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田坎乡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田坎

田坎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管辖的乡,车牌贵F,长途区号0857,人口约1.69万(截至2018年),面积6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个行政村(社区)

田坎乡概况

地名:田坎乡
隶属:七星关区
行政级别:
区号:0857
车牌:贵F
邮编:551700
区划代码:520502207
身份证前6位:520502
面积:61平方公里
人口:1.69万人
人口密度:276人/平方公里

田坎彝族乡,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处七星关区东北部,两省(川、黔)三县(市)(古蔺、金沙、毕节)的结合部, 行政区域面积61.15平方千米。

明代时期,属赤水卫八夷屯;1991年,合并置田坎彝族乡。 截至2018年末,田坎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6920人。 截至2020年6月,田坎彝族乡辖7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田坎村。

2011年,田坎彝族乡财政总收入50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万元,增值税4万元。 2018年,田坎彝族乡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田坎彝族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相传民国三十年(1941年)间,杨姓地主开辟了一大片田地,田坡上居住十几户雇农,时间久了就称为田坎。

田坎彝族乡建置沿革

明代时期,属赤水卫八夷屯。

1949年,属五区龙场乡。

1950年,属八区普宜(含原龙场乡)。

1952年,属十七区龙场营。

1954年,析置岩脚寨和田坎、青杠2乡。

1958年,改建公社,并入龙场营公社。

1959年,属普宜区9公社之一。

1961年,析置田坎、青杠、岩脚3公社。

1963年,属龙场区12公社之一。

1984年,置田坎、岩脚2彝族乡和青杠乡,田坎乡属龙场营区。

1991年,合并置田坎彝族乡。

田坎彝族乡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田坎彝族乡地处七星关区东北部,两省(川、黔)三县(市)(古蔺、金沙、毕节)的结合部, 行政区域面积61.15平方千米。

田坎彝族乡

地形地貌

田坎彝族乡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地形呈三级阶梯,山地、丘陵、洼地、山间坝子交错分布,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地。境内最高点海拔1397.7米,最低点海拔470.6米,平均海拔934米。

气候

田坎彝族乡多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田坎彝族乡境内河道属赤水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赤水河、二道河、卧牛河,全长17.2千米。

自然灾害

田坎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涝洪、干旱、病虫害、大风、泥石流、火灾等,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白砂河村、青杠村河边,其他各村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造成经济损失470万元。

自然资源

田坎彝族乡境内地下矿藏有铜、煤炭、石灰石、页岩石等,可大规模开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野猪和山羊。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4.9万亩。

田坎彝族乡经济

综述

2011年,田坎彝族乡财政总收入50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万元,增值税4万元。

2018年,田坎彝族乡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田坎彝族乡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核桃等。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4万亩,林木覆盖率41.1%。

田坎彝族乡畜牧业以饲养家禽、生猪、羊、牛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0.057亿元。

商业

2011年,田坎彝族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4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田坎彝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55万元。

田坎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在毕节市东北部,赤水河南岸。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9.5%。辖11村委会。1949年属龙场乡。1954年析置岩脚寨、田坎、青杠乡。1958年改建公社,旋即并入龙场营公社。1961年析置田坎、青、岩脚公社。1984年置田坎、岩脚2彝族乡和青乡。1991年合并置田坎彝族乡。有煤、铁、硫磺等矿。产油桐籽、乌桕籽、栓皮、柑橘。有小学2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田坎寨,在毕节东北72公里,赤水河南岸青龙山麓。人口400,有汉、彝等民族。海拔900米。有公路接海子街—龙场营公路。.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田坎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田坎乡地图

导航去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