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召镇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梁召镇行政区划
梁召是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管辖的镇,车牌冀J,长途区号0317,人口约4.57万(截至2018年),面积7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3个行政村(社区)
梁召镇概况
- 地名:梁召镇
- 隶属:任丘市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317
- 车牌:冀J
- 邮编:061000
- 区划代码:130982106000
- 身份证前6位:130982
- 面积:74平方公里
- 人口:4.57万人
- 人口密度:618人/平方公里
梁召镇,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地处任丘市东北部,东与长丰镇相连,南与吕公堡镇交界,西与于村乡为邻,北和文安县接壤,距任丘市人民政府20千米, 区域总面积73.9平方千米。
1949年,梁召镇境域属任丘县九区;2000年,由梁召乡改为梁召镇。 截至2018年末,梁召镇户籍人口为45732人。 截至2020年6月,梁召镇下辖2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梁召村。
2018年,梁召镇有工业企业410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3个。
梁召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梁召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梁召村而得名。战国时期,有梁王将军在梁召村一带筑一高台召兵,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梁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召镇辛安庄村的“音乐会”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江村的老调剧团于2011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召镇建置沿革
1949年,梁召镇境域属任丘县九区。
1953年,属四区。
1958年,建西段村公社。
1961年,段村公社改为梁召公社。
1983年,梁召公社改为梁召乡。
1996年,辛安庄乡并入梁召乡。
2000年,由梁召乡改为梁召镇。
梁召镇地理环境
梁召镇地处任丘市东北部,东与长丰镇相连,南与吕公堡镇交界,西与于村乡为邻,北和文安县接壤,距任丘市人民政府20千米, 区域总面积73.9平方千米。
梁召镇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南高北低。
梁召镇境内河道有任文干渠和古洋河2条,总长16.5千米。
梁召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雹灾等,多发生在6—8月份。
梁召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已开发利用的有南丁务村3眼油井,王仙庄村2眼油井;地下有煤炭资源。2011年,梁召镇有耕地面积115635亩,人均2.77亩。
梁召镇经济
2011年,梁召镇财政总收入0.3185亿元,比2010年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0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人均财政收入764元,比2010年增长20.8%。2011年,梁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05元。
2018年,梁召镇有工业企业410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3个。
梁召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梁召镇生产粮食37232吨,人均893千克,其中玉米22495吨,小麦14043吨。梁召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等。梁召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为主。2011年,梁召镇生猪饲养量12250头;羊饲养量21902只。
梁召镇工业以生产线缆、摩托车和汽车配件、化工、玻璃、制酒、金具、吹塑为主。截至2011年末,梁召镇有工业小区9个,有工业企业356家,其中合资企业2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35家,超亿元的4家,职工12800人,15家企业获1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3C”强制认证,3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
截至2011年末,梁召镇有商业网点2000多个。2011年,梁召镇有集贸市场9个,职工5200人,有大江汽车配件、辛安庄汽车配件和娄子废旧钢铁3个专业市场。
2011年,梁召镇有农业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3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分支机构。截至2011年末,梁召镇各类存款余额为6.1亿元,比2010年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
梁召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梁召镇(liangzhao zhen)位于市境东北部。京九铁路从西北部穿过。镇政府驻梁召村。距市政府驻地20公里,辖23个行政村。人口4.01万人(2002年),面积73.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72969亩。
梁召镇(liangzhao zhen)位于河北省任丘市东北部。
-
行政区划
梁召镇辖梁召 北芦张 楼子村 唐召村 梁新庄 正洛村 西南芦张 南芦张 南梁召 西段村 东段村 大姜村 北姜村 辛安庄 阎家坞 南丁坞 老各庄 梁各庄 东姜村 前王仙庄 北丁坞
代码 130982106:~201 梁召村 ~202 唐召村 ~203 娄子村 ~204 东芦村 ~205 北芦村 ~206 南梁召村 ~207 南芦张村 ~208 西芦张村 ~209 庄上村 ~210 西段村 ~211 东段村 ~212 梁辛庄村 ~213 正洛村 ~214 大江村 ~215 北江村 ~216 辛安庄村 ~217 闫家务村 ~218 东江村 ~219 王仙庄村 ~220 北丁务村 ~221 南丁务村 ~222 老各庄村 ~223 梁各庄村
村名由来
梁 召:建村于战国。当时有梁王将军在此筑一高台召兵,后此为村,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梁召。该村为我市较大集市。
北芦张:建村于秦朝。四周围水,芦草丛生,中间一块高地,后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北芦州,后演化为北芦张。该村北临任文干渠,共分两个大队。地处大洼地带,盐碱易涝。
楼子村:建村于隋初。当时有一宗姓,占地千顷,名为宗千顷,房屋成片,并在院中修一小楼,后称村名为楼子村。该村地势低洼。
唐召村: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朝。当时该地有一尼姑庙,因离村太远,常受歹徒侵扰,有僧人海济用25亩香火地换取庙旁处建村,取名唐召村。
梁新庄:建村于战国末期。由梁召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东建一村,取名梁辛庄,后叫成梁新庄。
正洛村:该村建于元末,原名曲里店,明初遭战乱无人,由-市迁入刘、邹、唐三户,取名正洛村。
西南芦张:建村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西南面,故名西南芦张。该村西邻任文干渠、古洋河交叉之处。唐堤绕村西而过。共分两个大队。
南芦张: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南面,故名为南芦张。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北土公里处。
南梁召: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因在梁召正南,只有一坑之隔,故名为南梁召。
西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在村中间通过,把村分为两部分,河西取名为西段村。
东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南北向流过村中间,把该村分为两部分,东部取名东段村。
大姜村:建村于南宋庆元年间,迁居者定居时该处多沟河,港叉,水势如江,故名大江村,后改“江”为“姜”,故名为大姜村。
北姜村:建村于明洪武年间,该村位于大姜村北面,故名北姜村。该村南临任文干渠。
辛安庄: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燕王扫北”后,有几户人家在大姜村东边重新建村,起名新安庄,后改为辛安庄。该村北靠任文干渠。
阎家坞:建村子明朝永乐年间。“蒸王扫北”后,由-市移民至此,因该地多盐碱,且靠河,0头船坞,故名盐家坞,后改名为阎家坞。该村北邻任文干渠。
南丁坞: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北靠河0头,村呈丁字形,故名南丁坞。
老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地无人,后有早年外出人郑氏回到此地居住,起名老家庄,后改为老各庄,
梁各庄:建村于唐代天褊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梁各庄。
东姜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位于大姜村东部,故名东姜村。
前王仙庄:建村于明初。因王姓居多,故名前王仙庄(文安市有后王仙庄)。
北丁坞: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因与南丁坞隔河相望,故名北丁坞。-
2020年9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梁召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梁召镇榜上有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梁召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梁召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