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镇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行政区划
赤水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管辖的镇,车牌闽C,长途区号0595,人口约1.78万(截至2019年),面积9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行政村(社区)
赤水镇概况
- 地名:赤水镇
- 隶属:德化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95
- 车牌:闽C
- 邮编:362000
- 区划代码:350526107
- 身份证前6位:350526
- 面积:94平方公里
- 人口:1.78万人
- 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
赤水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地处德化县西北部,东邻雷峰镇、国宝乡,南邻盖德乡,西毗大铭乡、美湖乡,北连上涌镇, 行政区域面积94.1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赤水镇户籍人口为17838人。
唐以前,归永泰县归义乡。1992年7月,赤水乡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赤水镇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赤水社区。
2019年,赤水镇有工业企业9个。
赤水镇历史沿革
唐以前,归永泰县归义乡。
唐、宋、元、明,分属归德场、集贤乡新化里、小尤上团、汤泉上团、汤泉里、赤水格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归第三区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锦水镇,归赤水第三区署辖。
1950年3月,赤水乡设立第五区公所。
1956年8月,第五区改为赤水区。
1958年4月,撤区,成立乡;同年10月,成立赤水公社。
1984年9月,改为赤水乡。
1992年7月,赤水乡撤乡建镇。
赤水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赤水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村得名。
赤水镇地理环境
赤水镇地处德化县西北部,东邻雷峰镇、国宝乡,南邻盖德乡,西毗大铭乡、美湖乡,北连上涌镇, 行政区域面积94.18平方千米。
赤水镇地处戴云山、九仙山、大尖山之坳合地带,地形为丘陵山地。境内主要山峰有戴云山、九仙山等。最高峰是戴云山,海拔1856米;最低处为苏坂村的东溪自然村,海拔510米。
赤水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7℃,1月平均气温6℃,极端气温-12.8℃(1967年7月16日)。7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5℃。全年日照时数在1650小时—1850小时,日照率在40%。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极端最多降水量2360.5毫米(1975年),极端最少降水量1063.3毫米(1967年)。霜期自立冬起至次年谷雨,165天左右。雪期在大寒至立春之间,一般在1—2月出现。年平均降雪4天,极端年份达11天。年平均雾期140天左右。2—3月居多,7—9月次之。
赤水镇境内河道属闽江水系。李山溪为境内最长河流,溪流长20千米,流域面积10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亿立方米。东埔溪,长度18千米,流域面积9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96亿立方米。主要支流还有东里溪、猛虎溪、福全溪等,总长度91千米。
赤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雹灾、寒害、风灾、虫害、兽灾、瘟疫等。旱涝灾出现概率59%,4年一遇不等。大旱大涝平均7年一遇。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年发生概率45%,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多受台风影响而形成。连阴雨5天以上的年平均5次,10天以上的平均每年一遇。冰雹平均两年一遇,最多的是在1981年2月中旬发生4次。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77年5月7日,境内民房105座瓦片尽毁。寒害年平均2次,最严重的一次是1957年1月,气温突降至-6℃,牲畜冻死无数。台风侵袭年平均3.5次,最严重的风灾是1960年6月8—10日,风力10级,延续75小时,屋倒32座,拔树无数。
赤水镇自然资源
赤水镇境内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金矿:分布在永嘉、吉岭等村,含量低,属零星矿。铅锌矿:分布在吉岭、福全、永嘉、苏坂等村,30亿吨。铁矿:分布在福全、永嘉、吉岭等村,储量25亿吨。钨铬矿:分布在吉岭村云头岐山,属零星矿。银矿:分布在湖岭村银水潦,属零星矿。煤炭:境内在500米以下地层储有煤炭27亿多吨。还有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石膏、耐火土、白黏土,分布在吉岭村、福全村、永嘉村、西洋村、苏岭村,属零星矿。泥煤:分布在西洋村、小铭村、铭爱村、吉岭村,属零星矿。
2011年,赤水镇拥有林地9.71万亩,有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山地灌丛、沼泽、水生植被、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9个植被类型,51个群系,92个群丛。有高等植物284科,928属,2066种,其中珍稀或特有植物物种达11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水松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闽楠、福建柏等17种,兰科植物47种,大型真菌38科148种。竹林地21000余亩,种类13种。
赤水镇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87科39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金猫、大灵猫、苏门羚等29种。昆虫30目260科1645种。其次是鳍瞅科有15科37属43种,特种水生动物有3个门6个纲。
