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

水塘堡乡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堡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水塘堡

水塘堡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管辖的乡,车牌贵F,长途区号0857,人口约1.68万,面积12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4个行政村(社区)

水塘堡乡概况

地名:水塘堡乡
隶属:赫章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57
车牌:贵F
邮编:553200
区划代码:520527201
身份证前6位:520527
面积:120平方公里
人口:1.68万人
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

水塘堡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4”04"--104°43”45",北纬26°58”52"--27°08”30"之间,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全乡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68亩, 全乡居住有汉、彝、苗、白、蔡等民族,在少数民族中彝、苗两个民族人口较多,为建制彝族苗族乡。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生息,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每逢节日,各民族身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盛装,表演各具特色的歌舞庆祝各种节日,宏扬和繁荣了少数民族文化。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铅、锌、铁、煤储藏量较大,分布较广,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基本形成开采、洗选、冶炼一条龙的矿业生产格局,带动了全乡饮食服务、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水塘堡乡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民国时因政府所在地有一个长约150米、宽100米的水塘而得名。

政区沿革

战国属夜郎管辖。

秦汉属汉阳县。

清属威宁。

民国属威宁县。

1950年8月,第二次解放并成立水塘乡。

1958年9月,成立水塘公社。

1962年,改水塘管理区,属金钟区。

1984年3月,改水塘乡。

1991年12月,撤区并乡后,原水塘、洗菜河2乡合并为水塘堡彝族苗族乡。

水塘堡乡经济发展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求实进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9亿元,农业产值3000万元,财政收入为1766.8万元,是1992年建乡时的几十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为1900元。“十五”期间,农业得到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和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尤其是绿肥聚拢耕作与地膜覆盖、杂交玉米种植、玉米育苗移栽等技术的实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大幅增收,摆脱了贫困。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铁、锌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全乡增加财政税收奠定了基础。全乡以铅、锌、铁产业为龙头,带动了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现村村通电,村村开通程控电话,80%的人户吃上了自来水。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逐步完善。

2014年以来,我乡共有总投资7000万元的项目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个(小城镇建设),核桃园区已建成面积达10000亩、建成核桃博物馆、培训中心、冷库、温室大棚、标准化厂房等。完成资产投资2600万元。全乡企业达到48家,其中正常生产的20个。财政税收完成705万元,招商引资完成1.7亿元,工业产值完成4.8亿元,固定投资投资完成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630元。全乡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日益显现。

全乡工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57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8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123.1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27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2760元增加到2015年的6329元,人民群众社会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016年,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占任务1.3981亿元的264.64%;招商引资完成2.6亿元,占任务2.3亿元的130.04%;工业总产值完成5.4亿元,占任务5.4亿的100%;财政总收入完成650万元。

过去的水塘堡乡是一个极为贫困的山乡,基础薄弱,经济落后。水塘堡乡正在不断前进,后劲充足,欣欣向荣。水塘乡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各族人民正以积极的姿态,以资源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发挥交通和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和发展农业、采矿业、畜牧业等多种产业;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扎实苦干的作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富民兴乡再创新的佳绩。

水塘堡乡产业建设

水塘堡乡着力进行产业建设,打造产业平台,该乡产业建设实现优势崛起,发展态势良好。

该乡2014年以草地生态畜牧业、核桃产业、中药材产业、茶产业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级核桃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启动省级重点现代高效核桃产业化扶贫示范园区,建成水潮村1200亩核桃精品示范基地,全乡种植核桃20000余亩,管理规范,长势良好。保护和种植半夏、虎耳草、菊花、金银花等中药材2500亩,种植魔芋500亩。“夜郎王茗”高山红茶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地区。新引进佳鑫旅游公司投资1.5亿元从“神秘夜郎民族风情园、高端农业生产观光园、特色水果采摘园、花海雪莲、精品茶语、避暑山庄露营拓展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夜郎文化及民族小商品一条街”等8个方面开发中国夜郎特色观光农业园区。

水塘堡乡自然地理

水塘堡乡年平均气温12.6℃,年降雨量920毫米,年平均日照1286小时,无霜期260天。整个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部分为峡谷地带,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乡辖14个村63个村民组,2007年年末人口16848人,其中:农业人口16423人,非农业人口425人;少数民族人口3986人,全乡居住有汉、彝、苗、白、蔡等民族,在少数民族中彝、苗两个民族人口较多,为建制彝族苗族乡。326国道经乡政府从东向西横穿乡境,212省道经田坝村直贯水城。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在1400-2600米之间,有荒山草坡灌木林地5万多亩,对发展畜牧业和绿色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塘堡乡捞地小学

