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洋镇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行政区划
书洋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管辖的镇,车牌闽E,长途区号0596,人口约2.37万(截至2019年),面积1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1个行政村(社区)
书洋镇概况
- 地名:书洋镇
- 隶属:南靖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96
- 车牌:闽E
- 邮编:363000
- 区划代码:350627108
- 身份证前6位:350627
- 面积:182平方公里
- 人口:2.37万人
- 人口密度:130人/平方公里
书洋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南靖县西南部,船场溪东岸, 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所在地,是福建省南靖、平和、永定三县交汇处的旅游重镇, 总面积181.6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书洋镇有户籍人口23671人。 截至2020年6月,书洋镇下辖1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
书洋镇通用闽南语和客家话,全镇共有土楼600多座,拥有1个中国景观村落,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塔下村),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书洋镇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并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主导产业是旅游业、休闲农业、茶产业。
2019年,书洋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6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引进外资230万美元,限额以上社会零售完成7817万元,工业投资1.24亿元;重点项目实施6个市、县级重点项目,其中在建5个、预备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6.94亿元。
书洋镇历史沿革
1949年,设书羊乡。
1958年,改公社。
1984年,复置乡。
书洋镇历史文化
书洋一开始为施姓始居,名施洋,后改为今名。
书洋镇通用闽南语和客家话。
书洋镇地理环境
书洋镇,位于福建省南部、南靖县西部,船场溪东岸, 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所在地,是福建省南靖、平和、永定三县交汇处的旅游重镇, 总面积181.63平方千米。
书洋镇产甘薯、杉、松、竹、烤烟、茶叶、柑橘。矿藏有铁、钨。
书洋镇经济
2019年,书洋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6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引进外资230万美元,限额以上社会零售完成7817万元,工业投资1.24亿元;重点项目实施6个市、县级重点项目,其中在建5个、预备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6.94亿元。
2019年,书洋镇全年签约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8.3亿元,落地项目5个,投产1个,南靖田中赋文化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
书洋镇风景名胜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阪行政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是所有福建土楼中形体组合较壮观的土楼群。
2008年7月,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
塔下村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溪流呈“S”形从山间穿过,土楼建筑沿溪流两岸分布,形态丰富、结合溪流形似太极,被誉为“太极水乡”。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拓荒开基的功绩,因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把此地叫作“塔下”。
塔下村是典型客家聚居地,是客家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见证。村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石龙旗等历史遗存和“春祭”“作大福”等传统习俗,展现客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中原文化改变和汉族南迁史提供佐证素材。
书洋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书洋镇位于南靖西南部,省道山长线穿境而过,系南靖、平和、永定三县交汇处的重要边贸集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镇土地面积184平方公里,辖有21个自治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多人。有关海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近5万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之一。
该镇既是历史文化名乡,又是我县的土楼旅游景点汇集地之一。全镇拥有方圆土楼400多座,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田螺坑自然村、塔下村被评为全国15个、全省仅有的两个“中国景观村落”。境内拥有土楼博物馆、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塔下德远堂、树海瀑布等旅游景点。
书洋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红柿、毛竹等产品,是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和柿子生产基地。目前,全镇种植优质茶叶3万亩,年产干毛茶1000万斤,水果面积达2.5万亩,主要种植红柿、青梅、芦柑等,年产红柿500万斤,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冰花黑(辉绿岩)、书洋黑(饰面闪长岩)及国内外罕见的珍稀“七彩石”(砾岩)等矿石,总储量约300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水电1万千瓦时,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019年9月24日,农业农村部认定书洋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乌龙茶)。
2017年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将书洋镇推介为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17年8月22日,书洋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1年10月13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书洋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2020年,书洋镇被认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
田螺坑土楼群
漳州土楼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景点,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典江村河坑自然村,从书洋镇政府往西12公里处,有三个土楼群共有27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著名的“北斗七星”土楼群就位于此处。站在狮子地冻山顶,可以从三个……
裕昌楼
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整座楼东倒西歪,其倾斜设……
德远堂
德远堂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又称“张氏家庙”。德远堂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后多次重修。德远堂坐东北朝西南,一进院落,大堂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各三间,悬……
塔下村
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是游览漳州土楼的中心点,是一个被流水环绕,土楼座座的美丽村落,大部分游客都会在这里落脚住宿,也顺便游览村里的自然风光。塔下村是一个客家人的村落,全村姓张,早年不少人“下南洋……
南靖绳庆楼
绳庆楼在河坑土楼群的最东端,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方形土楼,坐东朝西,占地2310平方米,建筑面积4578平方米。高3层(12米),面宽26.1米,进深24.5米,每层2……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书洋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