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江街道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虬江街道行政区划
虬江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管辖的街道,车牌闽G,长途区号0598,人口约2.74万(截至2011年),面积11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社区(行政村)
虬江街道概况
- 地名:虬江街道
- 隶属:沙县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598
- 车牌:闽G
- 邮编:365000
- 区划代码:350427002
- 身份证前6位:350427
- 面积:114平方公里
- 人口:2.74万人
- 人口密度:240人/平方公里
虬江街道,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地处沙县城区中南部,东与南阳乡接壤,南邻南霞乡、大洛镇,西接三明市梅列区洋溪乡,北及西北与凤岗街道隔河相望,东北与高砂镇相邻,总面积114.1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虬江街道总人口有27399人。
宋代时,为新昌乡感义里;2003年9月,撤销虬江乡建制,以沙溪河为界以南设立虬江街道。 2021年,虬江街道辖5个社区、 19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洋坊村嘉禾路口。
2011年,虬江街道财税总收入0.39亿元;农业总产值3.46亿元,比2010年增长7.2%;工业总产值为18.6亿元。
虬江街道历史沿革
宋代时,为新昌乡感义里。
元代时,为崇善团。
明清时,为九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归沙县第一区凤岗镇和第二区镇头乡管辖。
1958年4月,分别归城关公社、镇头公社管辖。
1981年7月,城关公社改名虬江公社。
1984年10月,虬江公社改为虬江乡。
2003年9月,撤销凤岗镇、虬江乡和琅口镇,设立凤岗街道、虬江街道; 以沙溪河为界以南设立虬江街道。 虬江街道辖原凤岗镇的城南居委会、水南行政村和原虬江乡的金泉、墩头、洋坊、长红、官南5个行政村,以及原琅口镇的茅坪、麦元、曹元、镇头、茶丰峡、田坑、田口、肖墩、山峰、安坪、后底、琅口、柱源1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洋坊村;将原虬江乡的西郊、三姑、际岩、垄东、井后、水美、龙坑、灵元8个行政村划归凤岗街道管辖。
截至2020年6月,虬江街道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城南社区、翠绿社区、金泉村、墩头村、洋坊村、长红村、官南村、水南村、柱源村、琅口村、茅坪村、镇头村、山峰村、安坪村、后底村、茶丰峡村、麦元村、曹元村、田口村、肖墩村、田坑村,下设124个村民小组、22个居民小组。
虬江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虬江街道因传说沙溪河沙县城关段有一长角小龙,称“虬江”,因此而得名。
文物古迹
虬江街道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陈氏大厝”,座落在茶丰峡村大水湾。
虬江街道地理环境
虬江街道地处沙县区城区中南部,东与南阳乡接壤,南邻南霞乡、大洛镇,西接三明市梅列区洋溪乡,北及西北与凤岗街道隔河相望,东北与高砂镇相邻,东西最大距离17.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3千米,总面积114.1平方千米。
虬江街道属丘陵盆地,地势平坦,多数行政村所在地海拔在100—140米之间,所在地海拔在220米左右,山峰、安坪村海拔在500—550米左右。
虬江街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55—297天,初霜期出现于11月下旬,晚霜多终止于2月下旬,年平均降雨量1510—1840毫米,以5—6月雨量最多;境内气候温缓,年平均气温19.3℃,7月份最热,一年四季明显,夏有炎署,冬有霜雪,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干湿明显。
2011年,虬江街道有耕地1.76万亩,人均0.6亩;林地7557公顷。 虬江街道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钾长石、高岭土,花岗岩等。
虬江街道经济
2011年,虬江街道财税总收入0.39亿元,比2010年增长20.1%,其中地方财税收入0.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3.6%;人均财税收入1424元,比2010年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9044元。
