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丹乡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行政区划
八丹是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管辖的乡,车牌甘N,长途区号0930,人口约1.18万,面积3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八丹乡概况
- 地名:八丹乡
- 隶属:康乐县
- 行政级别:乡
- 区号:0930
- 车牌:甘N
- 邮编:731100
- 区划代码:622922207
- 身份证前6位:622922
- 面积:30平方公里
- 人口:1.18万人
- 人口密度:395人/平方公里
八丹乡,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地处康乐县西南部,东与附城镇接壤,南连上湾,西靠鸣鹿,北接苏集镇。 区域面积29.82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11782人。
1950年,属于第二区八丹乡。1952年10月,设立八丹乡,同年11月21日,撤销康乐县建制,并入和政县。1955年10月27日,将八丹、芦子沟合并为八丹乡。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康乐县建制。1983年7月31日,将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 2019年10月,八丹乡下辖8个行政村。
2018年,八丹乡有1家工业企业。
八丹乡历史沿革
1950年,属于第二区八丹乡。
1952年10月,设立八丹乡,同年11月21日,撤销康乐县建制,并入和政县。
1955年10月27日,将八丹、芦子沟合并为八丹乡。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康乐县建制。
1983年7月31日,将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
八丹乡地理环境
八丹乡地处康乐县西南部,东与附城镇接壤,南连上湾,西靠鸣鹿,北接苏集镇。 区域面积29.82平方千米。
八丹乡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交会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412米,最低海拔2088米。
八丹乡多年平均气温6℃,1月平均气温-9℃,极端最低气温-29°(1977年1月);7月平均气温16.50℃,极端最高气温34.4°(1982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50°。生长期年平均152天,无霜期年平均119天,最长达130天,最短为1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30小时。0°以上持续期240天(一般为3月10日~10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90毫米(198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80毫米(1982年)。
八丹乡境内河道均属洮河水系。八丹河自西南向东汇人苏集河,境内全长10千米。
八丹乡经济
2011年,八丹乡有耕地面积1.8万亩,农业总产值1870.7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豌豆为主。生产粮食4638.9吨,其中小麦2633.5吨,玉米973.4吨,马铃薯726吨,豌豆30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药材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450亩,产量535吨;药材种植面积50亩,产量222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牛饲养量2523头,出栏184头;羊饲养量7801只,出栏1514只;猪饲养量14头,出栏12头;家禽饲养量11000羽,出栏8200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28元。
2011年末,八丹乡有商业网点15个,职工2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财政总收入80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95万元,比上年增长75%;各项贷款余额240万元,比上年增长77.5%。
2018年,八丹乡有1家工业企业。
八丹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康乐县辖乡。1950年设八丹乡,1958年并入上湾公社,1961年析置八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其中回族占98%。新(集)八(松)公路穿境而过,有公路接蒿(支沟)临(洮)公路。辖羂家、芦子沟、黄家庄、斜路坡、吊庄、李子堡、叶素、麻湾8个村委会。地形南北狭长,丘壑相间。八丹河穿境而过。农业主产小麦、蚕豆、薯类,盛产胡麻、芥子、当归、党参等。竹编为传统副业。.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八丹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