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坡镇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沙子坡镇行政区划
沙子坡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管辖的镇,车牌贵D,长途区号0856,人口约1.20万(截至2020年),面积12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行政村(社区)
沙子坡镇概况
- 地名:沙子坡镇
- 隶属:印江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856
- 车牌:贵D
- 邮编:555200
- 区划代码:520625102
- 身份证前6位:520625
- 面积:122平方公里
- 人口:1.20万人
- 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
沙子坡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部,东连刀坝乡,东南依天堂镇,南与板溪镇接壤,西南与杉树乡毗邻,西与德江县枫香溪镇交界,西北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晓景乡相邻,距县城42千米, 辖区总面积122.46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子坡镇常住人口为11995人。
1992年,沙子坡、花园、韩家、凉水4乡合并为沙子坡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沙子坡镇辖2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桂花村。
2011年,沙子坡镇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625万元;财政总收入161.58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2.18万元,个人所得税17.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0.9%。人均财政收入58元,比上年增长34%。2018年,沙子坡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沙子坡镇历史沿革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设沙子坡哨,属隘门巡检司辖,属厥册蛮夷长官司。
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隶印江县。
清,初改隶安化县,后期划归印江县。
民国中期(1927年-1946年),属城关、天堂2个区并管。
1950年,属民生乡和六井溪乡并管。
1952年12月,设沙子坡乡,隶属第三区。
1958年8月,乡改为管理区,随后改公社。
1984年1月,复置沙子坡乡,属板溪区。
1992年,沙子坡、花园、韩家、凉水4乡合并为沙子坡镇。
沙子坡镇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因沙子坡镇驻地山岩为页岩,易风化,形成沙质地,由此得名。
沙子坡镇地理环境
沙子坡镇地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部,东连刀坝镇,东南依天堂镇,南与板溪镇接壤,西南与杉树镇毗邻,西与德江县枫香溪镇交界,西北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晓景乡相邻,距县城42千米, 辖区总面积122.46平方千米。
沙子坡镇居住地与耕地多在海拔700-9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1282米,最低海拔为412米。在地势形态上,东西两面有南北走向的三座平行山脉夹两条河(车家河、六井溪河),中间有丘陵地带,平坝占6.1%,丘陵占30.6%,山地占3.3%,境内耕地多分布在坡旁沟谷,早地基本上分布地山坡上。
沙子坡镇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无霜期为277天。
沙子坡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境内较大的河流有车家和六井溪,其中车家河,流域面积16平方千米,长12.8千米;六井溪,长9.8千米。
沙子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山体滑坡等。
沙子坡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硫、铀、镓锗、陶土等。其中煤炭储量953.79万吨。
2011年末,沙子坡镇农业耕地面积2.1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7万亩,林地面积5.64万亩。
2012年末,沙子坡镇耕地面积1324公顷(19860亩),其中田735公顷(11025亩)土589公顷(8835亩),农民人均耕地0.8亩,森林覆盖率为48.6%。其中:有林地38余平方公里(58380亩),灌木林地17.72平方公里(26586亩),疏林地1.12平方公里(1680亩),未成林地21.2平方公里(31800亩)。全镇天然草场面积25.81平方公里(38715亩)占总面积的2013%。
沙子坡镇经济
2011年,沙子坡镇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625万元;财政总收入161.58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2.18万元,个人所得税17.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0.9%。人均财政收入58元,比上年增长34%。
