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中镇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行政区划
浔中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管辖的镇,车牌闽C,长途区号0595,人口约5.03万(截至2019年),面积6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2个行政村(社区)
浔中镇概况
- 地名:浔中镇
- 隶属:德化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95
- 车牌:闽C
- 邮编:362000
- 区划代码:350526100000
- 身份证前6位:350526
- 面积:68平方公里
- 人口:5.03万人
- 人口密度:743人/平方公里
浔中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地处德化县北部,东与龙门滩镇接壤,南与龙浔镇、三班镇相望,西与盖德乡相邻,北与国宝乡、雷峰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67.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浔中镇户籍人口为50304人。
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浔中镇属归德场。1991年,撤乡设浔中镇。 截至2020年6月,浔中镇辖9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浔北路云亭下1号。
2019年,浔中镇有工业企业1830个,其中规模以上5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3个。
浔中镇历史沿革
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浔中镇属归德场。
宋代,归德乡辖灵化里。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属在坊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区的建制,浔中乡属浔中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浔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浔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
1952年,属第一区。
1955年,第一区更名为浔中区。
1958年10月,改为浔中公社。
1984年,公社改为浔中乡。
1991年,撤乡设浔中镇。
浔中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浔中镇因位于龙浔山地域的中部得名。
浔中镇地理环境
浔中镇地处德化县北部,东与龙门滩镇接壤,南与龙浔镇、三班镇相望,西与盖德乡相邻,北与国宝乡、雷峰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67.7平方千米。
浔中镇南跨沪溪,北依驾云亭,地处戴云山南麓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可分为东、西、北部丘陵山区带,中部盆地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龙浔山、绣屏山、大旗山、科荣山、石笋寨山、大龙山、金鸡山、大洋山等。最高海拔1165.2米,最低海拔440米。
浔中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多雨阴霾,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多霜少雪,夏季长达128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8.9℃,极端最低气温-6.6℃(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高气温37.7℃(2003年7月15日)。最低月均气温8℃(1月),最高月均气温27.9℃(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8.9℃。最大日较差23.5℃(1988年12月13日)。无霜期年平均279天,最长达331天(1985年),最短为260天(I960年)。年平均日照1769.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60天,最多达188天(1997年),最少为110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343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301.5毫米(199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以6月最多。
浔中镇境内河道属闽江水系。最大河流为沪溪,长25千米,主要支流有缨溪、盖德溪。
浔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水、干旱、低温、台风、冰雹等。暴雨主要发生在5—9月,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60年6月9日,城关、浔中地区暴雨总量达238.2毫米,致房屋倒塌100多间,牲畜被洪水冲走,农田、水稻被水淹没。
浔中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瓷土、叶蜡石、钨矿、铜矿、凝灰岩、粘土、砂砾石7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5种,金属矿产2种。其中瓷土矿储量0.04亿吨,已经开发的有瓷土矿,位于仙境、祖厝。
2011年,浔中镇有耕地面积0.89万亩,林地面积6.77万亩。
浔中镇经济
2011年,浔中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营业税0.3亿元,增值税0.87亿元,企业所得税0.36亿元,个人所得税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4.6%、9.09%、7.69%。人均财政收入6315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8095元。
2019年,浔中镇有工业企业1830个,其中规模以上5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3个。
2011年,浔中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8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220吨,人均157千克,其中水稻402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5200亩,产量5600吨,主要品种有芥菜、包菜、萝卜等,其中芥菜1060吨、包菜1300吨、萝卜740吨。
浔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2万头,年末存栏0.79万头;羊饲养量0.34万只,年末存栏0.13万只;牛饲养量0.12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家禽饲养量8.69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345吨,其中猪肉1128吨,牛肉8吨,羊肉42吨,禽蛋100吨。
截至2011年末,浔中镇累计造林5.6万亩,其中防护林2600亩,经济林3000亩,竹林116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2万株,林木覆盖率52.7%,活立木蓄积量22.8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37万亩,产量11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柿,其中柑橘634吨。
2011年,浔中镇拥有大型农业机械0.04万台(辆),农业机械总动力14704千瓦。
2011年,浔中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9.3亿元,比上年增长40%。2011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职工5.5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1.12万人。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其中省级2个;工业园区6个,高新技术区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4个。
2011年末,浔中镇有各类商贸网点2255个,职工1.1万人,有富东等商业交易市场7个,商品集散地和5个街区,商业业态发展迅速。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亿元。
2011年,浔中镇进出口总额0.95亿美元。其中进口0.33亿美元,主要产品制造陶瓷、轻工机械、轿车等。出口0.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5%,主要产品有陶瓷、水果、食用菌等。
浔中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浔中镇位于德化县南部,为德化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与龙浔镇隔浐溪相望,东南连三班镇,东与龙门滩镇接壤,北接国宝乡,东北紧挨雷峰镇,西边毗邻盖德乡。全镇设有9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1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8829人,均为汉族。现有党员744名,党委2个,党支部31个,党小组43个。旅外华侨、华裔1.5万多人,还有港、澳、台同胞2150多人。土地面积67.73平方公里,耕地10468亩,林地64502亩。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6.34亿元,企业总产值10.36亿元,人均纯收人4073元,镇财政收入2028万元。
“闽邦开士宇,宋室盛斯文”(《龙浔纪胜》清·王必昌)。浔中镇曾称归德、浔中、龙浔等名,自唐贞元年间(785—795年)置归德场以来就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沿袭至今。浔中镇历来是陶瓷的主产地,很早就有了“瓷乡”的美称,古人谓为“德化瓷都,浔中瓷乡”。境内有龙浔山(习称驾云亭山)和观音岐(因明代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以观音岐的瓷土为原料雕制观音而得名)、芹山、西天山、金鸡山等山。因龙浔山为德化县治主山,是德化环城诸山主脉,浔中镇位于其中,故得名。
浔中镇地处戴云山南麓丘陵地带,海拔440—750米,浐溪自西北向东南穿流而过,村庄都分布于河谷阶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9℃,年降雨量1800—1900毫米。主要矿藏有高岭土,遍布全镇且以观音岐为最,还有钨、铀、莹石、辉钼、贝页岩、铀石、叶腊石等。
浔中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建于唐的陈汉墓、北宋的曾宏墓、宋代的西天寺和龙图宫,有南宋的登龙桥、元泰定元年的通驷桥、清嘉庆年间的驷高石塔,还有许多的古寨堡,如蒲坂寨、唐寨、新寨、东埔寨等。
浔中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历代进士及第者接连不断。蒲坂村的邓启元,于清雍正年间应礼部会试殿试榜眼圾第,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参与编修《三礼》。浔中村的蔡尚思,为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历任复旦等6所大学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顾问,商务印刷馆特约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哲学顾问等,有《中国思想研究法》、《孔子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等专著20多部及《李大钊思想评价》等论文300多篇。.
2021年10月,浔中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22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浔中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浔中镇榜上有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浔中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浔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浔中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德化陶瓷博物馆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的陶瓷专业馆,是德化县弘扬陶瓷文化、展现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学府路17号,毗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浔中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2020年度福建百强镇榜单,浔中排第3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