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场镇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镇行政区划
大坝场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管辖的镇,车牌贵D,长途区号0856,人口约2.90万(截至2018年),面积15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2个行政村(社区)
大坝场镇概况
- 地名:大坝场镇
- 隶属:思南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856
- 车牌:贵D
- 邮编:565100
- 区划代码:520624103
- 身份证前6位:520624
- 面积:153平方公里
- 人口:2.90万人
- 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
大坝场镇,隶属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地处思南县东南部,东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柳乡接壤,南与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毗邻,西与兴隆土家族苗族乡隔龙底江相望,北与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共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2千米。 总面积153.34平方千米。
元属思南宣慰司。 1992年10月,原大坝、青钢园、桐梓园、官寨、德浩5个乡和梧桐乡部分村合并为大坝场镇。 截至2018年末,大坝场镇户籍人口29018人。 截至2020年6月,大坝场镇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场坝社区。
2011年,大坝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 截至2018年末,大坝场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9个。
大坝场镇历史沿革
元属思南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思南县属东南区,属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七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四维乡。
1950年2月,为思南县第七区。
1955年7月,第七区更名大坝场区。
1992年10月,原大坝、青钢园、桐梓园、官寨、德浩5个乡和梧桐乡部分村合并为大坝场镇。
大坝场镇历史文化
因系山间大坝,地势平坦,故名大坝场。
大坝场地方文化有:金钱干、八仙师、龙灯、花灯、狮子灯、哭嫁、孝歌等。
大坝场镇地理环境
大坝场镇地处思南县东南部,东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柳乡接壤,南与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毗邻,西与兴隆土家族苗族乡隔龙底江相望,北与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共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2千米。 总面积153.34平方千米。
大坝场镇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和西南稍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多丘陵、山地,属亚丘陵山地类型,喀斯特特征极为明显。境内最高峰位于獐子岩,海拔1481米;最低处位于龙底江出境处马腊子,海拔390米。
大坝场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5℃,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气温-7.7℃;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8.7℃。无霜期年平均282天。年平均8照时数1343小时,年总辐射84.0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8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6月,6月最多。
大坝场镇境内主要河流有瓮腊河、龙塘河、两叉河、利民河、马伏河、窑上河6条。
大坝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雪凝、地质滑坡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1995年4月,特大风雹灾害造成50间房屋受损、5000亩油菜绝收。
大坝场镇自然资源
大坝场镇境内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铁、重晶石、锰、高岭土等。其中铁矿储量在25万吨左右,重晶石储量在300万吨左右,锰矿储量在20万吨左右,高岭土储量在300万吨以上。
2011年,大坝场镇有耕地面积22837亩。
大坝场镇经济
2011年,大坝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2011年,大坝场镇财政总收入73.62万元,比上年增长8.1%。
截至2018年末,大坝场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9个。
2011年,大坝场镇农业总产值14073万元。
大坝场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大坝场镇生产粮食869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烟叶、茶叶等。2011年,大坝场镇油菜种植面积8953亩,产量905吨;烟叶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217吨;茶园面积6700亩。
大坝场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坝场镇牛年末存栏3659头;生猪年末存栏19971头;羊年末存栏1926只;家禽年末存栏58320羽。2011年,大坝场镇畜牧业总产值4508万元。
截至2011年末,大坝场镇累计造林4.6万亩,林木覆董率52%。
2011年末,大坝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大坝场镇风景名胜
大坝场镇主要景点有:响水洞、月亮洞、牛角洞、干洞、利民水库、迎水寺、红豆杉基地、东坡生态茶园基地、洞龙凉桥、青杠元花坟、和平生态家园、山角庄獐子岩、桐子元原始森林、龙底江。
大坝场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大坝场镇位于思南县东南面,毗邻天桥乡、兴隆乡、邵家桥镇、塘头镇,与印江、石阡县接壤。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地处东经1080.15°—1080.27°,北纬207.38°——270.47°,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28亩,其中田15600亩;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1个村民组;森林总面积97272亩,2003年冬实施退耕还林12480亩,森林覆盖率41.67%,居全县第一位;2004年末总户数6832户,总人口27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7人,少数民族人口13650人,占全镇总人口50%。全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花生、中药材等,有1000亩优质稻核心示范基地1个;利用退耕还林地实施种草养畜工程,种草1050亩,建规模化养牛场2个,生猪规范化养殖场1个。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镇中心完小1所,片区完小4所,村完小5所,初级小学1所,教学点8个,在校学生4855人,教职工202人;有卫生机构31个,医务人员54人,病床38张,开设了中医、内、外科和化验室、照光室、b超室、心电图室等。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峰獐子岩海拔1481米,最低处龙底江进出境处海拔39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00至1250毫米。有瓮腊河、响水洞、毛家堰、龙底江4条河流,有利民、小茶林、筲箕湾、毛家堰拖船沟5座水库,蓄水量45万立方。全镇资源丰富,煤储量310万吨,有镇办煤矿2间,年产原煤35000吨,引资新建焦煤厂2间,年产焦煤8000吨,官塘坝铁矿储量在25万吨左右,坪山、筑山的重晶石储量在300万吨左右,尧上的锰矿储量在20万吨左右,有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640千瓦,新建35kv变电站1座;全镇村村通电,交通、通讯便利。.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大坝场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