2018年,沙子坡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沙子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为主。2011年,沙子坡镇生产粮食10528吨,其中水稻1072吨,小麦1370吨,玉米3200吨,红薯2512吨,马铃薯2374吨。
沙子坡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沙子坡镇茶园面积0.9万亩,产量205吨;烟叶种植面积0.28万亩,产量508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77万亩,产量856吨,其中花生276吨,油菜籽580吨;蔬菜种植面积0.53万亩,产量7572吨,主要品种有辣椒,产量1332吨。
沙子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沙子坡镇生猪年末存栏1.08万头;牛年末存栏0.33万头;羊年末存栏0.24万只;上市家禽7.66万羽。2011年,沙子坡镇生产肉类1778吨,其中猪肉1390吨,牛肉150吨,羊肉92吨,禽肉146吨;禽蛋77.7吨;畜牧业总产值5187.8万元。
沙子坡镇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4.13万亩,其中防护林4.12万亩,经济林28.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万株,林木覆盖率30.05%,活立木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2011年,沙子坡镇水果种植面积2370亩,产量1840吨,主要品种有梨和核桃,其中梨1248吨,核桃20吨。
沙子坡镇渔业以池塘、水库、稻田养殖为主。2011年,沙子坡镇池塘养殖面积26公顷,产量104吨;水库养殖面积22公顷,产量33吨;稻田养殖面积160公顷,产量32吨;水产品总产量162吨。
2012年,沙子坡镇种植烤烟3073亩,占任务面积的128%,发放肥料3283套,收购烟叶352吨,占任务量的125.7%,均价19.4元/千克,产值达683万元。上半年共完成补植补造2550亩,新植312亩,有50%的茶园可以进行采摘。2012年,沙子坡镇冬计划新植茶园3000亩,其中白茶2000亩、绿茶1000亩,分布在红木村、池坝村、马家庄村、竹元村、石槽村、天星村、四坳村,进入定植阶段。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辣椒3000亩(特色辣椒2000亩)。建有高效蔬菜示范基地350亩、西瓜200亩,并争取了40万元的蔬菜价格调节基金的扶持。沙子坡镇梨子产量达400吨,产值近100万元。2012年,沙子坡镇冬计划新植1.6万亩,主要分布在“韩凉线”,已进入打坑阶段。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6160吨,并按时足额拨付良种补贴;完成杂交水稻良种销售0.91万千克,种植面积9100亩,占计划面积的101.1%;完成杂交玉米良种销售0.65万千克,种植面积6500亩,占计划面积的100%。沙子坡镇共发展林下养鸡30万羽,大户33户(绿壳蛋鸡20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示范带1个,截至2012年末,沙子坡镇共出栏25万羽;全年推广良种牛上栏1229头、发展良种羊2000只;引进二元母猪200头、推广优质商品仔猪12057头;发展梨下养鹅2600只;人工种草1464亩。
2011年,沙子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45人。
2011年,沙子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2011年末,沙子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3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816万元。
沙子坡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沙子坡镇位于印江北部,距县城约43公里,总面积128余平方公里,东南面与本县刀坝乡、天堂镇、板溪镇、杉树乡毗邻,西北面与德江、沿河两县交界。全镇辖20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6490余户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7%。
-
自然条件
镇域内居住地与耕地多在海拔700—9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1282米,最低海拔为412米。在地势形态上,东西两面有南北走向的三座平行山脉夹两条河(车家河、六井溪河),中间有丘陵地带,平坝占6.1%,丘陵占30.6%,山地占3.3%,境内耕地多分布在坡旁沟谷,早地基本上分布地山坡上。耕地土壤以黄壤为主,主要有黄砂泥田、黄石渣子田、火石沙土、石渣子土等,境内多砂质岩、白云岩、石灰岩。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1℃,7月份最高温度为25.7℃,1月份最低温度为-3℃;≥℃以上积温4000—4700℃,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为277天,年日照时数125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年太阳总辐射量3641.8兆焦耳/平方料。
-
自然资源
全镇耕地面积1324公顷(19860亩),其中田735公顷(11025亩)土589公顷(8835亩),农民人均耕地0.8亩,森林覆盖率为48.6%。其中:有林地38余平方公里(58380亩),灌木林地17.72平方公里(26586亩),疏林地1.12平方公里(1680亩),未成林地21.2平方公里(31800亩)。全镇天然草场面积25.81平方公里(38715亩)占总面积的2013%。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沙子坡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