达兴源镇后北返,途中袭击了林口阜隆岗大屯获胜,缴获长短枪30余枝和粮食、马匹等物资,破坏了大屯的炮台、围墙等。后在阜隆附近山上和马当沟受敌袭击损失较大。四军六团又出现叛徒打死政委李德润,裹胁队伍叛逃。
年内 日本侵略者禁止私人采金,黄金统一由日本银行收购。采金生产由单纯手工作业转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在兴隆镇设太原公司,在五虎林设满洲五虎林采金会社,负责采金物资供应和采金管理工作。
1946年5月,五林地区与林口县合并,以五林为县名,称五林县。1947年2月,五林地区单独设县,仍称五林县,将辖区分设为 5个区,今五林镇域设为一区。1948年,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成立海林县,县下设有五林区。
建国后,1956年 3月海林县撤消,五林区划归林口县辖。同年实行镇乡体制,改称五林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改建为五林人民公社。1984年 4月,实行镇乡体制,成立五林镇人民政府,地名五林镇,简称五林。
五林镇政府驻地五林村为单纯地方名称,由振兴街道办事处和大兴、青西、长兴等 3个行政村组成。 振兴街道办事建于1987年,称五林镇街道办事处。1990年地名补查时,因办事处设在振兴大街北侧,更名振兴街道办事处
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03人;满、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镇政府驻于大兴村。
2000年五星乡并入五林镇。
2010年五林镇正式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目前,五林镇已经划归牡丹江管(但公交还没有通)。
-
行政区划
五林镇共辖大兴、青西、长兴、五河、孔街、姚亮、青北、长沟、马西、马北、马桥、红林、陈堡、煤矿村等24个行政村。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五林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