2011年,虬江街道农业总产值3.46亿元,比2010年增长7.2%。虬江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虬江街道粮食总产6139吨,人均224千克,其中水稻5475吨。虬江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花卉、烟叶、西瓜、蔬菜等。2011年,虬江街道花卉种植面积53.5公顷,年产百合、康乃馨、玫瑰、菊花等鲜切花137万枝,盆栽花19.5万盆;草皮种植面积19.8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12.2公顷,产量306吨;西瓜种植面积65.3公顷,产量1225吨;蔬菜种植面积595.3公顷,产量10814吨,主要品种有空心菜、包菜、菠菜、冬瓜、淮山等。虬江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猪、鸭、鸡、兔为主。2011年,虬江街道生猪出栏4.6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家禽出栏71.3万羽,存栏14.8万羽;兔出栏0.9万只,存栏0.05万只。2011年,虬江街道生产肉类4560吨,其中猪肉产量3696吨,鸭肉产量787吨,鸡肉产量62吨,兔肉产量15吨,禽蛋产量411吨;畜牧业总产值1101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8%;水果种植面积569.3公顷,柑橘产量7863吨,梨、桃、柰、枇杷等产量151吨。虬江街道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虬江街道养殖面积91公顷,总产量1045吨,主要养殖草鱼、鲤鱼、鲫鱼等品种;渔业总产值19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
虬江街道工业以化工、纺织、竹木加工为主。2011年,虬江街道工业总产值为18.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职工1675人。
虬江街道风景名胜
虬江街道境内有沙溪沿岸的“十里平流”、“七峰叠翠”、沙阳乐园、凤凰山旅游休闲区、将军祠;宗教名胜皇阁、双山寺、显密吉祥寺等景点。
虬江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虬江街道位于福建省沙县城区、沙溪南岸。东与高砂镇、南阳乡接壤,南与大洛镇、南霞乡毗邻,西南与梅 街道一角列区洋溪乡交界,北与凤岗街道隔沙溪河相望。2003年9月由原虬江乡、琅口镇撤并整合设立,虬江街道现辖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在沙县嘉禾路1号。全境总面积114.14平方公里,辖金泉、水南、洋坊、墩头、长红、管南、琅口、茅坪、镇头、柱源、茶丰峡、后底、麦元、田口、曹元、田坑、肖墩、安坪、山峰19个行政村和城南、翠绿社区2个社区居委会。其中金泉村、水南村、洋坊村地处沙县城区,属城中村。辖区总人口约2.6万人,土地面积114.1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20767亩,耕地面积17637亩。有19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4636户17189人。虬江街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建设“海西明珠”发展大局,围绕构建“一城三地”总体目标,按照“强工兴农、提升三产、再造新城、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精于谋划,强化项目,优化服务,做大体量,做优特色,着力推进虬江街道各项工作,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沙县建设生态工贸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
自然资源
虬江街道境内丘陵起伏,群山环抱,山水相间,溪流密布。沿沙溪河及南溪、洛溪、村尾溪三条支流一带村庄多属丘陵盆地,地势平坦,多数行政村所在地海拔在100—140米之间,所在地海拔在220米左右,山峰、安坪村海 拔在500—550米左右。辖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55—297天,初霜期出现于11月下旬,晚霜多终止于2月下旬,年平均降雨量1510—1840毫米,以5—6月雨量最多。境内气候温缓,年平均气温19.3℃,7月份最热,一年四季明显,夏有炎署,冬有霜雪,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干湿明显。街道自然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14481亩,其中毛竹山面积39903亩。活立木蓄积量34.01万立方米,毛竹立蓄量900.89万根。现有耕地面积17637亩,其中水田16482亩,旱地1155亩。水果面积8539亩,茶叶面积2624亩,其中千亩烟叶示范项目烟叶种植面积增加300亩,新垦果园230亩,新植果树1万株,金泉、琅口百万只养鸭基地建设顺利。辖区水资源丰富,有畔坑垅水库、田坑水库、罗坑水库、下村洋水库、七里坑水库、墩南渠道等,流域广、水量充沛,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良好条件。水能资源方面也十分丰富,省属沙县城关水电有限公司,县属沙县琅口电站、沙县虎跳电站都在虬江境内。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钾长石、高岭土,花岗岩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大水湾陈氏大厝
大水湾陈氏大厝年代:清座落地点: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简介:又称“孝子坊”大院,平面方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虬江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