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阳镇
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阳镇行政区划
番阳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管辖的镇,车牌琼D,长途区号0898,人口约9,905(截至2018年),面积12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5个行政村(社区)
番阳镇概况
- 地名:番阳镇
- 隶属:五指山市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898
- 车牌:琼D
- 邮编:570000
- 区划代码:469001103
- 身份证前6位:469001
- 面积:123平方公里
- 人口:9,905人
- 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
番阳镇,隶属海南省五指山市,地处五指山市西北部,东依毛阳镇,南接毛道乡,西与乐东县交界,北与白沙县毗邻。 镇人民政府驻地距五指山市区39千米。 总面积123.3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万)阳桐隶属崖县管辖。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番阳镇隶属五指山市 。截至2018年末,番阳镇户籍人口为9905人 。截至2020年6月,番阳镇辖5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番阳村。
2011年,番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75元。 2011年,番阳镇财政总收入4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比上年增长20%;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20.3万元,上年余额3.2万元。2011年,番阳镇财政总支出40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工商税收入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比上年增长20%。 截至2018年,崆峒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番阳镇历史沿革
番阳镇因地处山区腹地,为少数民族婀寨地区,清以前政区归属不可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万)阳桐隶属崖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广东省国民政府划出五指山区设立白沙县、保亭县、乐安县,将万阳桐(今番阳镇)划归乐安县(后改为乐东县)管辖,设立番(万)阳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至1949年,成立番(万)阳大乡,辖加艾乡、布伦乡。
1950年,成立番(万)阳区,辖番阳乡、加艾乡、毛组乡、孔首乡、布伦乡。
1951年,番(万)阳乡(今五指山市番阳镇)隶属乐东县第二区。
1958年3月,万冲乡、万阳乡合并成立万冲乡。
1958年10月,万冲乡、三平乡24个高级社和万冲、头塘2个农场合并成立上游公社,后改为三平公社。
1962年2月,从三平公社划出成立番阳公社。
1983年5月,改称番阳区,属乐东县。
1986年6月,番阳区划归通什市管辖。
1987年1月,改称番阳镇。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 ,番阳镇隶属五指山市。
番阳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番阳镇因古时盛产羊群,与黎语“番(万)阳”谐音而得名。
番阳镇地理环境
番阳镇地处五指山市西北部,东依毛阳镇,南接毛道乡,西与乐东县交界,北与白沙县毗邻 。镇人民政府驻地距五指山市区39千米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千米, 总面积123.3平方千米。
2011年,番阳镇有耕地面积5621.4亩,人均0.58亩;山地、坡地面积约58994.1亩。
番阳镇经济
2011年,番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75元。 2011年,番阳镇财政总收入4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比上年增长20%;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20.3万元,上年余额3.2万元。2011年,番阳镇财政总支出40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工商税收入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比上年增长20%。
截至2018年,崆峒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2011年,番阳镇农业总产值6671.9万元,比上年增长23%,占全镇生产总值的74%。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玉米为主。
2011年,生产粮食3837吨,比上年下降1.3%,其中水稻2938吨,番薯519吨,玉米380吨。
2011年,番阳镇种植总面积44954.7亩,其中冬季瓜菜生产面积达5864.4亩,橡胶26731.35亩,龙眼4611.6亩,荔枝3102.75亩,芒果2113.8亩,香蕉2530.8亩,占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有冬季瓜菜、橡胶、龙眼、荔枝、芒果、香蕉等。
2011年,番阳镇橡胶(干胶)产量1880吨,龙眼407吨,荔枝362吨,香蕉926吨,总产量达5730吨。
番阳镇以橡胶加工厂为主,为万川橡胶加工厂。2011年,番阳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2011年末,番阳镇共43家商品零售商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农贸市场1个,是番阳镇农副产品交易的场所。
番阳镇风景名胜
琼崖公学纪念亭
琼崖公学纪念亭为纪念中共琼崖区委创办的培养革命骨干和军事人才的琼崖公学而建,位于五指山市番阳镇中心学校旁,原由中共乐东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为水泥、钢筋、砖石、琉璃瓦结构,设有大门、六角亭、四角亭、石碑、栏杆、台阶和甬道,总面积750平方米。大门是4柱3间,柱顶架着“琼崖公学旧址”的牌坊,柱上锲刻有一副对联:“熔炉三炼锤坚骨,宝岛一亭聚忠魂。”亭内竖有一块石碑,正面碑文刻有琼崖公学的创办历程,背面刻有琼崖公学校歌。于1987年移交通什市。
番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番阳镇位于五指山市西北部,距市区41公里,土地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0亩,森林覆盖率71%。辖5个村委会32个村小组,总人口8300人,是黎,苗族聚居地。省道29线贯穿其中,昌化江,南圣河在此会合。属山谷盆地,热带季风气候兼岛屿气候,年均气温22度,降雨量1600-2000毫米,集镇规划2平方公里,水利,交通,电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完备。该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镇力度,形成了以橡胶、热带水果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种植橡胶1.71万亩,荔枝、龙眼、芒果7366亩,冬种瓜菜600多亩。2001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2300万元,地财收入4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招商,联营,合股等形式,将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3亩以上;通过无偿提供土地,免费设计图纸,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使小城镇建设投入500万元以上。.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番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