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街道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行政区划
南浦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管辖的街道,车牌闽H,长途区号0599,人口约3.14万,面积1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2个社区(行政村)
南浦街道概况
- 地名:南浦街道
- 隶属:浦城县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599
- 车牌:闽H
- 邮编:353000
- 区划代码:350722001
- 身份证前6位:350722
- 面积:14平方公里
- 人口:3.14万人
- 人口密度:2169人/平方公里
南浦街道,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地处浦城县中部,东与万安乡相邻,南与河滨街道相交,西与莲塘镇交接,北与仙阳镇交界,辖区总面积14.46平方千米。 2011年末,南浦街道总人口31374人。
宋代至清代,为县治之所。2005年12月,南浦镇改南浦街道。 截至2020年6月,南浦街道辖8个社区、5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皇华山路115号。
2011年,南浦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财政收入264.5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南浦街道历史沿革
宋代至清代,为县治之所。
民国四年(1915年),属浦城县第一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第一区改称城区,属之。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为体仁、西山2个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
1955年12月,属城关镇。
1958年9月,成立东风公社,为公社驻地。
1964年1月,改为城关镇
1981年9月,城关镇改称南浦镇。
2005年12月,南浦镇改南浦街道。
南浦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浦街道因六朝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得名。
南浦街道地理环境
南浦街道地处浦城县中部,东与万安乡相邻,南与河滨街道相交,西与莲塘镇交接,北与仙阳镇交界,辖区总面积14.46平方千米。
2011年,南浦街道有耕地面积3190.4亩。
南浦街道经济
2011年,南浦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从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63万元,增值税115万元,企业所得税437万元,个人所得税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3.6%、27.7%和3.3%,人均财政收入264.5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2011年,南浦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00吨,人均60.6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食用菌、山茶油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产肉类2000吨。畜牧业总产值8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3%。
2011年,南浦街道有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1245人,实现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加12%;实现工业增加值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2011年末,南浦街道有商业网点近2000个,职工近6000人;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达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11年末,南浦街道有3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5800万元。
南浦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南浦街道办事处,位于浦城县中部,系县治所在地,位于东经118°31′—118°33′,北纬27°54′—27°57′之间,海拔283米。东邻万安乡,南界河滨街道办事处,西接莲塘乡,北连仙阳镇。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地处南浦溪中游,地貌为河谷盆地,以北门东、西畈面积2418.75亩为最大,有300—1000米山岭4座。据多年资料,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日照1858.5小时,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雨量1900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行政区划
追溯历史,境内已发现商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8处。宋为宜新里,城内外分16坊。明初,分宜新里为东隅里、西隅里、南隅里、北隅里,每里4图。明代城区有街12条,巷13条,主要大街构成如人仰卧,俗称“美女献花”形,此布局直至解放初期。清设8坊11社。民国4年(1915)开始为一区驻地,民国27年改称城区,设东镇、西镇、北镇、水西4个联保。民国31年改设体仁镇、西山镇、文通镇。民国36年,改为体仁、西山2个镇,解放后为一区驻地。1955年11月改称城关镇。1958年9月13日,称东风人民公社,1964年1月复称城关镇。1981年9月改称南浦镇。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镇17931户、54929人,其中女性27523人。同年底统计,全镇设5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177个居民小组,非农业人口49753人。2005年12月31日,南浦镇改为南浦街道办事处。这年,据县-提供资料,南浦街道办事处有10517户,33382人,其中男性16661人。
-
旅游景点
南浦街道办事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汉建元间(前140—135)东越王馀善所建6个军事城堡之一浦城的遗址。越王山(今名仙楼山)上曾筑烽火台,即越王台,山麓建馀善行宫。三国吴时,在皇华山麓建有吴兴馆(宋改为皇华馆)。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江淹为吴兴令,曾留宿城西孤山,有“梦笔生花”传说,自此山称梦笔山,成为历代文化名山。此外名胜古址还有越山道院、皇华山、天心胜果禅寺、状元井、西山真夫子祠、祝桐君琴楼等,明代文人将城内外8处自然、人文景观誉称浦城八景。解放后将仙楼山辟为森林公园,植树170个品种、10万株,筑主道石阶2条284级,亭阁4座。境内水利资源丰富。1971年12月建成城关电站,发出电力400千瓦。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5091亩,其中水田面积4840亩,旱地面积251亩。办事处积极配合县政府进行旧城改造,充分利用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建设,使“大城关”市政建设已具雏形。
-
历史
南浦街道办事处为浦城县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明万历《浦城县志》载:“历代以来,治所不移”,可见南浦均为县治所在。自古商贾络绎辐辏,海禁未开之日尤其繁荣,有“小苏州”之称。明万历县志称大市(今棋盘街)为“商贾民人丛聚之区”,清顺治县志称城西迎远门的码头为“水陆交冲,商贾丛聚之区”。1959年五一三路建成后,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此街。1985年6月开始建设北门新区,商业区逐渐向北延伸。解放后经济逐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浦街道办事处经济迅速发展。
越王台遗址
越王台遗址位于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时代为汉代。越王台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羊坟
白羊坟位于浦城县南浦街道和平村,时代为五代。白羊坟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浦城革命纪念碑
浦城革命纪念碑位于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时代为现代。浦城革命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南浦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