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

桃映镇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桃映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桃映

桃映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管辖的镇,车牌贵D,长途区号0856,人口约3.11万(截至2018年),面积14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3个行政村(社区)

桃映镇概况

地名:桃映镇
隶属:江口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56
车牌:贵D
邮编:554400
区划代码:520621105000
身份证前6位:520621
面积:143平方公里
人口:3.11万人
人口密度:216人/平方公里

桃映镇,隶属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地处江口县东北部,东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碧江区和平土家族侗族乡、坝黄镇相邻,南与坝盘镇相连,西与怒溪镇毗邻,北与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7千米。 总面积143.49平方千米。

元、明属铜仁府。1991年8月,建镇并乡撤区,匀都,溪口、桃映3个乡合并,建立桃映土家族苗族乡。 2012年,撤销桃映土家族苗族乡,设置桃映镇。截至2018年末,桃映镇户籍人口31101人。 截至2020年6月,桃映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桃映村。

2011年,桃映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956元。 截至2018年末,桃映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桃映镇历史沿革

元、明属铜仁府。

清光绪七年(1881年)桃映划归钢仁县。

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口建县后,划归江口县。

民国二年(1913年),于新寨设东一区,桃映隶属东一区,区下设11个保,区治所驻新寨文昌阁。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一区改名第二区,在桃映场建桃映镇,区、镇治所驻桃映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桃映镇撤销,设立马田联保,属第二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废联保,设立桃映乡、溪口乡。

1950年3月,江口县成立后,桃映设立第五区。

1951年7月,第五区改为四区。仍设桃映乡。区、乡治所驻桃映场。

1952年5月,设匀都乡。

1958年10月,撤销桃映乡,成立红专公社。驻桃映场;同年12月,江口县并入铜仁县,红专公社更名为桃映公社,同时设立桃映管理区。

1960年,撤管理区,复设为乡,隶属铜仁县。

1961年8月,恢复江口县后,设立桃映区,同时设立桃映公社。社治所驻桃映场。

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

1991年8月,建镇并乡撤区,匀都,溪口、桃映3个乡合并,建立桃映土家族苗族乡。

2012年,撤销桃映土家族苗族乡,设置桃映镇。

桃映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相传小江两岸青山绿水,满山桃花,其名以“桃花映江水”之意,取名桃映。

民族文化

桃映镇有土家族的民间歌曲: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桃映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桃映镇地处江口县东北部,东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碧江区和平土家族侗族乡、坝黄镇相邻,南与坝盘镇相连,西与怒溪镇毗邻,北与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7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千米, 总面积143.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桃映镇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东——湘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最高峰位于白头山,海拔816.4米;最低点位于小屯石埂湾,海拔275米。

气候

桃映镇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年平均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332.9毫米。

水文

桃映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城沅江水系。主要河道有四级河桃映河,由怒溪流经境内,长14千米,流域面积136.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7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桃映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1991年5月22日,冰雹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5.2万元。

自然资源

桃映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磷,矾、铁、硫、石英砂岩等。

2011年,桃映镇有耕地面积18896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300亩,林地面积1056亩。

桃映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桃映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956元。2011年,桃映镇地方财政收入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截至2018年末,桃映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农业

2011年,桃映镇农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桃映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桃映镇生产粮食8915吨,其中水稻5400吨,玉米2100吨,其他杂粮141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1000亩,产量990吨;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80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青菜、萝卜,其中白菜6000吨。

桃映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桃映镇生猪饲养量2.79万头,年末存栏1.36万头;牛饲养量0.8万头,年末存栏0.75万头;家禽饲养量3.3万羽,上市家禽3.0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888吨,其中猪肉860吨,牛肉28吨;畜牧业总产值0.55亿元。

截至2011年末,桃映镇累计造林54154亩,其中防护林45300亩,经济林3854亩,竹林5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万株,林木覆盖率37.6%。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50亩,产量120吨,主要有甘蔗、西瓜。

2011年,桃映镇有农用车辆54辆。

工业

2011年,桃映镇有工业企业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商业

2011年,桃映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5%。

金融

2011年末,桃映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储蓄1850元;各项贷款余额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桃映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2003年被建设厅列为“贵州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和“全区1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2011年被县政府规划为“江口县桃映工业小区”。桃映乡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公路,渝怀铁路过境境内14.5km,经过小屯、溪口、桃映、匀都、新寨5个村,并在新寨建县级客货两运站,高(墙)新(寨)二级油路已改造完工投入使用。

  人口总数:31997人 农业人口:29943人 非农业人口:2054人

  行政区面积:147.9亩 耕地面积:231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羌族 发展口号:“建设三乡一区,实现三个新突破”

  所辖村:桃映村,茶溪村,新寨村,小屯村,匀都村,小屯村,溪口村,万民村,桃映社区。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楠竹,金银花,萝卜猪,花卉,羌族文化旅游。

  名特产品:金银花,萝卜猪 自然条件:依山傍水,绿树成阴,四周幽幽青山环绕,渝怀铁路穿境而过。

  资源:长石石英沙岩,钒铜矿,磷矿,锰矿,重晶石.。

  -民俗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人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 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 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征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

  风俗歌:有哭嫁歌、孝歌、摆手歌等。-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桃映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桃映镇地图

导航去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桃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