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和乡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官和乡行政区划
官和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管辖的乡,车牌贵D,长途区号0856,人口约9,088(截至2020年),面积12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6个行政村(社区)
官和乡概况
- 地名:官和乡
- 隶属:江口县
- 行政级别:乡
- 区号:0856
- 车牌:贵D
- 邮编:554400
- 区划代码:520621204000
- 身份证前6位:520621
- 面积:120平方公里
- 人口:9,088人
- 人口密度:75人/平方公里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地处江口县南部,东与民和镇相邻,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凯本乡接壤,西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相连,北与闵孝镇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119.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末,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户籍人口为9088人。
元、明、清,属提溪长官司辖地。1991年8月,撤区并乡,泗渡乡并入,改名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截至2021年10月,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
2020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历史沿革
元、明、清,属提溪长官司辖地。
明、清,在境内交通要道上置军屯,属镇远卫。
明中后期,在抵头坝设苗根洞,后改苗根里。
清初,设苗根洞,后改提和洞。
民国二年(1913年),于官家场设南一区,原镇远卫属军屯划归南一区,区下设13个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第四区,在官家场设官和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区又改名第三区,官和镇改官和联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官和设为乡。
1950年3月,仍设官和乡。
1952年5月,设立泗渡乡。
1957年12月,官和乡并入民和乡。
1958年10月,官和原辖境由民和乡分出,设为东风公社;同年12月,江口县并入铜仁县,撤东风公社,设官和管理区。
1960年,复设为官和乡,隶于铜仁县。
1961年8月,恢复江口县,官和乡改官和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1987年4月,官和乡改官和侗族苗族土家族乡。
1991年8月,撤区并乡,泗渡乡并入,改名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清两代官姓家族为当地大姓,其居住地抵头坝兴场市,称官家场。民国年间,官家场与狗牙场争斗,县长来此平息双方争斗,把官家场改为官和,把狗牙场改为民和,意为“官和、民也和”,从此得名。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地理环境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地处江口县南部,东与民和镇相邻,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凯本乡接壤,西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乡、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相连,北与闵孝镇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119.7平方千米。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东、湘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最高峰位于大顶山,海拔1523.5米;最低点位于桅杆,海拔645米。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多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年平均268天。年平均降水量1369.6毫米。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道有四级河车坝河,由江溪村入境,长度15千米,流域面积82.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3立方米/秒。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凝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3年6月19日,造成经济损失达350万元。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境内矿藏资源有硅、铅、锌、硫铁等。
2011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有耕地面积7126.7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91亩,林地面积29000亩。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经济
2011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地方财政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2020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2011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768吨,其中水稻2400吨,玉米60吨,其他杂粮30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50亩,产量94吨;蔬菜种植面积450亩,产量675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青菜、萝卜。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78万头,年末存栏0.5万头;牛饲养量0.15万头,年末存栏0.12万头;羊饲养量0.06万只,年末存栏0.05万只;家禽饲养量1.53万羽,上市家禽1.3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50吨,其中猪肉437吨,牛肉10吨;畜牧业总产值0.1亿元。
截至2011年末,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累计造林31000亩,其中防护林25000亩,经济林3000亩,竹林3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5万株,林木覆盖率7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50亩,产量50吨,主要有金秋梨、黑李等。2011年,农用车辆25台(辆)。
2011年,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0万元,比上年增长8%。
2011年末,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储蓄3357元;各项贷款余额287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官和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位于江口县西南部,东临本县民和乡,南连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乡,西接岑巩县平庄乡、石阡县青阳乡、石固乡,北抵本县闵孝镇,处在三县交接地带。全乡有2688户931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3%,辖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1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80亩,其中田4935亩,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
-自然资源
官和风景旎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华人杰。静谧的车坝河,巍峨的大顶山蕴育了独具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民淳朴勤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6.34%,有榉木、猴栗木、杉木等珍贵树种,有野生天麻、杜仲、人参等名贵药材和硅、硫等矿产资源。久负盛名的天然绿色食品薇菜、蕨菜、竹笋畅销国内外。
-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官和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扶持山野菜产业,发展畜牧产业,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为窗口,走招商引资、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粮油、畜牧、绿色食品等经济支柱产业,以资源信息化、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城镇化为发展战略,2004年,全乡gdp实现1339万元,固定资产85.3万元,财政收入52万元,财政支出13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850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8万元,其中农业979万元,林业2万元,牧业658万元,渔业41万元,农业林牧渔服务业68万元;粮食总产量3245吨,人均占有粮食348公斤;肉类产量达590吨,其中生猪存栏7335头,肉牛存栏2081头,山羊存栏1013只,家禽存栏10634只。年产薇菜有18吨,蕨菜390吨,刺竹笋60吨,创产值超过200万元。 一个文明、开放、发展的新兴乡镇正逐步崛起。热忱、勤劳、好客的官和人民热烈欢迎海内外宾客和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官和旅游休闲、投资开发,共谋发展,携手共进。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官和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