水塘堡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乡。明洪武十五年,设水槽屯、水塘屯于此;明洪武二十四年,分设把总1名,守兵60名。全乡旅游资源丰富,乡境内有面积二万余亩的国家级夜郎森林公园,园内有金凤湖,每到春天,杜鹃花、茶花、羊毛花等多种花卉盛开,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迎接客人的到来。郁郁葱葱的林海,碧波荡漾的湖水,含苞怒放的花朵,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景观。自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党参、续断等,自然条件适宜栽培种植多种中药材。现有荒山草坡林地五万多亩,具有发展畜牧业和绿色产业的良好条件。 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铅、锌、铁、煤储藏量较大,分布较广,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有外地客商投资的较大型的采、冶企业就有二十多家,基本形成开采、洗选、冶炼一条龙的矿业生产格局,带动了全乡饮食服务、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水塘堡乡旅游景点

赫章国家森林公园

水塘公园景区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境内,由平山林区和水塘林区组成。公园总面积4733公顷。公园内森林覆盖率87.8%,是黔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水源涵养林区。

公园内森林景观十分优美,天然常绿阔叶和落叶林近万亩,中山草场数千苗,针阔混交林约一万余亩,针叶林近二万亩。春有杜鹃、茶花争艳,夏有万木葱绿,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玉树琼枝。

公园处于高原峡谷区,地文景观丰富,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夜郎三峡、七星剑峡、铜鼓峡、斧劈峡等峡谷,高山重重,奇峰叠翠。七星大河上由溶洞发育而成三座天生桥,如鬼斧神工,横跨在河流之上,桥面宽阔,跨度在100--120米。站在桥上,仿佛置身缥缈的仙境中。景区里10多个幽深神秘的溶洞,是探险科考的好去处。

公园水文景观壮观。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流,一路奔腾,一路欢歌。而跌水瀑布有的飘飘洒洒,有的吼声震天,位于数亩草坪之上的“香草瀑布”绿得让人心醉。园内溶蚀洼地形成水容量为2.2万立方米的“香草湖”,和17座人工水库一起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公园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其历史文化以夜郎文化为主流,包括2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2000年之中夜郎故地各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园内“赫章可乐墓葬遗址”被中国考古学会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始建于清代、重建于民国时期的七星关大桥、漫漫红军路,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塘堡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水塘堡乡位于赫章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4’04"--104°43’45",北纬26°58’52"--27°08’30"之间,乡0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全乡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68亩(均为旱地),年平均气温12.6℃,年降雨量920毫米,年平均日照1286小时,无霜期260天。整个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部分为峡谷地带,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乡辖14个村63个村民组,2007年年末人口16848人,其中:农业人口16423人,非农业人口425人;少数民族人口3986人,全乡居住有汉、彝、苗、白、蔡等民族,在少数民族中彝、苗两个民族人口较多,为建制彝族苗族乡。326国道经乡0从东向西横穿乡境,212省道经田坝村直贯水城。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在1400-2600米之间,有荒山草坡灌木林地5万多亩,对发展畜牧业和绿色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塘堡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乡。明洪武十五年,设水槽屯、水塘屯于此;明洪武二十四年,分设把总1名,守兵60名。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生息,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每逢节日,各民族身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盛装,表演各具特色的歌舞庆祝各种节日,宏扬和繁荣了少数民族文化。全乡旅游资源丰富,乡境内有面积二万余亩的国家级夜郎森林公园,园内有金凤湖,每到春天,杜鹃花、茶花、羊毛花等多种花卉盛开,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迎接客人的到来。郁郁葱葱的-,碧波荡漾的湖水,含苞怒放的花朵,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景观。自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党参、续断等,自然条件适宜栽培种植多种中药材。现有荒山草坡林地五万多亩,具有发展畜牧业和绿色产业的良好条件。 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铅、锌、铁、煤储藏量较大,分布较广,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目前,有外地客商投资的较大型的采、冶企业就有二十多家,基本形成开采、洗选、冶炼一条龙的矿业生产格局,带动了全乡饮食服务、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0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求实进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9亿元,农业产值3000万元,财政收入为1766.8万元,是1992年建乡时的几十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为1900元。“十五”期间,农业得到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和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尤其是绿肥聚拢耕作与地膜覆盖、杂交玉米种植、玉米育苗移栽等技术的实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大幅增收,摆脱了贫困。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铁、锌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全乡增加财政税收奠定了基础。全乡以铅、锌、铁产业为龙头,带动了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现村村通电,村村开通程控电话,80%的人户吃上了自来水。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逐步完善。

  过去的水塘堡乡是一个极为贫困的山乡,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现在的水塘堡乡正在不断前进,后劲充足,欣欣向荣。今天的水塘乡在乡党委、0的领导下,全乡各族人民正以积极的姿态,以资源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发挥交通和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和发展农业、采矿业、畜牧业等多种产业;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扎实苦干的作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富民兴乡再创新的佳绩。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水塘堡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水塘堡乡地图

导航去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