2011年末,赤水镇有耕地面积10902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92亩。
赤水镇经济
2011年,赤水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52.49万元,比上年增加24%,工商税收120万元,地方税收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35元。
2019年,赤水镇有工业企业9个。
2011年,赤水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110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赤水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792吨,人均338千克,其中水稻4625吨,甘薯763吨。马铃薯40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茶等。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350亩,产量22吨;油茶种植面积1900亩,产量43吨;蔬菜种植面积1850亩,产量1855吨。
赤水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兔、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236头,年末存栏4786头;羊饲养量4236只,年末存栏2579只;牛饲养量639头,年末存栏574头;兔饲养量23835只,年末存栏12736只;家禽饲养量58935羽。2011年,生产肉类708吨,其中猪肉597吨,羊肉30吨,牛肉14吨,禽蛋108吨,畜牧业总产值130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
截至2011年末,赤水镇累计造林1537亩,幼林抚育1384亩,成林抚育896亩,培育竹柳种苗115亩,农民住宅四周树木4015株,林木覆盖率85%,活立木蓄积量53.5立方米。水果种植面积2957亩,产量566.7吨。其中李面积500亩,产量50.3吨;柑橘面积105亩,产量25吨;还有奈、柿、酸梅、桃、德化梨计2352亩,产量490吨。
2011年,赤水镇拥有小型耕田拖拉机60辆,农用车17辆。
2011年,赤水镇有工业企业3家,职工165人。工业总产值2000.83万元,比上年增长4.88%。
2011年,赤水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6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2%,是1978年的13倍。2011年末,信用社存款余额534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39万元。
赤水镇风景名胜
戴云山是福建省第二大山脉,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诸峰矗立,有大戴云海拔1713米,小戴云高达1856米,莲花池峰1665米。大戴云山腰有一片腹地,名曰“七里洋”。戴云山有很多稀有动植物,198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九仙山
九仙山耸立于赤水西北侧,主峰“尺五天”,海拔1658米,有九峰并峙故名九仙山。山有石雕石刻,摩崖石刻诗词字迹40多处。
赤水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赤水镇位于德化县城西北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赤水街,海拔970米,距县城33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90.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38.42亩;设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有59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1999年末人口1.709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6929人。
宋明时代,赤水属集贤乡新化里,清代分属汤泉里和新化里,民国时期为赤水乡。建国后,1950年赤水设立第五区公所,1956年8月改为赤水区;1958年成立赤水人民公社,辖今赤水、美湖、大铭、春美等乡镇;1961年,佛岭、美湖、大铭、双翰从赤水公社分出,单独建社;1984年,改为赤水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镇。
赤水含有以锦水制赤火之意。相传宋绍兴三年,曾有客商在赤水街北二里之牛棚格下建店铺,但生意萧条。当时有位阴阳家陈朗赞此地钟灵毓秀,只嫌双髻山丙向属火,恐有火灾之虞,遂发动居民开“楼梯岭”、锲“石龟”、修“水巷”、砌“七星火”、建“德水殿”以制火邪。明隆庆年间正式迁移现址,称锦水街,清设赤水格市,后改称为赤水街。
赤水街早在400多年前就是尤溪、大田、永春商贾来往的主要通道和商业要地。民国以来,商业营业额占全县四分之一。建国后,集镇建设又得到了很大发展,邮电、金融、商业网点配套齐全,设有邮电支局,开通了程控电话。街道商店鳞次栉比,尤其是五日一集市,来往旅客络绎不绝,贸易更为繁荣。
赤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地势较高,夏天凉爽,冬季有霜或下雪,年平均温度17℃。雾期每年在140天左右,有霜期达165天左右。雨量充沛,湿度大,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常年阴雨较多,日照较少。
赤水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51.5%,拥有杉、松和毛竹等林竹资源,林地面积97099万亩,林木蓄积量60万平方米。泉水资源得天独厚,优质矿泉水甚多,九仙山永安岩边“法水流香”处,水质纯净,清甘爽口,是生产饮料的理想水源。主要矿藏有铁、铅、锌、石膏、耐火土、瓷土、泥煤等。.
2012年12月24日,环境保护部授予赤水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赤水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叙永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赤水以2万人排第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